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456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气浮处理池,污水收集池通过一个带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气浮处理池,气浮处理池包括一个排污渠和一个排水管,排水管为“Y”型管,一端连接气浮处理池,第一支路连通污水收集池,排水管的交点处设置有一个换向阀;污泥池,排污渠上端连通气浮处理池顶部,下端朝向污泥池;二级沉淀池,排水管的第二支路连通二级沉淀池;生态处理池,通过管路与二级沉淀池的上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循环处理的能力,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同时能够回收污水中的二氧化硅,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同时利用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达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逐步加深,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在各种污染物中,工业废水是一种主要的污染物,国家对于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有着严格的标准。需要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后再进行排放。现有的无纺布污水处理系统存在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难以回收污水中的物质,无法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在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不理想,难以回收污水中的物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该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连通外部生产线上的污水管;气浮处理池,污水收集池通过一个带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气浮处理池,气浮处理池包括一个排污渠和一个排水管,排水管为“Y”型管,上端连接气浮处理池,第一支路连通污水收集池,排水管的交点处设置有一个换向阀;污泥池,污泥池设置于气浮处理池的下方,排污渠上端连通气浮处理池顶部,下端朝向污泥池;二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位于气浮处理池下方,排水管的第二支路连通二级沉淀池;生态处理池,生态处理池位于二级沉淀池的下方,通过管路与二级沉淀池的上端连通。其中,污水收集池旁还设置有一个初沉备用池,初沉备用池与污水收集池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其中,污水收集池、气浮处理池以及二级沉淀池上方设置有遮雨棚。其中,气浮处理池包括主池、上渣池、下液池、充气部以及刮渣器,进水管连通主池,充气部部分位于主池中,刮渣器位于主池正上方,上渣池位于主池上方,下液池贴靠主池设置。其中,排污渠上端连通上渣池,排水管上端连通下液池。其中,上渣池和下液池位于主池的同一侧,充气部和进水管设置于主池中远离下液池的另一侧。其中,污泥池底部设置有管路与污水收集池连通,污泥池与污水收集池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具有循环处理的能力,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同时能够回收污水中的二氧化硅,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同时利用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达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标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气浮处理池的横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1、气浮处理池2、污泥池3、二级沉淀池4以及生态处理池5。污水收集池1连通外部生产线上的污水管,在污水收集池1一侧设置有一个初沉备用池11,初沉备用池11与污水收集池1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污水收集池1以及初沉备用池11的顶部设置有遮雨棚(未图示)。请参见图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气浮处理池的横剖面图。气浮处理池2包括一个排污渠21、排水管22、主池24、上渣池25、下液池26、充气部27以及刮渣器28。气浮处理池2通过一个带水泵13的进水管12与污水收集池1连通,进水管12上端连通主池24的一侧,充气部27包括一个溶气泵和一条管路,管路和溶气泵连通,部分设置于主池24内,并位于和所述进水管12的同一侧。上渣池25设置于主池24的上方,位于远离充气部27的一侧。下液池26贴靠主池24远离充气部27的一侧设置。刮渣器28设置于上渣池25和充气部27之间,刮渣器28可以在上渣池25和充气部27之间左右移动。排水管22为“Y”型管,一端连通下液池26的上部,第一支路连通污水收集池1,第二支路连通二级沉淀池4,在排水管23的交点处设置有一个换向阀23。在气浮处理池2的上方设置有一个遮雨棚(未图示)。污泥池3设置于气浮处理池2的下方,排污渠21上端连通上渣池25,下端朝向污泥池3。污泥池3底部通过管路与污水收集池1连通,在管路上设置有过滤网。二级沉淀池4位于气浮处理池2下方,排水管22的第二支路连通二级沉淀池4,二级沉淀池4上方设置有遮雨棚(未图示)。生态处理池5位于二级沉淀池4的下方,通过管路与二级沉淀池4的上端连通,生态处理池5中养殖有水生植物以及鱼虾等水生动物。无纺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流入到污水收集池1中进行初步的储存沉淀,水泵13通过进水管12将污水收集池1中的污水抽入到主池24中。充气部27向主池1中鼓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将污水中的杂质氧化析出,并和剩余的空气混合在一起,形成结构蓬松,充满气泡的泥渣,漂浮在主池24的表面。当主池24内的泥渣堆积足够多之后,启动刮渣器28,将表面漂浮的泥渣刮入到上渣池25内。泥渣再通过排污渠21滑入到污泥池3中,多余的水分通过过滤后流回到污水处理池1内,剩余的水分在污泥池3被太阳晒干,剩下的干燥的泥渣富含二氧化硅,可以回收利用这种常用的工业原材料。主池24内下方被充气之后的液体流入到下液池26中,在下液池26中积蓄到一定量后通过排水管22流回到污水收集池1中,继续参与上述的处理流程。当下液池26中的溶液目测已经十分清亮,透明度较好时,转动换向阀23,下液池26中的溶液通过排水管22流入到二级沉淀池4内,储存静置沉淀。再流入到生态处理池5内,生态处理池5中养殖的水生植物以及鱼虾等水生生物继续对水体进行净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使无纺布生产产生的污水被净化至对于环境无害的程度。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具有循环处理的能力,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同时能够回收污水中的二氧化硅,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同时利用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达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标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连通外部生产线上的污水管;气浮处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通过一个带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所述气浮处理池,所述气浮处理池包括一个排污渠和一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为“Y”型管,一端连接所述气浮处理池,第一支路连通所述污水收集池,所述排水管的交点处设置有一个换向阀;污泥池,所述污泥池设置于所述气浮处理池的下方,所述排污渠上端连通所述气浮处理池顶部,下端朝向所述污泥池;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位于所述气浮处理池下方,所述排水管的第二支路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生态处理池,所述生态处理池位于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下方,通过管路与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上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连通外部生产线上的污水管;气浮处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通过一个带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所述气浮处理池,所述气浮处理池包括一个排污渠和一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为“Y”型管,一端连接所述气浮处理池,第一支路连通所述污水收集池,所述排水管的交点处设置有一个换向阀;污泥池,所述污泥池设置于所述气浮处理池的下方,所述排污渠上端连通所述气浮处理池顶部,下端朝向所述污泥池;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位于所述气浮处理池下方,所述排水管的第二支路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生态处理池,所述生态处理池位于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下方,通过管路与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上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池旁还设置有一个初沉备用池,所述初沉备用池与所述污水收集池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益孙成斌
申请(专利权)人:赤壁恒瑞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