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连接结构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14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引脚形状的端子彼此的连接而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以及电连接器,其可在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其将具有引脚形状的两个端子彼此嵌合连接,所述端子连接结构在两个端子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的顶端部分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接触部,可将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滑动接触地插入,且具有在嵌合连接状态下与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的内表面形状;有底空洞部,位于比接触部更邻近一个端子的径方向内侧处,且具有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无法插入的内表面形状,接触部具有在嵌合连接状态下仅供收容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深度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连接结构及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电器或电子设备等的基板间加以连接的端子连接结构及使用所述端子连接结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从前以来,作为将基板间加以连接的电连接器,提出有通过使引脚(pin)形状的端子与插座(socket)形状的端子接触而将基板间导通的电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中,通过在插座形状的端子中形成以能够保持引脚形状的端子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片来抑制由引脚形状的端子的位置偏移而引起的导通不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第2304852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中,利用形成于插座形状的端子中的弹性片来保持引脚形状的端子,因此端子彼此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但需要进行形成弹性片的作业步骤,存在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为了减少如上所述的作业步骤,也考虑一种将引脚形状的端子彼此连接的方法,但在将引脚形状的端子彼此连接的情况下,端子彼此在一点处相接,因此有可能因附着于端子顶端的附着物而发生连接不良等,无法获得稳定的连接。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关于引脚形状的端子彼此的连接而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及使用所述端子连接结构的电连接器,其可在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端子连接结构为将具有引脚形状的两个端子彼此嵌合连接的端子连接结构,其在所述两个端子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的顶端部分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接触部,能够将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滑动接触地插入,且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与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的内表面形状;以及有底空洞部,位于比所述接触部更邻近所述一个端子的径方向内侧处,且具有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无法插入的内表面形状,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仅供收容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深度尺寸。所述端子连接结构将具有引脚形状的两个端子彼此连接,因此,与利用插座形状的端子来保持引脚形状的端子的情况相比,无须形成保持端子的弹性片。因此,可削减作业步骤数,故可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另外,在两个端子中的任意一个的顶端部分形成了可将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滑动接触地插入且具有至少一点相接的内表面形状的接触部,因此可抑制自嵌合连接位置的位置偏移。然而,在将具有引脚形状的两个端子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另一端子在一点处与一个端子接触,因此有可能因顶端部分的附着物而发生连接不良。因此,通过形成位于比接触部更邻近一个端子的径方向内侧处且具有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无法插入的内表面形状的有底空洞部,在另一端子进行滑动时将附着于顶端部分的附着物收集至有底空洞部,从而提高端子彼此的连接稳定性。因此,可提供一种可在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的端子连接结构。另外,所述接触部通过自供所述另一端子插入的开口部向所述有底空洞部倾斜的内表面形状而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与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因此,可减少自嵌合连接位置的位置偏移,并且可朝向有底空洞部附近的至少一点所接的位置对顶端部分的插入进行引导。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是将两个基板间加以连接的电连接器,其具备:固定侧连接器及可动侧连接器,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基板;以及中间配接器,将所述固定侧连接器及所述可动侧连接器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嵌合连接,且所述中间配接器在两端部分包括具有引脚形状的第1端子,所述固定侧连接器包括供所述第1端子的一端部连接的具有引脚形状的第2端子,所述可动侧连接器包括供所述第1端子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具有引脚形状的第3端子,且所述第2端子及所述第3端子中,在至少一个端子的顶端部分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接触部,能够将所述第1端子的顶端部分滑动接触地插入,且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与所述第1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的内表面形状;以及有底空洞部,位于比所述接触部更邻近所述至少一个端子的径方向内侧处,且具有所述第1端子的顶端部分无法插入的内表面形状,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仅供收容所述第1端子的所述顶端部分的深度尺寸。所述电连接器将具有引脚形状的第1端子与具有引脚形状的第2端子和/或第3端子连接,因此,与利用插座形状的端子来保持引脚形状的端子的情况相比,无须形成保持引脚形状的端子的弹性片。因此,可削减作业步骤数,故可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另外,第2端子及第3端子中,在至少一个端子的顶端部分形成了可将第1端子的顶端部分滑动接触地插入且具有至少一点相接的内表面形状的接触部,因此可抑制自嵌合连接位置的位置偏移。进而,通过形成位于比接触部更邻近第2端子和/或第3端子的径方向内侧处且具有第1端子的顶端部分无法插入的内表面形状的有底空洞部,在第1端子进行滑动时将附着于顶端部分的附着物收集至有底空洞部,从而可提高第1端子与第2端子和/或第3端子的连接稳定性。因此,可提供一种可在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的电连接器。另外,所述接触部通过自所述连接孔的开口部向所述有底空洞部倾斜的内表面形状而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与所述第1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因此,可减少自嵌合连接位置的位置偏移,并且可朝向有底空洞部附近的至少一点所接的位置对顶端部分的插入进行引导。进而,所述中间配接器具有保持所述第1端子的第1绝缘体以及覆盖所述第1绝缘体的第1壳体,所述固定侧连接器具有保持所述第2端子的第2绝缘体以及覆盖所述第2绝缘体的第2壳体,所述可动侧连接器具有保持所述第3端子的第3绝缘体以及覆盖所述第3绝缘体的第3壳体,因此防止自各端子产生的电磁波的泄漏或来自外部的噪声的侵入,从而可抑制电特性的劣化。另外,利用覆盖绝缘体的壳体,可将基板的外部导体与壳体电连接。另外,所述第1绝缘体由保持所述第1端子的一端部侧的绝缘部、以及保持所述第1端子的另一端部侧的绝缘部两个分区构成,因此,可分别使第1端子与第2端子、第1端子与第3端子的接触部绝缘,并且通过分成两个区,可减少绝缘体的制造成本。进而,还包括:弹性部,在将所述固定侧连接器或所述可动侧连接器嵌合于所述中间配接器时进行挠曲变形直至成为嵌合连接状态,且在成为所述嵌合连接状态后,所述挠曲变形进行弹性复原;以及抵接部,在成为所述嵌合连接状态后与所述弹性部抵接,因此,进行嵌合作业的作业人员可容易地确认是否为标准的嵌合连接状态。另外,在成为标准的嵌合连接状态后,弹性片抵接于抵接部,因此会对进行嵌合作业的作业人员给予止动感(锁定(click)感),由此可容易地确认是否已达到标准的嵌合连接状态。[专利技术的效果]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关于引脚形状的端子彼此的连接而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及电连接器,其可在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图1所示的中间接触件的剖面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配接器绝缘体的自左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c)是图2(a)所示的配接器绝缘体的自右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a)是图2(a)所示的中间接触件的侧视图,图3(b)是图2(a)所示的中间接触件与配接器端子的概略剖面图。图4(a)是图1所示的配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A-A剖面图。图5(a)是图1所示的配接器环的立体图,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端子连接结构及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其将具有引脚形状的两个端子彼此嵌合连接,所述端子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端子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的顶端部分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接触部,能够将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滑动接触地插入,且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与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的内表面形状;以及有底空洞部,位于比所述接触部更邻近所述一个端子的径方向内侧处,且具有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无法插入的内表面形状,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仅供收容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深度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4 JP 2016-0331761.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其将具有引脚形状的两个端子彼此嵌合连接,所述端子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端子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的顶端部分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接触部,能够将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滑动接触地插入,且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与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的内表面形状;以及有底空洞部,位于比所述接触部更邻近所述一个端子的径方向内侧处,且具有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无法插入的内表面形状,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仅供收容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深度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通过自供所述另一端子插入的开口部向所述有底空洞部倾斜的内表面形状而在所述嵌合连接状态下与所述另一端子的顶端部分的至少一点相接。3.一种电连接器,其将两个基板间加以连接,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固定侧连接器及可动侧连接器,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基板;以及中间配接器,将所述固定侧连接器及所述可动侧连接器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嵌合连接,且所述中间配接器在两端部分包括具有引脚形状的第1端子,所述固定侧连接器包括供所述第1端子的一端部连接的具有引脚形状的第2端子,所述可动侧连接器包括供所述第1端子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具有引脚形状的第3端子,且所述第2端子及所述第3端子中,在至少一个端子的顶端部分具有连接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信康桧山和広齐藤友纪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