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生交变电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140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产生交变电流(iG)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产生多个子电流(i1,i2,in),和将子电流(i1,i2,in)叠加成总电流(iG),其中利用调制法产生子电流(i1,i2,in)中的每个子电流,调制法使用具有公差极限(T1,T2)的公差带法,并且公差极限(T1,T2)是可变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产生交变电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产生交变电流的方法,所述交变电流用于馈入到供电网中。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应的馈入设备。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具有这种馈入设备的风能设施。
技术介绍
特别对于风能设施已知的是,通过如下方式产生用于馈入到供电网中的交变电流:多个逆变器分别产生子电流,和将这些子电流叠加成总电流,和将所述叠加的总电流馈入到电网中。这种子电流借助于调制法产生,所述调制法也能够称作脉宽调制。用于产生这种交变电流的基本的方法是所谓的三角波调制。在此,略微简化地说,给期望的正弦变化曲线叠加锯齿波信号,然后在锯齿波信号与期望的正弦变化曲线的每个交点处闭合或断开相应的半导体开关,以便触发或终止电压脉冲。这种非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方法简化地也能够称作为开环控制,因为预设的正弦信号和叠加的锯齿波都不基于产生的结果。另一方法是公差带法。在此,在对应于期望的电流的正弦函数的周围存在公差带,即偏差下限和偏差上限。现在,检测产生的输出电流并且将其与所述公差带比较。如果电流达到公差带下限,那么触发开关脉冲,而如果检测到的电流达到公差带上限,那么所述脉冲结束。于是,电流在预设的、理想的正弦变化曲线周围的所述公差带中变化。产生的电流的质量的改善尤其能够通过减小公差带进行。即如果所述带变得更窄,那么电流相应地更小程度地在理想的正弦变化曲线周围变化并且这通常也引起:开关频率提高,因为由于更窄的极限,产生的电流更快地达到所述极限进而更快地触发开关动作。就此而言,所述方法是良好已知的并且也能够用于随后叠加成总电流的各个子电流。所述这样产生的总电流然后能够馈入到供电网中。通过所述叠加,电流基本上在每个时刻相加,所述叠加因此是这些子电流的加和。由此,在相应的时刻,电流的瞬时值相加。由此,在叠加的总电流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平滑化。这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完全地或部分地突出多个单个子电流与理想正弦的相应的正偏差和负偏差。尤其当所述各个正偏差和负偏差统计学地均匀分布时如此。然而也能够发生:各个子电流的多个正偏差或多个负偏差汇合,进而得到相应特别高的总偏差。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能够使各个公差带分别窄到,使得每个子电流的各正偏差的理论上的相加也不超过对于总电流而言预期的最大值。但是,这意味着,预设特别窄的公差带,所述公差带相应地造成特别高的频率。即如果希望以这种方式和方法在10个分别产生子电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安全限界,那么每个公差带必须规定为下述宽度的十分之一:所述宽度对应于总电流的最大允许的偏差。因此,可能在调制电流时造成十倍的开关频率。因此,耗费是巨大的,以便以这种方式和方法确保产生的总电流不具有过大的值。德国专利商标局在本申请的优先权申请中检索到如下现有技术:DE4023207C1以及M.López等所著的PowerElectronicsandVariableSpeedDrives中的摘选“Controldesignforparallel-connectedDC-ACinvertersusingslidingmodecontrol”。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尤其应提出下述解决方案:所述解决方案以尽可能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避免,总输出电流与预设的正弦变化曲线偏差过大。至少应相对于至今为止已知的解决方案提出一个替选的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交变电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产生多个子电流和将子电流叠加成总电流。每个子电流利用调制法产生,所述调制法使用具有公差极限的公差带法。为此,现在提出,公差极限是可变的。即因此,能够首先使用标准宽度的公差带。如果现在例如总电流向上超过期望的最优的正弦变化曲线,那么能够通过下述方式抵抗这种情况:例如降低用于一个、多个或所有子电流的公差极限。降低也能够是不同的。在此,下限也能够一起降低,亦即,使得不一定产生更高的频率。因此,优选地,所述公差极限与产生的总电流相关地变化。因此,能够实现在闭环控制(Regelung)的意义上的间接的反馈,但是不直接闭环控制相应的各个电流。更确切地说,总电流的所述反馈经由公差极限的变化输入。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出,每个调制法的公差极限形成具有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的公差带,并且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彼此独立地变化,或者在保持公差下限和公差上限之间的恒定间距的情况下移动公差带。每个分别用于产生子电流中的一个子电流的调制法的公差带具有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并且为此提出,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彼此独立地变化。例如在需要时能够降低公差上限,而不改变公差下限,或者反之。替选地提出,整体移动公差带。通过移动公差带尤其实现,由此能够对每个子电流的幅值产生影响,而不改变开关频率。优选地,子电流的各个调制法的公差极限分别选择成或由此改变成,使得总电流位于预设的公差极限之内。据此,为总电流预设公差极限或公差带。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保持所述公差极限:调整子电流的各个公差极限。如果总电流达到其公差极限(如在用于每个单个电流的公差带法中是这种情况),那么不触发直接的开关动作,而是间接地经由改变各个子电流的公差极限进行开环控制。但是,所述各个公差极限的变化不需要等待总电流达到其公差极限或达到公差带的两个公差极限中的一个。替代于此或优选地,总电流与其公差极限的间距已经能够引起各个子电流的调制法的公差极限的变化、尤其移动。此外或替选地,也能够评估总电流与最优的要达到的变化曲线、即尤其最优的正弦变化曲线的间距,并且与其相关地改变子电流的各个调制法的公差极限。即如果例如总电流超过其最优值,那么能够降低用于子电流的调制法的上限。如果总电流超过其最优值更远,那么能够继续降低每个子电流的每个调制法的公差极限或在本实例中为公差上限。相同内容按意义当然也能够在低于最优值的情况下进行。优选地,为了设定公差极限,测量子电流和总电流。因此,每个单个的调制法作为用于测量相应的子电流的输入端也具有总电流的测量值。在此也可见,总电流作为测量变量对多个、部分非常多的调制法同时输入。通过提出的方法也避免:能够出现过度反应,在例如在总电流过大的情况下全部调制法突然作出反应并且结束每个刚好施加的脉冲时,可能出现所述过度反应。优选地,各个调制法的公差极限最大分别移动至基本曲线的最优值,即移动至最优的正弦变化曲线。即所述最优的基本变化曲线为公差带上限形成最小值并且为公差带下限形成最大值。由此,能够快速地对过大偏差的总电流作出反应,各个子电流仍在其最优值周围、即在要设定的正弦变化曲线附近移动。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出,将子电流和总电流变换到共同的坐标系中,在所述坐标系中预设要保持的极限,使得总电流位于公差极限或预设的公差极限之内。优选地,这种变换能够是到转动坐标系的变换。因此,尤其能够根据数值和相位预设测量值和最优值和极限。于是,对于最优值,仅改变相位、但是不改变数值。能够更简单地在转动坐标系中定义极限值。然而,每次必须换算测量值。就此而言,这种变换也包括将子电流以不同值加权。因此,所述加权为变换并且例如能够表示,用于不同子电流的公差极限不同地与总电流相关地变化。如果在各个子电流之间、即在各个逆变器之间出现补偿电流,那么子电流的这种加权是特别有利的。这种补偿电流尤其也能够在各个逆变器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产生交变电流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产生交变电流(iG)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产生多个子电流(i1,i2,in),以及‑将所述子电流(i1,i2,in)叠加成总电流(iG),其中利用调制法产生每个所述子电流(i1,i2,in),所述调制法使用具有公差极限(T1,T2)的公差带法,并且所述公差极限(T1,T2)是可变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2 DE 102014219052.51.一种用于产生交变电流(iG)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产生多个子电流(i1,i2,in),以及-将所述子电流(i1,i2,in)叠加成总电流(iG),其中利用调制法产生每个所述子电流(i1,i2,in),所述调制法使用具有公差极限(T1,T2)的公差带法,并且所述公差极限(T1,T2)是可变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产生的所述总电流(iG)相关地改变所述公差极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制法的所述公差极限(T1,T2)形成具有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T1,T2)的公差带,并且彼此独立地改变所述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T1,T2),或者在保持公差下限和公差上限(T1,T2)之间的恒定间距的情况下移动所述公差带。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子电流(i1,i2,in)的所述调制法的所述公差极限(T1,T2)分别选择成,使得所述总电流(iG)位于预设的公差极限(TG1,TG2)之内。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设定所述公差极限(T1,T2),测量所述子电流(i1,i2,in)和所述总电流(iG)。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子电流(i1,i2,in)和所述总电流(iG)变换成共同的坐标系,在所述坐标系中预设要保持的极限,使得所述总电流(iG)位于公差极限或所述预设的公差极限(TG1,TG2)之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共同的所述坐标系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布雷·根西奥
申请(专利权)人: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