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296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可以把主支撑板上的震动放在整个装置的最下端,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了其适用寿命。底部支撑板与侧支撑柱相连接,且底部支撑板位于侧支撑柱的下端,减震圈位于侧支撑柱与连接板之间,且减震圈位于侧支撑柱的上端,固定栓与侧支撑柱相连接,侧承重板与固定栓相连接,主承重板与主支撑柱相连接,且主承重板位于主支撑柱的上端,主支撑柱与锥形快相连接,且主支撑柱位于锥形快的上端,挡板与弹簧套柱相连接,三角滑块与弹簧相连接。

Support device for civil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ivil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upporting device used for a building, can pu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support board on the vibration in the whole device,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prolong its service life.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side suppor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supporting plate is position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column supporting and damping ring is positioned on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damping ring is positioned on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 bolt and side support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of the bearing plate and the fixing bo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earing plate and the main support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nd the main bearing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main support column, the main support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tapered and fast phase, the main support column is position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ical quick, the baffle and the spring sleeve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m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用具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土木建筑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现有的土木建筑在进行支撑时不方便,而且安全性低,如专利申请号为CN106088663A中的支撑装置,靠减震连接柱来降低主支撑轴的震动,这种连接会损伤连接板,继而影响整个支撑装置的安全,所以设计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可以把主支撑板上的震动放在整个装置的最下端,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了其适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用具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侧支撑柱、减震圈、连接板、固定栓、侧承重板、主承重板、主支撑柱、锥形快、侧挡板、弹簧套柱、三角滑块和弹簧,可以把主支撑板上的震动放在整个装置的最下端,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了其适用寿命。底部支撑板与侧支撑柱相连接,且底部支撑板位于侧支撑柱的下端,减震圈位于侧支撑柱与连接板之间,且减震圈位于侧支撑柱的上端,固定栓与侧支撑柱相连接,侧承重板与固定栓相连接,主承重板与主支撑柱相连接,且主承重板位于主支撑柱的上端,主支撑柱与锥形快相连接,且主支撑柱位于锥形快的上端,挡板与弹簧套柱相连接,三角滑块与弹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所述的三角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所述的两个三角滑块关于主支撑柱的轴线对称。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所述的挡板与弹簧套柱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本技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可以把主支撑板上的震动放在整个装置的最下端,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了其适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部支撑板1;侧支撑柱2;减震圈3;连接板4;固定栓5;侧承重板6;主承重板7;主支撑柱8;锥形快9;侧挡板10;弹簧套柱11;三角滑块12;弹簧13。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用具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1、侧支撑柱2、减震圈3、连接板4、固定栓5、侧承重板6、主承重板7、主支撑柱8、锥形快9、侧挡板10、弹簧套柱11、三角滑块12和弹簧13,可以把主支撑板上的震动放在整个装置的最下端,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了其适用寿命。底部支撑板1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底部支撑板1与侧支撑柱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底部支撑板1位于侧支撑柱2的下端,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与连接板4之间,且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的上端,固定栓5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固定栓5与侧支撑柱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侧承重板6与固定栓5相连接,侧承重板6与固定栓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主承重板7与主支撑柱8相连接,主承重板7与主支撑柱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主承重板7位于主支撑柱8的上端,主支撑柱8穿过连接板4,主支撑柱8与锥形快9相连接,主支撑柱8与锥形快9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主支撑柱8位于锥形快9的上端,挡板10与弹簧套柱11相连接,挡板10与弹簧套柱1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三角滑块12与弹簧13相连接,三角滑块12与弹簧13的连接方式为接触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三角滑块12的数量为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两个三角滑块12关于主支撑柱8的轴线对称,使得锥形快9两侧受力均匀。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挡板10与弹簧套柱1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工作原理:底部支撑板1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底部支撑板1与侧支撑柱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底部支撑板1位于侧支撑柱2的下端,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与连接板4之间,且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的上端,固定栓5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固定栓5与侧支撑柱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侧承重板6与固定栓5相连接,侧承重板6与固定栓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主承重板7与主支撑柱8相连接,主承重板7与主支撑柱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主承重板7位于主支撑柱8的上端,主支撑柱8穿过连接板4,主支撑柱8与锥形快9相连接,主支撑柱8与锥形快9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主支撑柱8位于锥形快9的上端,挡板10与弹簧套柱11相连接,挡板10与弹簧套柱1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挡板10与弹簧套柱11同轴心,三角滑块12与弹簧13相连接,三角滑块12与弹簧13的连接方式为接触连接,这样可以把主支撑板7上的震动放在整个装置的最下端,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了其适用寿命。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1)、侧支撑柱(2)、减震圈(3)、连接板(4)、固定栓(5)、侧承重板(6)、主承重板(7)、主支撑柱(8)、锥形快(9)、侧挡板(10)、弹簧套柱(11)、三角滑块(12)和弹簧(13),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撑板(1)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且底部支撑板(1)位于侧支撑柱(2)的下端,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与连接板(4)之间,且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的上端,固定栓(5)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侧承重板(6)与固定栓(5)相连接,主承重板(7)与主支撑柱(8)相连接,且主承重板(7)位于主支撑柱(8)的上端,主支撑柱(8)与锥形快(9)相连接,且主支撑柱(8)位于锥形快(9)的上端,挡板(10)与弹簧套柱(11)相连接,三角滑块(12)与弹簧(1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建筑用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1)、侧支撑柱(2)、减震圈(3)、连接板(4)、固定栓(5)、侧承重板(6)、主承重板(7)、主支撑柱(8)、锥形快(9)、侧挡板(10)、弹簧套柱(11)、三角滑块(12)和弹簧(13),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撑板(1)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且底部支撑板(1)位于侧支撑柱(2)的下端,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与连接板(4)之间,且减震圈(3)位于侧支撑柱(2)的上端,固定栓(5)与侧支撑柱(2)相连接,侧承重板(6)与固定栓(5)相连接,主承重板(7)与主支撑柱(8)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梓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