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导滑动门的引导装置和柜式家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09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4:24
一种用于引导在轨道结构(15)中被引导的滑动门(2,3)的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结构(5,7),所述滑动门(2,3)能够沿所述引导结构(5,7)移位;和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其能够固定在滑动门(2,3)上;其中所述引导结构(5,7)和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以起到沿所述引导结构(5,7)的引导作用的方式彼此联接;所述引导结构(5,7)和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通过以互锁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彼此接合而彼此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柜式家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引导滑动门的引导装置和柜式家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引导在行走结构上被引导的滑动门的引导装置,和柜式家具。
技术介绍
普通的引导装置例如从EP0388623A2中已知。在此申请中,公开了具有可枢转的引导滑体或滚体的引导部件,其允许滑动门在悬置于上行走结构中之后通过简单地将门压靠底引导结构而安装在底引导结构中。滑动门因而被引导而免于沿深度方向(相对于滑动面的垂直方向)变形。问题在于:当滑动门以较高速度被推向端位置(其在行走结构中通过限位止动部或阻尼单元限制)时,在没有相应的配合措施下在滑动门区域的竖直面中可能发生滑动门的不希望出现的摆荡,这是因为,对于沿高度方向(相对于对滑动面的另一垂直方向)的变形的预防很不足。虽然朝向端位置部位的引导部件可选地可沿高度方向竖直地自行支撑;但是,背向端位置部位的引导部件承受相反运动,但由于缺乏接触面而不能自行支撑因而不能有助于力吸收。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已知的是,还在引导结构中提供所谓的限位止动部。在此过程中,朝向引导结构中的所述限位止动部的引导部件行进抵靠所述限位止动部。由于这些用于引导滑动门的引导部件常常布置为比行走结构和在所述结构上行走的滑动门行走部件的稳定性更低,因此,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朝向所述限位止动部的引导部件必须吸收在撞击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力,所以引导部件可能发生严重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装置,用于引导在行走结构中被引导的滑动门,其中滑动门由此在行进到端位置时的摆荡减小,而且在引导结构中不需要布置限位止动部。此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引导在行走结构上被引导的滑动门的引导装置并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8的特征的柜式家具而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结构,滑动门在引导结构上可移位;和至少一个引导部件,其可布置在滑动门上。所述的引导结构和至少一个引导部件可彼此联接,以沿引导结构引导。引导结构和至少一个引导部件能够通过彼此包围而以至少部分互锁的方式彼此联接。这一方面允许更简单的门安装,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滑动门在行走结构中悬置之后,门仅需要在引导结构的区域中压靠引导结构,而不需要包括复杂的可枢转引导部件的引导装置。由于引导结构和至少一个引导部件至少部分地互锁包围接合,因而还确保了:在滑动门在行进到端位置时突然制动导致的竖直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力在单个引导部件联接到引导结构的情况下沿引导结构纵向轴线方向在引导部件的整个长度上分散,从而有效防止引导部件的点对点施力。引导装置优选地包括:两个引导部件,其彼此间隔开尽可能远,因为可这样以特别有利方式阻止特别是竖直的作用力。仅以一个引导部件阻止竖直力的方式在其以相对较广形式形成时几乎无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引导装置也可主要通过一个或多于两个引导部件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引导部件包括:基体成角度件,和能够联接到引导结构的头部件。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引导部件可以一体形成。根据另外的实施方式,引导部件以多个部件设置,特别是以两个部件形成。基体成角度件以特别优选方式通过不同于头部件的材料制成。基体成角度件可以例如由金属制成,其例如通过栓接到一起而固定到滑动门。引导部件的头部件和引导结构以特别优选的方式通过彼此不同的塑性材料制成。由于作用力在制动过程中是广泛分散的,因而由塑性材料生产这些构件是可行的。除了生产成本经济以外,还存在的优点涉及引导结构和至少一个引导部件彼此的简单联接和解除联接。由第一塑性材料制成引导部件的头部件并由第二塑性材料制成引导结构,防止了在滑动门滑动过程中这些构件在相对于彼此滑动运动过程中产生干扰噪声。头部件能够优选地以摩擦锁定方式、互锁方式和/或材料粘合方式固定到引导部件的基体成角度件。如前所述,可以将预定宽度的单个引导部件附接到滑动门,从而能够在滑动门制动过程中实现足够的力分散。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装置包括:两个引导部件,其能够固定到滑动门并在安装状态下以在滑动门上彼此分开一段距离的固定方式联接到引导结构。这允许引导部件之一在滑动门制动过程中吸收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而另一引导部件吸收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并由此充分防止滑动门的摆荡。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引导部件的头部件包括:容纳槽,具有在能够弹性变形的各槽腿部之间朝向引导结构的开口。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引导结构的头元件,引导结构的头元件的横截面垂直于引导结构的纵向轴线,头元件的最大竖直宽度大于引导部件的容纳槽的开口的竖直宽度。在可替选实施方式中,容纳槽是具有可弹性变形的槽腿部的引导结构的一部分,在其中可容纳引导部件的头部件。所述头部件的横截面垂直于引导结构的纵向轴线,其具有的最大竖直宽度大于引导结构的容纳槽的开口的竖直宽度。以此方式形成的联接单元允许引导结构简单地联接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而不需使用根据现有技术所必要的接头,从而能够在将滑动门安装到行走结构中之后在引导结构与引导部件之间实现连接。引导结构的头部件或引导部件的头部件的横截面形状可任意选择,只要在其上形成底切部即可,该底切部在成型之后形成倒钩以防止无意中的联接解除。所述横截面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是梯形的或者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根据可替选实施方式,引导结构的头元件或引导部件的头部件的横截面以相对于引导部件容纳槽或相对于引导结构容纳槽渐缩的形式形成。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引导结构的头元件或引导部件的头部件的相互收敛的第一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在50°至100°之间,特别优选地在60°至80°之间,这允许所述头简单地插入容纳槽中。在引导结构的头元件朝向腿部的一侧或在引导部件的头部件朝向基体成角度件的一侧相互收敛的第二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在120°至170°之间,特别优选地在140°至160°之间,这使得将引导部件从引导结构拆除时比安装时采用更大的输入力,并可靠地防止无意中拆除。为了能够在引导部件与引导结构之间相对容易地联接且相对困难地解除联接,引导结构头元件或引导部件头部件上的前侧的角度被布置为比其后侧的角度更平(flatly)。引导部件或引导结构上的容纳槽用作头部件或头元件的配合件,并且以近似C形的方式形成,从而支持底切部功能。容纳槽的C形优选地以其对称面水平地布置的方式形成。引导部件和引导结构在安装状态下至少部分互锁包围接合并不必然意味着这些构件之间在滑动门移位到端位置之外的过程中存在接触。而是,当滑动门到达相应的端位置时在相应接触表面之间发生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柜式家具的特征在于:引导装置布置在滑动门上并如前所述地设置。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引导结构可固定到柜式家具的底板或底座。在可替选实施方式中,包括至少一个容纳槽的引导结构集成到柜式家具的底板或底座中。还可考虑将引导装置布置在滑动门的上部区域中、或柜式家具的顶板上,而且将具有行走装置的行走结构布置在滑动门的底部区域中或者在底板或基板之上/之中,这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变换使用位置。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更详细地阐释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柜式家具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a和图3b示出图2所示的引导装置在联接之前和联接后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a和图4b示出对应于图3a和图3b的引导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引导滑动门的引导装置和柜式家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导装置,用于引导在行走结构(15)中被引导的滑动门(2,3),包括:a)引导结构(5,7),所述滑动门(2,3)能够沿所述引导结构(5,7)移位;b)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固定到所述滑动门(2,3);c)其中所述引导结构(5,7)和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以沿所述引导结构(5,7)的引导方式彼此联接;其特征在于,d)所述引导结构(5,7)和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通过彼此包围而以部分互锁的方式彼此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02 DE 102014114339.61.一种引导装置,用于引导在行走结构(15)中被引导的滑动门(2,3),包括:a)引导结构(5,7),所述滑动门(2,3)能够沿所述引导结构(5,7)移位;b)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固定到所述滑动门(2,3);c)其中所述引导结构(5,7)和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以沿所述引导结构(5,7)的引导方式彼此联接;其特征在于,d)所述引导结构(5,7)和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通过彼此包围而以部分互锁的方式彼此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5,7)或所述引导部件(6,8)的包围构件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所述包围构件以近似C形的方式包围所述引导部件(6,8)或所述引导结构(5,7)的被包围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5,7)和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件(6,8)能够垂直于所述引导结构(5,7)的纵向轴线而彼此联接。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6,8)包括:基体成角度件,和能够联接到所述引导结构(5,7)的头部件(63,8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6,8)以一体方式形成。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6,8)以多个部件形成,特别是以两个部件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件(63,83)能够以摩擦锁定方式、互锁方式和/或材料粘合方式固定到所述引导部件(6,8)的所述基体成角度件。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引导部件(6,8),所述至少两个引导部件能够固定到滑动门(2,3)并在彼此间隔开的安装状态下以在所述滑动门(2,3)上固定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引导结构(5,7)。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6)的所述头部件(63)包括:容纳槽(65),其中在可弹性变形的各槽腿部(64)之间具有朝向所述引导结构(5)的开口(66),用于容纳所述引导结构(5)的头元件(53);其中所述引导结构(5)的所述头元件(53)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引导结构(5)的纵向轴线,所述头元件的最大竖直宽度(bK)大于所述引导部件(6)的所述容纳槽(65)的所述开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菲尔德T·瓦尔达
申请(专利权)人:海蒂诗海因策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