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春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296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包括大梁和底座,支柱的内侧均设置有安装座,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支撑梁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放置槽,两个支撑梁的内侧下部开设有若干对应的且上端开口的固定槽,对应的两个固定槽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杆,前后两侧放置槽之间放置有若干块钢板,底座的下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外侧下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限位槽,凹槽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槽对应的限位腔,限位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内端连接有与限位槽配合的滑块,滑块的外端设置有套设在连接杆上的回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舒适性高,结构稳固,便于安装拆卸。

With the shed support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si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site support device for shed, including beam and base pillar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installation seat, a supporting be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ymmetrical mounting seat, the upper supporting beam is arranged inside the groove two, a supporting beam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rresponding and the opening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ixed slot is arranged under the supporting rod between two fixed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a plurality of plate, placed between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groove, groove is opened a lower side groo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upport block, the outer side of the lower part supporting block set limit groove has a symmetrical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And the limiting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limiting cavity, cavit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end of the slide slot with the slider is arranged at the out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sleeved on the Return spr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comfort, stab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地工棚装置
,具体是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工地大多会搭建较多的工棚,通过工棚提供工人的住宿,现有技术中的工棚包括顶棚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为四个独立设置的支撑杆,其支撑力度较差,在顶棚承受压力的时候容易发生坍塌,存在安全隐患。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5637659U)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棚顶支撑装置,通过大梁和支撑杆的配合进行支撑,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同时在大梁的两侧设置钢索,可以增加支撑杆与地面之间的配合紧实度,避免发生垮塌,使用安全可靠,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但是一般工棚都要搭设在泥土地上的,在下雨后,泥土地潮湿,使得内部的环境十分的脏乱,人们居住不适,不能很好的进行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包括大梁和底座,所述大梁前后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大梁的下侧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上固定座,大梁的下侧通过上固定座设置有支柱,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下固定座,支柱的下端设置在下固定座的内部,两个大梁的相对面对应的开始若干固定孔,对应的两个固定孔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杆,支柱的中部设置有滑套,左右对称的滑套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支柱的内侧均设置有安装座,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放置槽,两个支撑梁的内侧下部开设有若干对应的且上端开口的固定槽,对应的两个固定槽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杆,前后两侧放置槽之间放置有若干块钢板,底座的下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定位钉,支撑块的外侧下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限位槽,凹槽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槽对应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端连接有与限位槽配合的滑块,滑块的外端设置有套设在连接杆上的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的外端与限位腔连接,连接杆的外端伸出底座并且设置有拉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与上固定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的下端通过下紧固螺栓与下固定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套与支柱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板的下侧与下支撑杆的上侧抵触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置有下支撑杆和钢板,装置安装后,可以使得钢板形成地面,人们生活在钢板上,在阴雨天气时地面也不会潮湿,可以保证干爽,提高工人的生活环境,保证工人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本装置的支撑块和底座采用滑块和回复弹簧进行配合,只需要往外拉动连接杆即可完成拆卸,拆卸方便,使得本装置既可以在泥土地使用又可以在水泥地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板的安装结构图。图3为支撑块和底座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包括大梁1和底座4,所述大梁1前后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大梁1的下侧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上固定座2,大梁1的下侧通过上固定座2设置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6与上固定座连2接,所述底座4的上侧设置有下固定座5,支柱3的下端设置在下固定座5的内部,所述支柱3的下端通过下紧固螺栓6与下固定座5连接,两个大梁1的相对面对应的开始若干固定孔7,对应的两个固定孔7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杆8,支柱3的中部设置有滑套9,所述滑套9与支柱3之间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连接,左右对称的滑套9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0,支柱3的内侧均设置有安装座11,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座11之间设置有支撑梁12,所述支撑梁1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放置槽13,两个支撑梁12的内侧下部开设有若干对应的且上端开口的固定槽14,对应的两个固定槽14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杆15,前后两侧放置槽13之间放置有若干块钢板16,所述钢板16的下侧与下支撑杆15的上侧抵触设置,本装置设置有下支撑杆15和钢板16,装置安装后,可以使得钢板形成地面,人们生活在钢板上,在阴雨天气时地面也不会潮湿,可以保证干爽,提高工人的生活环境,保证工人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底座4的下侧开设有凹槽17,所述凹槽17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定位钉19,支撑块18的外侧下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限位槽20,凹槽17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槽20对应的限位腔21,所述限位腔2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的内端连接有与限位槽20配合的滑块23,滑块23的外端设置有套设在连接杆22上的回复弹簧24,所述回复弹簧24的外端与限位腔21连接,连接杆22的外端伸出底座4并且设置有拉板25,本装置的支撑块18和底座4采用滑块23和回复弹簧24进行配合,只需要往外拉动连接杆22即可完成拆卸,拆卸方便,使得本装置既可以在泥土地使用又可以在水泥地使用,增大了适用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包括大梁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前后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大梁的下侧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上固定座,大梁的下侧通过上固定座设置有支柱,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下固定座,支柱的下端设置在下固定座的内部,两个大梁的相对面对应的开始若干固定孔,对应的两个固定孔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杆,支柱的中部设置有滑套,左右对称的滑套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支柱的内侧均设置有安装座,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放置槽,两个支撑梁的内侧下部开设有若干对应的且上端开口的固定槽,对应的两个固定槽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杆,前后两侧放置槽之间放置有若干块钢板,底座的下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定位钉,支撑块的外侧下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限位槽,凹槽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槽对应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端连接有与限位槽配合的滑块,滑块的外端设置有套设在连接杆上的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的外端与限位腔连接,连接杆的外端伸出底座并且设置有拉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用工棚支撑装置,包括大梁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前后对称的设置有两块,大梁的下侧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上固定座,大梁的下侧通过上固定座设置有支柱,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下固定座,支柱的下端设置在下固定座的内部,两个大梁的相对面对应的开始若干固定孔,对应的两个固定孔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杆,支柱的中部设置有滑套,左右对称的滑套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支柱的内侧均设置有安装座,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放置槽,两个支撑梁的内侧下部开设有若干对应的且上端开口的固定槽,对应的两个固定槽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杆,前后两侧放置槽之间放置有若干块钢板,底座的下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定位钉,支撑块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增谢强李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