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84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包括可折弯的捏挤本体,所述捏挤本体上正面设有按压部、折弯部以及便于注射入针的开口部,所述捏挤本体的底面上制有多个可阻断皮肤痛觉的柱状凸起;其还包括微型旋转装置,所述微型旋转装置包括绳子和旋转轴,所述绳子一端固定于所述按压部侧边缘处的连接口(,所述绳子的另一端缠绕于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由驱动部分驱动,并通过连接部分连接至所述捏挤本体的正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控制压住皮肤的时间,防止因皮肤血液流通不畅而产生的麻痹感。

Pinch and squeeze injection pain relief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queeze injection pain relief clip, including folding pinch body, the squeez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ing part, the bending part and to facilitate the opening of injection into the needle, the squeeze body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a plurality of blocks of columnar convex skin pain the play; which also includes micro rotating devices, the micro rot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rope and a rotating shaft, one end of the rope connector is fixed on the side edge of the pressing par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ope woun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ng shaft driven by the driving part, and through the connection the pinch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of the body.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time of holding down the skin, and prevent the paralysis caused by the unsmooth circulation of the skin bl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患者使用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一般多采用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使用医用人体注射器注射药物时,其操作方法是将针头刺入人体肌肉内,再将药物推入体内。但肌肉注射进针时疼痛比较明显,特别是给晕针者或儿童注射时,医护人员操作十分困难。中国专利CN204275182U已公开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其能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并能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但其存在以下问题,注射减痛夹压住皮肤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皮肤血液流通不畅而产生麻痹的感觉,其明确指出压住皮肤的时间不能超过20s,一些油性药剂需缓慢注射,时间很容易超过20s,而儿童在注射时经常会哭闹,在完成准确注射之前,极易超时而造成儿童更加不适,这使得该捏挤式注射减痛夹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其能有效控制压住皮肤的时间,防止压住皮肤时间过长出现血液流通不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包括可折弯的捏挤本体,所述捏挤本体上正面设有按压部、折弯部以及便于注射入针的开口部,所述捏挤本体的底面上制有多个可阻断皮肤痛觉的柱状凸起;上述捏挤式注射减痛夹还包括微型旋转装置,所述微型旋转装置包括绳子和旋转轴,所述绳子一端固定于所述按压部侧边缘处的连接口,所述绳子的另一端缠绕于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由驱动部分驱动,并通过连接部分连接至所述捏挤本体的正面。优选的,所述柱状凸起呈均匀布满于捏挤本体的底面上。优选的,所述柱状凸起的高度为1.8-2.5mm,直径为0.5-0.8mm。优选的,所述捏挤本体、连接口和连接部分采用聚乙烯注塑成型。优选的,所述微型旋转装置的数量为2,沿着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优选的,所述绳子为非弹性,材质为棉或麻。优选的,所述绳子的长度大于旋转轴和连接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且在旋转20秒后所述绳子的长度等于旋转轴和连接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优选的,所述旋转轴为圆柱形。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分与连接部分的连接方式为胶粘合。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分为微型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设置微型旋转装置,这使得注射减痛夹压住皮肤后在有效时间内能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防止因皮肤血液流通不畅而产生的麻痹感;同时在微型旋转装置运行时,存在轻微震动,其在注射时能帮助药物扩散,吸引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并且设置微型旋转装置后,捏挤本体上存在一凸起物,便于医护人员拿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按压部;2、开口部;3、折弯部;4、柱状凸起;5、微型旋转装置;21、旋转轴;22、绳子;23、连接口;24、连接部分;25、驱动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述,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包括可折弯的捏挤本体,所述捏挤本体上正面设有按压部1、折弯部3以及便于注射入针的开口部2,所述捏挤本体的底面上制有多个可阻断皮肤痛觉的柱状凸起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型旋转装置5,所述微型旋转装置包括绳子22和旋转轴21,所述绳子22一端固定于所述按压部1侧边缘处的连接口23,所述绳子22的另一端缠绕于旋转轴21上,所述旋转轴21由驱动部分25驱动,并通过连接部分24连接至所述捏挤本体的正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4呈均匀布满于捏挤本体1的底面上,其高度为1.8-2.5mm,直径为0.5-0.8mm,所述柱状凸起的头部呈圆弧状,所述捏挤本体、连接口23和连接部分24采用聚乙烯注塑成型;所述微型旋转装置的数量为2,沿着所述开口部2的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绳子22为非弹性,材质为棉或麻,长度大于旋转轴21和连接口23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旋转轴21为圆柱形,所述驱动部分25与连接部分24的连接方式为胶粘合,所述驱动部分25为微型电机。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口23上部为可穿过绳子的椭球型缺口,所述旋转轴21的表面具有粗糙度。在再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21的中部设置一缺口,用于收集旋转过程中缠绕的绳子。本技术的操作方法如下:步骤1、医护人员按照正常准备程序对患者需要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步骤2、将注射减痛夹的柱状凸起4接触到患者需要注射部位的皮肤;步骤3、稍用力按压住注射减痛夹开口部的两侧的按压部1至折弯部3,以便使注射减痛夹能够压住皮肤。特别注意,在注射完成前,请不要挪动或拿开本注射减痛夹。步骤4、在操作步骤3的同时,启动微型选装装置5的驱动部分25,带动旋转轴21旋转,并存在轻微震动。步骤5、立即通过注射减痛夹开口部2进行注射。此时旋转轴21持续工作,缠绕初始长度较长的绳子22,当时间达到20秒时,绳子22的长度等于旋转轴21和连接口23之间的直线距离,当时间超过20秒时,绳子22的长度小于旋转轴21和连接口23之间的直线距离,此时绳子22对按压部1产生拉力,促使注射减痛夹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从患者皮肤上掉落。此时停止驱动部分25,将绳子恢复原状,然后重复步骤2~步骤5。上述新增的步骤4和步骤5,能有效防止减痛器压住皮肤时间过长引起的皮肤血液流通不畅而产生的麻痹感;同时轻微的震动能帮助药物扩散,吸引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包括可折弯的捏挤本体,所述捏挤本体上正面设有按压部(1)、折弯部(3)以及便于注射入针的开口部(2),所述捏挤本体的底面上制有多个可阻断皮肤痛觉的柱状凸起(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型旋转装置(5),所述微型旋转装置包括绳子(22)和旋转轴(21),所述绳子(22)一端固定于所述按压部(1)侧边缘处的连接口(23),所述绳子(22)的另一端缠绕于旋转轴(21)上,所述旋转轴(21)由驱动部分(25)驱动,并通过连接部分(24)连接至所述捏挤本体的正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包括可折弯的捏挤本体,所述捏挤本体上正面设有按压部(1)、折弯部(3)以及便于注射入针的开口部(2),所述捏挤本体的底面上制有多个可阻断皮肤痛觉的柱状凸起(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型旋转装置(5),所述微型旋转装置包括绳子(22)和旋转轴(21),所述绳子(22)一端固定于所述按压部(1)侧边缘处的连接口(23),所述绳子(22)的另一端缠绕于旋转轴(21)上,所述旋转轴(21)由驱动部分(25)驱动,并通过连接部分(24)连接至所述捏挤本体的正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凸起(4)呈均匀布满于捏挤本体的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凸起(4)的高度为1.8-2.5mm,直径为0.5-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捏挤式注射减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响赵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