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5110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和连接筒体内壁设置的分离漏斗(2),还包括透气、透水、浸水不易破且土壤线虫能够穿过的材料制成的样品袋(3),且分离漏斗(2)顶部设置有支撑网(4),样品袋(3)置于支撑网(4)上;分离漏斗(2)底部出液管(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管(6);所述筒体(1)上部横截面与下部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下部的外径小于上部的内径;筒体(1)侧壁上对应收集管(6)水平位置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操作口(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土壤线虫分离装置使用操作方便、土样易放易取、方便清洗,可叠放、减少闲置时占空间,而且具有统一标准的收集管,易形成系统内的标准化,效率高,方便相关检疫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土壤病原物分离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植物线虫病是许多植物的一类病害,植物寄生线虫的直接危害主要是危害植物的花蕾、叶、茎和根,使作物减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线虫造成的表面伤口增加了真菌和细菌侵入植物的机会,线虫在不同作物间的转移还易引起病毒病的传播,因此土壤线虫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线虫一直是检验检疫工作的重点监测对象之一,因其体型较小,肉眼不易看见,且寄存于植物根部、土壤、淡水、人和动物中,给研究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线虫的分离是检疫和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目前,线虫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贝尔曼漏斗法、筛分淘洗法、离心浮选法以及浅盘法从土壤中分离线虫等。其中,贝尔曼漏斗法因具有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线虫的趋水性和自身的重量,陆续脱离土壤。但是贝尔曼漏斗法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1)当土壤等基质较为细腻时,网筛易堵塞;2)上部漏斗中主要是使用纸巾作为分离层,纸巾浸水易破,分离过程中易造成土壤随水流流入下部,分离完成后土壤及纸巾不易取出;3)分离得到的线虫有很多死亡的;4)一个漏斗只能分离一份样品,占用空间,分离效率低;5)漏斗下部连接的乳胶管容易老化,而且用夹子夹住乳胶管的时候,乳胶管容易粘在一起,以致放水时造成堵塞;6)分离装置,尤其是分离后线虫的样管,没有统一标准,给检疫工作中大量的送样检样工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叠放、土样易放易取、方便清洗的土壤线虫分离装置,而且具有统一标准的收集管,易形成系统内的标准化,方便相关检疫工作的开展。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本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和连接筒体内壁设置的分离漏斗2,还包括透气、透水、浸水不易破且土壤线虫能够穿过的材料制成的样品袋3,且分离漏斗2顶部设置有支撑网4,样品袋3置于支撑网4上;分离漏斗2底部为出液管5,出液管5顶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管6;所述筒体1上部横截面与下部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下部的外径小于上部的内径;筒体1侧壁上对应收集管6水平位置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操作口7。其中,所述样品袋3为类似于"袋泡茶"的袋子。如无纺布,具有质轻、柔软、拨水、透气、无毒、无刺激性、抗菌、抗化学药剂、抗菌、物性佳不易破、环保易降解等优点。优选地,支撑网4固定连接在筒体1内壁上,用于支撑装土壤等基质的样品袋3。样品袋3透气、透水、浸水不易破且土壤线虫能够穿过,使用时样品袋3装土样后直接放置于支撑网4上,分离完成后直接取走样品袋即可,操作方便、土样易放易取、方便清洗,克服了现有使用纸巾分离线虫存在的纸巾易破导致土样进入下方液体影响对线虫的检测、取样麻烦、不易清洗的问题。收集管6的设置可以统一规格,使用相同的收集管,易于标准化,方便体系内检疫工作的开展。另外,优选地,筒体1与分离漏斗2一体成型。所述筒体1下部和上部分别为:分离漏斗2以上为上部,分离漏斗2以下为下部。其中,筒体1上部横截面与下部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下部的外径小于上部的内径,易于叠放。更具体地,实现方式有两种:一、上部和下部分别为不同直径的圆柱形,下部的直径小于上部直径;二、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锥形。优选地,所述上部与下部的高度比例为1~5:1。具体比例可根据实际生产装置的大小来调整,以方便叠放、能够稳定放置和尽量减少所占空间为准。另外,优选地,筒体1为透明材质制成,方便观察。优选地,筒体1下部内侧壁或上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样品袋和/或收集管的收纳部件。优选地,收集管6与出液管5顶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更优选地,收集管6开口内壁设置有螺纹,出液管5顶端外壁设置有对应的螺纹,两者可通过螺纹结合。优选地,收集管6设置有管帽。管帽闭合时可密封收集管6,易于收集的线虫样品的远距离传递。更优选地,管帽与收集管6闭合的实现方式可以为:管帽的横截面形状与收集管6开口横截面形状一致,且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可以与上述收集管6开口内壁的螺纹对应结合。另外,优选地,所述分离漏斗2上还设置有液体控流部件,以方便随时多次取样。具体优选地,所述液体控流部件为出液管5上设置的控水阀8。或者,所述液体控流部件为放置于出液管5上开口处的圆形球9,圆形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实心钢球,能够沉于水底,即位于出液管5上开口处,达到密封的效果,圆形球上固定有连接线,连接线穿过支撑网4且另一端固定于筒体1上部,如筒体1上部内壁或外壁或顶端设置一个挂钩。需要取样时,向上提圆形球,液体即可通过出液管5到收集管,完成时,放下圆形球沉入水底出液管5上开口处实现密封。另外,优选地,两个操作口7位于筒体1侧壁的两侧,方便两只手进入进行相关操作(如操作收集管6和控水阀8等)。更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漏斗2的漏斗部内的坡度进行了改进,具体是:分离漏斗2的“Y”形纵截面的上面两条线为凹弧线,而非直线,改变坡度,增大接触面积,克服“Y”形漏斗上部太陡太深易造成线虫堆积在底部引起大量死亡的问题。优选地,出液管5下口处还设置有小勾或卡槽,用于放置流水槽,流水槽穿过操作口7并突出,当需要取大量的液体样(超过收集管6的容积)或使用完毕后需放出所有液体时,可利用流水槽放出液体,在外面收集。更进一步优选地,装置上还在合适的部位(如外壁或下部内壁)设置有流水槽的存放腔。本技术的土壤线虫分离装置的使用方法为:以土壤样品为例,需要分离土壤线虫时,将土壤装入样品袋3中,封口,并放置于支撑网4上面;出液管5下口处装上收集管6,上部加入水漫过样品袋3,分离工作开始,线虫进入下部的水中聚集;当需要取样时收集管6即可,或利用液体控流部件将含有线虫的水放入收集管6中,取下收集管6并重新装上新的收集管6,继续分离工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土壤线虫分离装置,使用操作方便、土样易放易取、方便清洗,可叠放、减少闲置时占空间,而且具有统一标准的收集管,易形成系统内的标准化,效率高,方便相关检疫工作的开展。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土壤线虫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土壤线虫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土壤线虫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土壤线虫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筒体1、分离漏斗2、样品袋3、支撑网4、出液管5、收集管6、操作口7、控水阀8、圆形球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技术采用的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技术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包括透明材质制成的筒体1及其内部一体成型的分离漏斗2,还包括透气、透水、浸水不易破且土壤线虫能够穿过的材料制成的样品袋3,分离漏斗2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网4,样品袋3置于支撑网4上;分离漏斗2底部为出液管5,出液管5顶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管6;所述筒体1上部横截面与下部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下部的外径小于上部的内径;筒体1侧壁上对应收集管6水平位置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和连接筒体内壁设置的分离漏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气、透水、浸水不易破且土壤线虫能够穿过的材料制成的样品袋(3),且分离漏斗(2)顶部设置有支撑网(4),样品袋(3)置于支撑网(4)上;分离漏斗(2)底部出液管(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管(6);所述筒体(1)上部横截面与下部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下部的外径小于上部的内径;筒体(1)侧壁上对应收集管(6)水平位置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操作口(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标准土壤线虫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和连接筒体内壁设置的分离漏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气、透水、浸水不易破且土壤线虫能够穿过的材料制成的样品袋(3),且分离漏斗(2)顶部设置有支撑网(4),样品袋(3)置于支撑网(4)上;分离漏斗(2)底部出液管(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管(6);所述筒体(1)上部横截面与下部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下部的外径小于上部的内径;筒体(1)侧壁上对应收集管(6)水平位置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操作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1)为透明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1)下部内侧壁或上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样品袋和/或收集管的收纳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管(6)与出液管(5)顶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荣赵菊鹏武目涛冯黎霞胡学难何日荣王卫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