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476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2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它包括可上下拼接为一体的上、下盒体,上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一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下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两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上盒体的六个侧壁上各设有一个敲落孔,敲落孔与上盒体侧壁连结为一体且用力敲击后可脱离上盒体侧壁而形成一个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体结构简单实用,不易造成破损,修补更换方便快捷,电气管路敷设方式可多样化,敷设排布难度小,易操作,施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属于电气预留预埋接线盒领域。
技术介绍
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在20%以上。目前全国已有56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11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综合来看,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问题在于,在装配式建筑电气施工中预留预埋环节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提高与改善。目前在装配式叠合板电气预留预埋施工中,传统的接线盒存在以下明显缺陷:首先,破损率高。接线盒在叠合板生产时期已依据图纸位置预埋完成,接线盒部分埋至叠合板内,部分外露在叠合板上方,且在叠合板出厂前接线盒四面敲落孔处均已安装电气管路接头,因此,在叠合板装卸及运输期间,接线盒外露部分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且由于叠合板安装施工工序存在各专业交叉作业情形,因此接线盒外露部分也会遭受严重破损。其次,接线盒修补困难。由于传统接线盒的整体性,因此接线盒修补时需要将整个接线盒全部从叠合板中剔出,更换新的接线盒并在原位置进行灌浆固定,此修补工序十分繁琐,费时费力。最后,不利于电气管路敷设排布。传统的接线盒只有四个面供电气管路敷设,由于叠合板上桁架筋的存在,极大限制了电气管路敷设的路由,因此在考虑电气管路弯曲半径的前提下,电气管路在与接线盒接驳时需要进行多次弯曲绕行,从而使敷设难度加大,不易操作,并给后期穿线带来极大影响。由此可见,叠合板上使用传统接线盒无论在人工投入、主材投入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其分体结构简单实用,不易造成破损,修补更换方便快捷,电气管路敷设方式可多样化,敷设排布难度小,易操作,施工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上下拼接为一体的上、下盒体,上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一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下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两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上盒体的六个侧壁上各设有一个敲落孔,敲落孔与上盒体侧壁连结为一体且用力敲击后可脱离上盒体侧壁而形成一个安装孔。所述上、下盒体互相拼接相对的敞口端均设有承插搭接面,其中:当所述上、下盒体上下拼接为一体后,所述上盒体的承插搭接面位于所述下盒体的承插搭接面内侧。所述上、下盒体的截面优选为正六边形。拼接在一起的所述上、下盒体的所述承插搭接面之间灌注胶粘剂而实现牢固密封。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为分体结构,简单实用,在叠合板装卸、运输及交叉作业施工期间不易造成破损,修补、更换方便快捷,电气管路敷设方式可多样化,敷设排布难度小,易操作,电气管路主材消耗少,施工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包括可上下拼接为一体的上盒体10、下盒体20,上盒体10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一个敞口、六个侧壁11的盒体,下盒体20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上下两个敞口、六个侧壁21的盒体,上盒体10的六个侧壁11上各设有一个敲落孔12,敲落孔12与上盒体10侧壁11连结为一体且用力敲击后可脱离上盒体10侧壁11而形成一个接驳电气管路50的安装孔。在实际设计中,上盒体10的六个侧壁11也可以选择其中至少四个侧壁来设计有敲落孔12,不一定非要设计为六个,当然设计为各侧壁11均具有一个敲落孔12是最佳方案。在实际设计中,敲落孔12与上盒体10侧壁11之间可以通过点痕线等形式可分离地连结,在实际制作时可为一体成型。安装孔的尺寸应与待接驳的电气管路50的截面尺寸相适配。如图2和图3,上盒体10、下盒体20互相拼接相对的敞口端分别设有承插搭接面13、23,其中:当上、下盒体10、20上下拼接为一体后,上盒体10的承插搭接面13位于下盒体20的承插搭接面23内侧。换句话说,上盒体10的截面尺寸略小于下盒体20的截面尺寸,以便于施工时互相承插。较佳地,上、下盒体10、20的截面设计为正六边形。另外,在实际使用中,拼接在一起的上、下盒体10、20的承插搭接面13、23之间灌注胶粘剂而实现牢固密封。如图3,较佳地,下盒体20的侧壁21底部设有供安装使用的盒耳22,图3中示出了相对设有两个盒耳22的情形。在实际设计中,下盒体20的高度与叠合板30的高度相适配,即下盒体20的高度与叠合板30的高度相一致,而上盒体10的高度应根据现浇层40的高度进行合理设计,一般地,现浇层40的高度要大于上盒体10的高度。如图4,使用时,本技术的下盒体20在叠合板生产期间直接预埋在叠合板(装配式叠合板)30内,因下盒体20的高度与叠合板30的高度相一致,因此下盒体20在叠合板30上不会有外露部分,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不易出现破损。当预埋有下盒体20的叠合板30现场安装完毕,需要进行电气管路施工时,根据电气需求,选择上盒体10上的合适敲落孔12进行敲击,在合适位置形成合理数量的安装孔,不一定非要使所有的敲落孔12形成安装孔。而后各电气管路50通过相应安装孔在上盒体10上实现接驳,相应电气管路50之间在上盒体10与下盒体20形成的内腔中进行连接。这样的接驳方式减少了电气管路50的弯曲绕行次数,降低了敷设难度,还减少了封堵不必要安装孔的工序。然后将连接好电气管路50的上盒体10通过承插方式与下盒体20拼接在一起并灌注胶粘剂,两者实现牢固密封。最后浇筑现浇层40,将电气管路50和上盒体10埋设在现浇层40内,从而完成整个装配式叠合板电气预留预埋施工作业。本技术的优点是:1、破损率低。与传统接线盒相比,本技术接线盒只有下盒体预埋在叠合板内,因此完全避免了在叠合板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现象,并且,上盒体待叠合板安装完毕,电气管路施工时才与下盒体拼接安装,因此减少了各专业交叉作业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坏。2、修补快捷,更换方便。由于本技术是上、下盒体的分体式结构,下盒体完全预埋于叠合板内不会造成损坏,只有上盒体损坏时才需要进行拆除更换,而分体式的上、下盒体的设计使得对上盒体的更换、修补变得方便、快捷,省时省力。3、利于电气管路敷设排布。与传统接线盒相比,本技术设计有六个敲落孔,比传统接线盒可多出两个安装孔,因此在使电气管路满足规范要求的弯曲半径前提下,电气管路在本技术上的接驳有了更多的选择,可有效减少弯曲绕行次数,大大节省了电气管路主材消耗,敷设难度小,易操作。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上下拼接为一体的上、下盒体,上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一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下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两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上盒体的六个侧壁上各设有一个敲落孔,敲落孔与上盒体侧壁连结为一体且用力敲击后可脱离上盒体侧壁而形成一个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上下拼接为一体的上、下盒体,上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一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下盒体为六边形截面、具有两个敞口、六个侧壁的盒体,上盒体的六个侧壁上各设有一个敲落孔,敲落孔与上盒体侧壁连结为一体且用力敲击后可脱离上盒体侧壁而形成一个安装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预留电气管路用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盒体互相拼接相对的敞口端均设有承插搭接面,其中:当所述上、下盒体上下拼接为一体后,所述上盒体的承插搭接面位于所述下盒体的承插搭接面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朋孙少辉杨宇飞牛峰范仿林崔跃郭长超张金成逯峰峰张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