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56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外筒的左侧端面上安装有搅拌筒,搅拌筒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搅拌叶片装配在一起,搅拌筒的左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外筒内部的左侧位置安装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右侧安装有第三过滤板,通过添加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以及第三过滤板来实现对河水中杂物的过滤,该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水中的杂物进行阻隔,配合阻隔板实现隔离,而曝气板的设计则首先对水中污垢的清理,进而达到过滤的作用,流量传感器一以及流量传感器二的设计则分别对进水管与出水管流速的监测,该设计通过流速的对比实现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道堵塞的判断,继而实现智能化的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湖泊氮、磷严重超标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对河道水预防治理,使其净化处理后能循环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一种污水的处理速度快、处理量大,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装置对河道水污染进行处理。而现有的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处理步骤繁琐、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效果不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监测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搅拌筒、控制盒、外筒、出水管、曝气板、风机、固定块、第三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进水管、驱动电机、搅拌叶片以及曝气孔,所述外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筒的左侧端面上安装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搅拌叶片装配在一起,所述搅拌筒的左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外筒的右侧端面上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外筒内部的左侧位置安装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右侧安装有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的右侧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右侧空腔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安装有曝气板,所述曝气板上开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板通过连接管与风机连接在一起,所述风机安装在外筒的下侧位置,所述控制盒安装在外筒的上端位置。所述监测结构包括流量传感器一、流量传感器二、单片机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流量传感器一安装在进水管的管壁位置,所述出水管的管壁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二,所述单片机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控制盒的内部,所述流量传感器一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流量传感器二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板的目数小于第二过滤板的目数,所述第二过滤板的目数小于第三过滤板的目的,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以及第三过滤板均与水平面呈75°夹角进行布置。进一步地,分布在曝气板上的曝气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曝气孔之间等距进行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为51单片机。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4G通信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通过添加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以及第三过滤板来实现对河水中杂物的过滤,该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水中的杂物进行阻隔,配合阻隔板实现隔离,而搅拌筒内部驱动电机以及搅拌叶片的设计一方面则起到了水泵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则便于对水中的杂物进行粉碎,进而防止堵塞管道的情况出现,而曝气板的设计则首先对水中污垢的清理,进而达到过滤的作用,流量传感器一以及流量传感器二的设计则分别对进水管与出水管流速的监测,该设计通过流速的对比实现对本技术管道堵塞的判断,继而实现智能化的监控,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中搅拌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中曝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流量传感器一、2-搅拌筒、3-控制盒、4-外筒、5-出水管、6-流量传感器二、7-曝气板、8-风机、9-固定块、10-第三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2-第一过滤板、13-进水管、14-驱动电机、15-搅拌叶片、16-曝气孔、17-单片机、18-无线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监测结构,主体部分包括搅拌筒2、控制盒3、外筒4、出水管5、曝气板7、风机8、固定块9、第三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11、第一过滤板12、进水管13、驱动电机14、搅拌叶片15以及曝气孔16,外筒4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外筒4的左侧端面上安装有搅拌筒2,搅拌筒2内部驱动电机14以及搅拌叶片15的设计一方面则起到了水泵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则便于对水中的杂物进行粉碎,进而防止堵塞管道的情况出现,搅拌筒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与搅拌叶片15装配在一起,搅拌筒2的左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13,外筒4的右侧端面上安装有出水管5,外筒4内部的左侧位置安装有第一过滤板12,第一过滤板12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1的右侧安装有第三过滤板10,通过添加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11以及第三过滤板10来实现对河水中杂物的过滤,该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水中的杂物进行阻隔,配合阻隔板实现隔离,第三过滤板10的右侧安装有阻隔板,阻隔板右侧空腔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固定块9,固定块9的上端安装有曝气板7,曝气板7上开设有曝气孔16,曝气板7的设计则首先对水中污垢的清理,进而达到过滤的作用,流量传感器一1以及流量传感器二6的设计则分别对进水管13与出水管5流速的监测,该设计通过流速的对比实现对本技术管道堵塞的判断,继而实现智能化的监控,曝气板7通过连接管与风机8连接在一起,风机8安装在外筒4的下侧位置,控制盒3安装在外筒4的上端位置。监测结构包括流量传感器一1、流量传感器二6、单片机17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8,流量传感器一1安装在进水管13的管壁位置,出水管5的管壁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二6,单片机17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8位于控制盒3的内部,流量传感器一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7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流量传感器二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7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单片机17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18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第一过滤板12的目数小于第二过滤板11的目数,第二过滤板11的目数小于第三过滤板10的目的,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11以及第三过滤板10均与水平面呈75°夹角进行布置,分布在曝气板7上的曝气孔1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曝气孔16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单片机17为51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18为4G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本技术放置到需要进行过滤的地方,然后污水经由进水管13进入到搅拌筒2的内部,在搅拌筒2的内部进行驱动电机14转动带动搅拌叶片15进行旋转,继而实现对水液的导流以及对水中杂物的粉碎,然后污水流入到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11以及第三过滤板10,进而实现对水中杂物的过滤,过滤完成后污水进入到曝气板7的上端,经过曝气板7的处理后进行污垢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管5排出,继而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在这过程中流量传感器一1与流量传感器二6实现对进水管13与出水管5流速的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搅拌筒(2)、控制盒(3)、外筒(4)、出水管(5)、曝气板(7)、风机(8)、固定块(9)、第三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11)、第一过滤板(12)、进水管(13)、驱动电机(14)、搅拌叶片(15)以及曝气孔(16),所述外筒(4)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筒(4)的左侧端面上安装有搅拌筒(2),所述搅拌筒(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与搅拌叶片(15)装配在一起,所述搅拌筒(2)的左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13),所述外筒(4)的右侧端面上安装有出水管(5),所述外筒(4)内部的左侧位置安装有第一过滤板(12),所述第一过滤板(12)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11),所述第二过滤板(11)的右侧安装有第三过滤板(10),所述第三过滤板(10)的右侧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右侧空腔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上端安装有曝气板(7),所述曝气板(7)上开设有曝气孔(16),所述曝气板(7)通过连接管与风机(8)连接在一起,所述风机(8)安装在外筒(4)的下侧位置,所述控制盒(3)安装在外筒(4)的上端位置;所述监测结构包括流量传感器一(1)、流量传感器二(6)、单片机(17)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8),所述流量传感器一(1)安装在进水管(13)的管壁位置,所述出水管(5)的管壁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二(6),所述单片机(17)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8)位于控制盒(3)的内部,所述流量传感器一(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7)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流量传感器二(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7)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17)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18)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搅拌筒(2)、控制盒(3)、外筒(4)、出水管(5)、曝气板(7)、风机(8)、固定块(9)、第三过滤板(10)、第二过滤板(11)、第一过滤板(12)、进水管(13)、驱动电机(14)、搅拌叶片(15)以及曝气孔(16),所述外筒(4)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筒(4)的左侧端面上安装有搅拌筒(2),所述搅拌筒(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与搅拌叶片(15)装配在一起,所述搅拌筒(2)的左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13),所述外筒(4)的右侧端面上安装有出水管(5),所述外筒(4)内部的左侧位置安装有第一过滤板(12),所述第一过滤板(12)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过滤板(11),所述第二过滤板(11)的右侧安装有第三过滤板(10),所述第三过滤板(10)的右侧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右侧空腔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上端安装有曝气板(7),所述曝气板(7)上开设有曝气孔(16),所述曝气板(7)通过连接管与风机(8)连接在一起,所述风机(8)安装在外筒(4)的下侧位置,所述控制盒(3)安装在外筒(4)的上端位置;所述监测结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颖邵丽刘明陈胜男李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