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光森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5209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用于加热器、制冷片及箱内箱外温度的检测,担负主要的控制任务,下位机,用于负责对主控制器工作情况的监控及电源供电电压的监视,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并传输给上位机,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上位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通过电热管和半导体制冷块实现了加热和降温双重功能,同时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元件和从控元件,使得本设计具有功能多样、性能稳定和智能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温控制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温控电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控温装置,从热水器、电饭锅到电磁炉、电热水壶,内部都设有温控电路,在工业生产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例如液压系统中油温的控制,液压系统是工业控制领域最常用的压力设备,其内部的液压油温直接关系到整个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液压油温要求控制在恒温状态,但是现有的温控电路内部大多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其控制精度低。同时现有的温控电路大多只具有加热功能,当温度过高时只能通过环境温度来降温,从而达到恒温的目的,环境降温速度很慢,且效果不理想,因此这类温控电路的使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用于加热器、制冷片及箱内箱外温度的检测,担负主要的控制任务,下位机,用于负责对主控制器工作情况的监控及电源供电电压的监视,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并传输给上位机,所述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用于加热器、制冷片及箱内箱外温度的检测,担负主要的控制任务,下位机,用于负责对主控制器工作情况的监控及电源供电电压的监视,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并传输给上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上位机,上位机还通过I/O端口连接下位机,上位机与下位机共同连接在逻辑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光耦隔离模块连接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和风扇,所述下位机上还连接有智能电源和存储器,所述智能电源包括变压器W、三端稳压器集成芯片IC1、三极管V1、喇叭B和蓄电池E,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用于加热器、制冷片及箱内箱外温度的检测,担负主要的控制任务,下位机,用于负责对主控制器工作情况的监控及电源供电电压的监视,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并传输给上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上位机,上位机还通过I/O端口连接下位机,上位机与下位机共同连接在逻辑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光耦隔离模块连接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和风扇,所述下位机上还连接有智能电源和存储器,所述智能电源包括变压器W、三端稳压器集成芯片IC1、三极管V1、喇叭B和蓄电池E,所述变压器W的绕组N1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的两端,变压器W的绕组N2的一端连接整流桥T的电压输入端口1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变压器W的绕组N2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T的电压输入端口3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的另一端,整流桥T的电压输出端口2分别连接三端稳压集成芯片IC1的电压输入端口1和电容C1,三端稳压集成芯片IC1的电压输出端口3分别连接电阻R1和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2、蓄电池E的正极和电压输出端口,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蓄电池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整流桥T的负电压输出端口4,所述光耦隔离模块内部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光森
申请(专利权)人:应光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