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73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包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还包括一爬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且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还包括一动力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机构固定,当所述固定机构受力时,通过所述动力连接机构传递至所述爬升机构上,使得爬升机构向上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为动力系统提供大承载力反力点,为重载模架体系爬升创造了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现场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力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施工重载施工模架体系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重载施工模架体系采用液压油缸作为爬升动力系统时,一般需在动力系统与爬升支承体系(永久结构或平台自身支撑体系)间设置受力转换装置,以便爬升油缸爬升过程中的支点临时搁置,为整体结构爬升提供可靠的反力支承点并提供导向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液压爬模体系中位于连接导轨与油缸间的爬升连接件,通过可单向限位的搁置钢板实现爬模体系沿附墙导轨的连续爬升。此类连接方法承载可靠,定位准确,但一方面承载极限小,不利于动力系统本身性能的发挥,不适用于重载模架体系;另一方面动力中心与导轨截面中心有偏移,对附墙导轨产生一定的偏心弯矩,单侧受力易失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装置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包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一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可拆卸式连接;一长度可改变的动力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机构固定,当所述固定机构位置固定时,通过减小所述动力连接机构的长度,使得爬升机构向上运动。作为优选,还包括一模架体系,所述模架体系通过模架提升构件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模架提升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爬升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皆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为抱箍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模架提升构件为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之间的矩形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带动所述模架提升构件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作为优选,所述爬升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为两个相同的中空式连接装置,所述中空式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对称单元,每个所述对称单元皆包括两个对称的L型固定板、两端各自与每个L型固定板固定的限位销轴、与所述限位销轴铰接的限位操作手柄、固定在每个所述L型固定板上靠近所述动力连接装置一侧的传力板、两端各自与每个传力板固定的传力销轴,所述传力销轴与所述动力连接机构铰接。作为优选,所述L型固定板具有一个长板和一个短板,所述长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短板的板面,所述对称单元中两个所述L型固定板的短板相对设置,所述限位销轴固定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短板之间。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对称单元之间设置两个相互对称的凹式连接板,所述凹式连接板具有一个底板和两个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侧壁,每个对称单元的长板皆固定在所述侧壁上,两个所述对称单元与两个所述凹式连接板形成围绕所述爬升支承体系的抱箍。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销轴上铰接有定向限位板,两个相对设置的短板之间连接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板面与爬升支承体系的长度平行,所述定向限位板一端与所述支承板板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接触。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操作手柄上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固定L型固定板,另一端固定与所述限位操作手柄远离所述L型固定板的一端上。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连接机构为液压系统。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连接机构为伸缩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包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一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可拆卸式连接;一长度可改变的动力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机构固定,当所述固定机构位置固定时,通过减小所述动力连接机构的长度,使得爬升机构向上运动。本技术可为动力系统提供大承载力反力点,为重载模架体系爬升创造了条件;本技术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现场施工。本技术所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能够实现动力中心与爬升支承构件中心的高度重合,改变传统连接件单侧偏心受力情况,有利于重载模架体系爬升稳定性控制。特别是多支承爬升的重载模架,该系统以抱箍结构对单爬升支承点的姿态进行调控,最大限度地控制模架爬升垂直度,从而可以较好的控制群柱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爬升机构处的横截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对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中:100-固定机构、200-爬行机构、210-L型固定板、211-短板、2111-耳板、2112-支承板、212-长板、213-盖板、220-凹式连接板、223-模架提升构件、230-限位销轴、240-定向限位板、250-压缩弹簧、260-传力板、270-传力销轴、280-限位操作手柄、300-动力系统、400-爬升支承构件、500-螺栓、600-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受力转换装置,适用于重载模架体系,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本实施例中,爬升支承体系为爬升支承构件400,为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导轨支架,一般为四根柱子形成的长条矩形,在每个侧面上皆有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用于攀爬的攀爬杆。本技术提供的受力转换装置则即是在爬升支承构件400的高度方向上爬行,具体包括一固定机构100,设置在爬升支承构件400上;一爬升机构200,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构件400上且位于所述固定机构100的下方;上述两个机构皆为相同的中空式连接装置,请参照图2至图4,每一个中空式连接装置具体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对称单元,每个所述对称单元皆包括两个对称的L型固定板210,这两个L型固定板210具有一个短板211和一个板面垂直于所述短板211的长板212,两个L型固定板210的短板211的板面相对放置,相应地,长板212则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两端各自与每个L型固定板210固定的限位销轴230,限位销轴230与两个相对放置的短板211的板面连接。两个短板211之间设置有支承板2112,该支承板2112板面与长板212的延伸方向平行,支承板2112板面与长板212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短板211的宽度,也就是短板211从长板212向外侧延伸的长度。限位销轴230位于支承板2112与爬升支承构件400之间。较佳地,为了使增加两个L型固定板210之间的连接力,设置盖板213,盖板213两端各自连接两个短板211,另外两端中一端与支承板2112连接,另一端向爬升支承构件400方向延伸,但并不与爬升支承构件400接触,通过上下两个盖板213,使得两个L型固定板210连接成一体,盖板213与短板211等长,宽度超出两短板211边缘10~15mm。较佳地,支承板2112与盖板213的厚度不小于短板211的厚度,一般比短板211后者厚2~5mm,常规取20~25mm。支承板2112与短板211的高度相等,两者的尺寸根据限位销轴230的固定以及定向限位板240转动需求确定;短板211为限位销轴230的支承点,支承板2112为定向限位板240的反力支承点,整个L型固定板210内部作为定向限位板240的小幅度转动空间还包括与所述限位销轴230铰接的限位操作手柄280,该限位操作手柄280向远离爬升支承构件400的方向延伸,支承板2112上设置有供限位操作手柄280穿出的孔洞,限位操作手柄280穿出该孔洞后继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受力转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一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可拆卸式连接;一长度可改变的动力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机构固定,当所述固定机构位置固定时,通过减小所述动力连接机构的长度,使得爬升机构向上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力转换装置,用于在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一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可拆卸式连接;一长度可改变的动力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爬升机构固定,当所述固定机构位置固定时,通过减小所述动力连接机构的长度,使得爬升机构向上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模架体系,所述模架体系通过模架提升构件设置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模架提升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爬升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皆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为抱箍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提升构件为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之间的矩形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带动所述模架提升构件在所述爬升支承体系上爬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为两个相同的中空式连接装置,所述中空式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对称单元,每个所述对称单元皆包括两个对称的L型固定板、两端各自与每个L型固定板固定的限位销轴、与所述限位销轴铰接的限位操作手柄、固定在每个所述L型固定板上靠近所述动力连接装置一侧的传力板、两端各自与每个传力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朱毅敏申青峰陆庆华陈逯浩高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