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6793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包括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座底框和基座面框,盖体包括有盖板和连接于其边部的盖板框,盖板框的一边部与基座面框的一边部通过合页连接,盖体可绕合页的轴转动将基座底框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盖板框和基座面框的一侧分别设有止水密封圈,将盖体与基座盖合时,盖板止水密封圈和基座止水密封圈密封抵接使盖体和基座密封连接;气压装置的两端通过轴活动连接于盖体与基座之间,基座的逃生口侧设有电子锁及开启装置,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可控制气压装置驱动盖体将基座底框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气压动力装置开启,具有防水、防盗以及综合管廊内人员快速逃生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
本技术涉及城市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地下城市管道的综合走廊,是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基于一体的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能够极大地方便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逃生井是综合管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综合管廊与地面空间连通,用于综合管廊内操作人员的应急逃生。逃生井口设置有逃生井口盖,将逃生井口与地面空间封隔,避免雨水和无关人员从逃生井进入综合管廊。国内目前地下管廊采用的逃生井口盖基本为不透明的金属盖板,材料通常采用不锈钢或镀锌钢等不透光材料,建成安装后采用不锈钢盖板加铰链、上锁,盖板的开启需用电动提供动力,采用外部开启方式进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其采用气压动力装置开启,具有防水、防盗以及综合管廊内人员快速逃生等功能。本技术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包括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座底框和基座面框,基座底框为具有逃生口的框结构,基座面框具有内开口,基座面框的内开口与基座底框的逃生口相一致并对齐;盖体包括有盖板和连接于其边部的盖板框,盖板框具有与基座面框相对应的内开口和外尺寸,盖板框的一边部与基座面框的一边部通过合页连接,盖体可绕合页的轴转动将基座底框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盖板框和基座面框的一侧分别设有盖板止水密封圈和基座止水密封圈,将盖体与基座盖合时,盖板止水密封圈和基座止水密封圈密封抵接使盖体和基座密封连接;气压装置的两端通过轴活动连接于盖体与基座之间,气压装置具有连接到高压气源的动力接口,基座的逃生口侧设有电子锁及开启装置,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具有手动开关按钮、无线信号接收开关和远程控制开关连接线,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可控制气压装置驱动盖体将基座底框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优化方案是:基座的逃生口侧还安装有辅助气压装置,该辅助气压装置也具有连接到高压气源的动力接口,辅助气压装置用于配合气压装置对盖体的操作。再优化方案:盖板框的内开口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纵向龙骨和横向支撑杆相互连接构成,支撑架的边部固定连接于盖板框的内侧。进一步优化方案是:盖板采用承重透光复合材料制作,例如双层钢化玻璃夹强力胶层结构板。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于综合管廊的逃生井口上,预制的本技术的基座底框的逃生口与综合管廊的逃生井口尺寸相一致,将气压装置的动力接口管连接到高压气源,将远程控制开关连接线延长连接到远程监控设备。需要将盖体打开时有如下3种方式:1、外部人员通过远程监控设备控制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开启气压装置将盖体打开;2、外部人员通过手持仪遥控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开启气压装置将盖体打开;3、逃生井内人员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的手动开关按钮开启气压装置将盖体打开;需要将盖体盖合时有如下4种方式:1、外部人员通过远程监控设备控制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开启气压装置将盖体盖合;2、外部人员通过手持仪遥控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开启气压装置将盖体盖合;3、逃生井内人员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的手动开关按钮开启气压装置将盖体盖合;4、外部人员用力将体压下盖合。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如下:(1)本技术的盖体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和气压装置开启,盖体与基座盖合后由电子锁及开启装置锁紧,逃生井外部无关人员不能打开盖体,实现了良好的防盗功能。(2)盖板与基座之间设止水密封圈,防止地面雨水渗漏入井内。(3)逃生井内人员可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的手动开关按钮开启气压装置将盖体打开,为井内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快速通道。(4)采用承重透光复合材料的盖板,为综合管廊内提供光线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景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面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B-B面剖视图。图4为图2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包括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座底框21和基座面框22,基座底框21为具有逃生口的框结构,基座面框22是由异形金属管连接构成具有内开口的框结构,基座面框22的内开口与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尺寸相一致并对齐,基座面框22的一侧通过密封胶和螺丝与基座底框21固定连接,基座面框22的另一侧具有密封槽并安装有基座止水密封圈23,基座底框21的侧边设有吊装码子7。所述盖体包括有盖板11和连接于其边部的盖板框12,盖板框12是由异形金属管连接构成的框结构,盖板框12具有与基座面框22相对应的内开口和外尺寸,盖板框12的一侧通过中性硅铜结构胶与盖板11密封固定连接,盖板框12的另一侧具有密封槽并安装有基盖板止水密封圈13。本实施例的盖板11为双层钢化玻璃夹强力胶层结构板,盖板框12的内开口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纵向龙骨15和横向支撑杆16相互连接构成,支撑架的边部固定连接于盖板框12的内侧。盖板框12的一侧边部与基座面框22的一侧边部通过合页4连接,盖板可绕合页4的轴转动将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将盖体与基座盖合时,盖板止水密封圈13和基座止水密封圈23密封抵接使盖体和基座密封连接。气压装置3的两端通过轴活动连接于盖体与基座之间,气压装置3具有连接到高压气源的动力源接口,基座的逃生口侧设有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具有手动开关按钮、无线信号接收开关和远程控制开关连接线。基座的逃生口侧还安装有辅助气压装置31,该辅助气压装置31也具有连接到高压气源的动力接口,辅助气压装置31用于配合气压装置3对盖体的操作,具体是:当要将盖体打开时,辅助气压装置31和气压装置3同时对盖体实施推动操作,当盖体打开到一定高度时,辅助气压装置31停止操作,气压装置3继续操作到盖体完全打开时停止。反之,当要将盖体关闭时,先由气压装置3操作将盖体逐渐关合,当盖体关合到一定高度时,辅助气压装置31配合操作,进而由辅助气压装置31和气压装置3同时对盖体实施关合操作,直到盖体完全关合时,辅助气压装置31和气压装置3停止操作。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于综合管廊的逃生井口10上,预制的本技术的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与综合管廊的逃生井口尺寸相一致,将气压装置3和辅助气压装置31的动力接口管连接到高压气源,将远程控制开关连接线延长连接到远程监控设备。需要将盖板1打开时有如下3种方式:1、外部人员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的远程控制开关开启气压装置3将盖体打开;2、外部人员通过手持仪遥控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开启气压装置3将盖体打开;3、逃生井内人员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的手动开关按钮开启气压装置3将盖体打开;需要将盖板1盖合时有如下4种方式:1、外部人员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的远程控制开关开启气压装置3将盖体盖合;2、外部人员通过手持仪遥控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开启气压装置3将盖体盖合;3、逃生井内人员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的手动开关按钮开启驱动气压装置3将盖体盖合;4、外部人员用力将盖体压下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包括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座底框(21)和基座面框(22),基座底框(21)为具有逃生口的框结构,基座面框(22)具有内开口,基座面框(22)的内开口与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相一致并对齐;盖体包括有盖板(11)和连接于其边部的盖板框(12),盖板框(12)具有与基座面框(22)相对应的内开口和外尺寸,盖板框(12)的一边部与基座面框(22)的一边部通过合页(4)连接,盖体可绕合页(4)的轴转动将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其特征在于;盖板框(12)和基座面框(22)的一侧分别设有盖板止水密封圈(13)和基座止水密封圈(23),将盖体与基座盖合时,盖板止水密封圈(13)和基座止水密封圈(23)密封抵接使盖体和基座密封连接;气压装置(3)的两端通过轴活动连接于盖体与基座之间,气压装置(3)具有连接到高压液源的接口,基座的逃生口侧设有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具有手动开关按钮、无线信号接收开关和远程控制开关连接线,通过电子锁及开启装置(5)可控制气压装置(3)驱动盖体将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逃生井口盖,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包括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座底框(21)和基座面框(22),基座底框(21)为具有逃生口的框结构,基座面框(22)具有内开口,基座面框(22)的内开口与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相一致并对齐;盖体包括有盖板(11)和连接于其边部的盖板框(12),盖板框(12)具有与基座面框(22)相对应的内开口和外尺寸,盖板框(12)的一边部与基座面框(22)的一边部通过合页(4)连接,盖体可绕合页(4)的轴转动将基座底框(21)的逃生口关闭或打开,其特征在于;盖板框(12)和基座面框(22)的一侧分别设有盖板止水密封圈(13)和基座止水密封圈(23),将盖体与基座盖合时,盖板止水密封圈(13)和基座止水密封圈(23)密封抵接使盖体和基座密封连接;气压装置(3)的两端通过轴活动连接于盖体与基座之间,气压装置(3)具有连接到高压液源的接口,基座的逃生口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仲崇军刘成林汪传新隋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