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眼3D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5170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裸眼3D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TN型液晶层、第一波片板、第一偏振光栅板、第二波片板、第二TN型液晶层、第三波片板、第二偏振光栅板及控制器;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第一TN型液晶层、第一波片板、第一偏振光栅板、第二波片板、第二TN型液晶层、第三波片板、第二偏振光栅板相互平行,且依次贴合;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所述第二TN型液晶层、所述第一偏振光栅板、所述第二偏振光栅板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裸眼3D系统具有高分辨率、系统厚度薄、易集成等特点,同时具有2D/3D转换的功能,不影响原有液晶显示屏结构;且应用于便携式显示器有着很大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裸眼3D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裸眼3D系统。
技术介绍
裸眼3D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显示技术。该技术由于具有震撼的三维视觉体验以及很强的内容带入感,同时又因为使用者不需要佩戴任何辅助设备就能观看到3D效果,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该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左右眼分别获得不同的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从而产生三维视觉效果的原理。目前所开发出来的裸眼3D技术大都基于液晶显示面板上像素点的空分复用原理,例如液晶显示面板上奇数列的像素点和偶数列的像素点同时分别加载左右两幅视察图像,再经过狭缝光栅对像素点发出的光线的遮挡原理或柱状透镜阵列对光线的折射原理来让观看者体验到3D视觉效果。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存在分辨率较低,不易集成到现有的便携式显示器等特点,且对于狭缝光栅还存在亮度较低的特点。所以根据目前的技术方案所研制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能得到大众的欢迎,不能实现普及。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裸眼3D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分辨率较低,不易集成,且对于狭缝光栅存在亮度较低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裸眼3D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裸眼3D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TN型液晶层、第一波片板、第一偏振光栅板、第二波片板、第二TN型液晶层、第三波片板、第二偏振光栅板及控制器;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第一TN型液晶层、第一波片板、第一偏振光栅板、第二波片板、第二TN型液晶层、第三波片板、第二偏振光栅板相互平行,且依次贴合;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所述第二TN型液晶层、所述第一偏振光栅板、所述第二偏振光栅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眼3D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第一TN型液晶层、第一波片板、第一偏振光栅板、第二波片板、第二TN型液晶层、第三波片板、第二偏振光栅板及控制器;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第一TN型液晶层、第一波片板、第一偏振光栅板、第二波片板、第二TN型液晶层、第三波片板、第二偏振光栅板相互平行,且依次贴合;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所述第二TN型液晶层、所述第一偏振光栅板、所述第二偏振光栅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和第二TN型液晶层为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明电极层的TN型液晶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和第二TN型液晶层的透明电极层上,用以周期性地为所述透明电极层上加载电压,以控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出射的偏振光通过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和第二TN型液晶层后的偏振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设置有透明电极层的第一侧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中彩色滤光膜保护层的出光侧,所述第一TN型液晶层设置有透明电极层的第二侧贴合于第一波片板的一侧;所述第二TN型液晶层设置有透明电极层的第一侧贴合于第二波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人杰王长顺潘雨佳李洪婧杨逸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