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健专利>正文

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2146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包括正压腔件,正压腔件中设置有滑动杆,一体式弹性体的前端包覆在滑动杆的前部,一体式弹性体后部的外周设置与输液器接头结合的上盖,上盖前端与正压腔件结合;在一体式弹性体的中部呈向正压腔突起的密封圈形式;所述滑动杆包括大直径头部,大直径头部后为外周与所述密封圈密闭配合的中直径段,中直径端部后围直径小于中直径段直径的细段,细段后为尾部;正压腔件与针座连接,一体式弹性体与滑动杆之间为正压腔,正压腔与针座内腔通过溢流通道相通,在一体式弹性体上设置连通溢流通道与正压腔的溢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压力保持稳定、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New positive pressure device for detaining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dwelling needle model positive pressure device, including positive pressure cavity, positive pressure chamber is arranged in the slide bar, the front end integrated elastomer coated on the sliding bar, rear integral elastic body arranged at the periphery and infusion joints based on the cover,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cove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pressure chamber; in the middle of one type of elastomer in the positive pressure cavity. The sealing ring form; the sliding rod comprises a large diameter head, large diameter head for the peripheral and the sealing ring is sealed with the diameter, diameter of thin segment end diameter less than the rear wall size diameter, thin section after the tail; the positive pressure cavity and needle connection, integrated elastic body and the sliding rod between the positive pressure cavity, positive pressure chamber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needle through the overflow channel communicated overflow passage in an integral elastic body with positive pressure cavity Overflow.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pressure, simpl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留置针。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开放式留置针穿刺时无法预先排气,且对穿刺操作要求高,易形成污染及院内感染;带延长管的留置针因为采用了软性连接,不易保持压力而易形成堵管;普通正压留置针使用金属弹簧,无法在核磁共振时使用;普通正压留置针使用硅胶囊设计时,因为密封时没有采用十字型封堵,压力保持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压力保持稳定、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正压腔件,正压腔件中设置有滑动杆,一体式弹性体的前端包覆在滑动杆的前部,一体式弹性体后部的外周设置与输液器接头结合的上盖,上盖前端与正压腔件结合;在一体式弹性体的中部呈向正压腔突起的密封圈形式;所述滑动杆包括大直径头部,大直径头部后为外周与所述密封圈密闭配合的中直径段,中直径端部后围直径小于中直径段直径的细段,细段后为尾部;正压腔件与针座连接,一体式弹性体与滑动杆之间为正压腔,正压腔与针座内腔通过溢流通道相通,在一体式弹性体上设置连通溢流通道与正压腔的溢流口。所述滑动杆尾部的外周与一体式弹性体后端内周密封配合。本技术结构简单、压力保持稳定、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滑动杆密闭用的密封圈及滑动杆复位用的弹性体一体制作、安装,不会漏液,且连接及撤离时轻松方便,解决了临床旋松了怕漏液的问题,旋紧了不易撤离的问题。滑动杆在一体式弹性体内滑动时,弹性体伸长产生弹性,当输液器撤离时弹性体自动收缩,滑动杆可以自动回位,而无需金属弹簧,核磁共振时可以使用。滑动杆向前移动时,一体式弹性体可以有效地形成张力(还可设定一定的预张力),从而保证滑动杆复位。滑动杆上有溢流区(细端)及密闭区(中直径段),溢流区通过密封圈时,液体可以通过,密闭区与密封圈接触时,液体无法通过,从而形成正压效果。正压腔件与针座组件之间硬性连接,滑动杆回位后,与溢流口封闭,且滑动杆运动方向与溢流口液体流动方向垂直。由于均为钢性连接及密封,压力保持效果最优,解决了困扰临床的堵管、漏液等很多问题。滑动杆复位后,与一体式弹性体顶端形成密合。有效防止细菌侵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与输液器连接后滑动杆向前移动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包括正压腔件1,正压腔件中设置有滑动杆2,一体式弹性体3的前端包覆在滑动杆的前部,一体式弹性体后部的外周设置与输液器接头结合的上盖5,上盖前端与正压腔件结合;在一体式弹性体的中部呈向正压腔突起的密封圈6形式;所述滑动杆包括大直径头部7,大直径头部后为外周与所述密封圈密闭配合的中直径段8,中直径端部后围直径小于中直径段直径的细段9,细段后为尾部10;正压腔件与针座11连接,一体式弹性体与滑动杆之间为正压腔12,正压腔与针座内腔通过溢流通道13相通,在一体式弹性体上设置连通溢流通道与正压腔的溢流口4。所述滑动杆尾部的外周与一体式弹性体后端内周密封配合。初始状态时,中直径段位于密封圈处,中直径段与密封圈密封配合,且溢流口被大直径段封闭。当输液器接头接入时,滑动杆向前进,滑杆溢流区通过密封圈位置,同时滑动杆与密封圈之间形成正压腔,液体可以进入正压腔及溢流口,通过溢流通道进入针座。当输液完毕后撤离时,滑动杆在一体式弹性体的作用下,后退,当滑动杆密封区与密封圈接触时,正压腔内的液体继续被压入溢流通道中,从而形成正压。当输液器完全撤离后,滑动杆复位,滑动杆尾部与一体式弹性体形成紧配合(即密封配合),防止细菌侵入,同时防止消毒液残留进入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正压腔件,正压腔件中设置有滑动杆,一体式弹性体的前端包覆在滑动杆的前部,一体式弹性体后部的外周设置与输液器接头结合的上盖,上盖前端与正压腔件结合;在一体式弹性体的中部呈向正压腔突起的密封圈形式;所述滑动杆包括大直径头部,大直径头部后为外周与所述密封圈密闭配合的中直径段,中直径端部后围直径小于中直径段直径的细段,细段后为尾部;正压腔件与针座连接,一体式弹性体与滑动杆之间为正压腔,正压腔与针座内腔通过溢流通道相通,在一体式弹性体上设置连通溢流通道与正压腔的溢流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新型正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正压腔件,正压腔件中设置有滑动杆,一体式弹性体的前端包覆在滑动杆的前部,一体式弹性体后部的外周设置与输液器接头结合的上盖,上盖前端与正压腔件结合;在一体式弹性体的中部呈向正压腔突起的密封圈形式;所述滑动杆包括大直径头部,大直径头部后为外周与所述密封圈密闭配合的中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健
申请(专利权)人:郭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