【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抵御电磁干扰的支持RFID标签读取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指可以随身携带,由其内部的芯片中的软件完成特定功能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该设备在接受RFID读取设备读取时能抵御电磁干扰。
技术介绍
目前,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集成RFID标签,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具有刷卡消费、门禁识别、刷公交卡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用于与RFID读取设备进行通信的RFID标签的线圈通常嵌入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内部,通信过程的稳定性以及通信的有效距离容易受到智能可穿戴设备内部结构以及线圈放置位置的影响。特别是人们对于金属质感的追求,使得具有金属外壳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加流行。然而金属外壳对RFID标签以及RFID读取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干扰作用更强,弱化了通信过程的稳定性,缩短了有效的通信距离。当智能可穿戴设备处在RFID读取设备产生的磁场中,接受RFID读取设备发出的信号,根据楞次定律,作为信号的接受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金属外壳会产生感应电涡流,感应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抵御电磁干扰的支持RFID标签读取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显示屏(7)、电路板(9)、电池(10)、RFID标签;显示屏(7)、电路板(9)、电池(10)、RFID标签均包裹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为金属材料制备,RFID标签由线圈(5)、芯片(6)组成;其特征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软磁屏蔽材料(8),软磁屏蔽材料(8)也包裹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由外壳上盖、外壳边框(3)、外壳底盖(4)组成;外壳边框(3)设置有断层(15);外壳上盖由中间的透明区域(1)与四周的非透明区域(2)组成,非透明区域(2)具有与透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抵御电磁干扰的支持RFID标签读取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显示屏(7)、电路板(9)、电池(10)、RFID标签;显示屏(7)、电路板(9)、电池(10)、RFID标签均包裹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为金属材料制备,RFID标签由线圈(5)、芯片(6)组成;其特征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软磁屏蔽材料(8),软磁屏蔽材料(8)也包裹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由外壳上盖、外壳边框(3)、外壳底盖(4)组成;外壳边框(3)设置有断层(15);外壳上盖由中间的透明区域(1)与四周的非透明区域(2)组成,非透明区域(2)具有与透明区域(1)贴合的内侧边缘以及与外壳边框(3)贴合的外侧边缘;RFID标签的线圈(5)沿外壳上盖非透明区域(2)的内侧边缘向外侧边缘绕制成环形并固定在外壳上盖非透明区域(2)的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芯片(6)焊接在线圈(5)内侧同时固定在外壳上盖非透明区域(2)的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线圈(5)所围成的区域中心放置显示屏(7);显示屏(7)、芯片(6)、线圈(5)紧贴外壳上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显示屏(7)、芯片(6)、线圈(5)的下面放置电池(10)与电路板(9),电路板(9)与电池(10)的下面紧贴外壳底盖(4);在显示屏(7)、芯片(6)、线圈(5)这一层与电池(10)、电路板(9)这一层之间铺设软磁屏蔽材料(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御电磁干扰的支持RFID标签读取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外壳的外壳上盖与外壳底盖(4)形状相同,外壳上盖的透明区域(1)的面积大于显示屏(7)显示面的面积,外壳上盖非透明区域(2)的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的宽度能够覆盖线圈(5)和芯片(6);外壳边框(3)与外壳上盖、外壳底盖(4)的轮廓相匹配,外壳上盖、外壳底盖(4)分别与外壳边框(3)的上、下面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空心的空间,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尧学,刘亚萍,亢飞,廖海宁,张硕,李少勇,郭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