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93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2:57
提供在从海水等原水获得淡水的水处理装置中,不使用多级结构,小型且热交换效率高的水处理装置。水处理装置(10)具备蒸发部(11、12)、冷凝部(13)和热交换器(24),被导入到装置内的海水等原水通过在原水流通路(40a~40d)中流通而在蒸发部(11、12)与热交换部(24)之间循环。此外,循环水通过在(41a~41c)中流通而在冷凝部(13)与热交换器(24)之间循环,并与在蒸发部(11、12)汽化并在空气流路(42a~42c)中流通而来的水蒸气在冷凝部(13)中进行气液接触。在热交换器(24)中,经过冷凝部(13)的循环水与经过蒸发部(11、12)的原水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地涉及通过对原水加热而使其部分汽化,并使该汽化的蒸气冷凝,从而获得冷凝水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水处理装置提出了通过对海水等原水加热而使其在容器内雾化,并使喷雾状的水与伴随着雾化产生的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气液接触而使水蒸气冷凝,从而将原水淡化或净化的水处理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水处理装置中,通过在使经淡化或净化的冷凝水与海水等原水进行热交换之后,利用太阳能对原水加热,从而有效地对原水进行加热。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回收由装置产生的潜热时,利用在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温度的不同来有效地对原水进行加热。在这样的具备冷凝部和蒸发部各一个的一级的水处理装置中,为了获得冷凝水,需要与冷凝的潜热相当的加热能量。因此,为了减少每一级的加热能量,以往使用有多级法。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将装置设置为多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装置的上游与下游中潜热的温度的不同来减少加热量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29723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54011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这样的使用了多级法的水处理装置中,具有越设置为多级则加热量变得越少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多个减压室,所以存在装置变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不需要多级结构,利用在装置内产生的余热,提高与原水的热交换率而减少之后对原水加热所需的能量的水处理效率高的水处理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装置,用于从原水获得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具备:两个蒸发部A和B,分别具备使所述原水部分汽化的汽化单元;冷凝部,具备供在所述装置内循环的循环水流通的冷凝部流通管;加热装置,对所述原水加热;冷却装置,使所述循环水冷却;空气流路,分别移动所述蒸发部A与所述冷凝部、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B、以及所述蒸发部A与B;热交换部,具备供所述原水流通的原水流通管和供所述循环水流通的循环水流通管;循环水流通路,将所述冷凝部流通管与所述循环水流通管连接,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冷却装置;以及原水流通路,分别连接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出部与所述蒸发部A的流入部、所述蒸发部A的流出部与所述蒸发部B的流入部、以及所述蒸发部B的流出部与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入部,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其中,由在所述蒸发部A和B中从所述原水汽化而得到的蒸气与所述循环水在所述冷凝部进行气液接触而冷凝时的潜热进行加热的所述循环水,与通过经过所述蒸发部A和B而部分进行汽化来阶段性地被冷却的所述原水,在所述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可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所述蒸发部,各个蒸发部通过所述原水流通路来连接流出部与下一个蒸发部的流入部,并且,各个蒸发部利用供汽化而得到的蒸气移动的所述空气流路进行连接。可选地,所述汽化单元具有一组以上的旋转轴和安装于该旋转轴的沿放射方向延伸的旋转体,使流入所述蒸发部的所述原水在下落的同时通过该汽化单元而部分汽化。一种水处理装置,用于从原水获得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具备:汽化单元,具有一组以上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和安装于该旋转轴的沿放射方向延伸的旋转体;至少一个蒸发部,具备接收容器和所述汽化单元,所述接收容器接收所述原水且具备进行排水的排水口,所述蒸发部以通过所述旋转体将积存在所述接收容器的所述原水卷起而使所述原水部分汽化的方式容纳所述汽化单元;冷凝部,具备供在所述装置内循环的循环水流通的冷凝部流通管;加热装置,对所述原水加热;冷却装置,使所述循环水冷却;空气流路,分别连接所述蒸发部与所述冷凝部、和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热交换部,具备供所述原水流通的原水流通管和供所述循环水流通的循环水流通管;循环水流通路,将所述冷凝部流通管与所述循环水流通管连接,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冷却装置;以及原水流通路,分别连接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出部与所述蒸发部的流入部、和所述蒸发部的流出部与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入部,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其中,由在所述蒸发部中从所述原水汽化而得到的蒸气与所述循环水在所述冷凝部进行气液接触而冷凝时的潜热进行加热的所述循环水,与在所述蒸发部通过在所述汽化单元进行汽化而从上游起阶段性地被冷却的所述原水,在所述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可选地,所述空气流路包括气流形成单元。可选地,在所述汽化单元中,通过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部件的平面部具有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成为倾斜的角度,从而与所述原水的汽化同时地产生气流和水流。可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为圆筒状。可选地,所述冷凝部流通管包括使获得的冷凝水滴落到铅垂下方的滴落部。可选地,所述滴落部以使由所述空气流路引导的水蒸气能够穿过所述滴落部与所述流通管之间的方式将所述滴落部的板的平面部平行地设置在水蒸气的行进方向。可选地,所述冷凝部流通管在所述冷凝部具有多次折弯而成的形状,使所述循环水蜿蜒地流通。可选地,所述冷凝部包括接收并储存所获得的冷凝水的储存室。可选地,所述热交换部配置在所述容器的外部。可选地,所述热交换部为板式热交换器。可选地,所述循环水为淡水。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多级结构,利用在装置内产生的余热,提高与原水的热交换率而减少之后对原水加热所需的能量的水处理效率高的水处理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水处理装置时的结构概况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水处理装置的蒸发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水处理装置的冷凝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不同的通常的多级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二的水处理装置的蒸发部的结构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0、100、200:水处理装置11、12、201、202:蒸发部11a、12a、101a:蒸发部入口11b、12b、101b:蒸发部出口13:冷凝部20:容器24:热交换器24a:原水流通管24b:循环水流通管25:加热装置26、126:汽化单元26a、126a:旋转体26b、126b:马达26c、126c:旋转轴27:冷却装置30、130:储液槽32:流通管33:冷凝板34:储存室40a~40d:原水流通路40e:原水导入口41a~41c:循环水流通路42a~42c:空气流路201a、201b、202a、202b、204a、204b、205a、205b:水处理装置200中的原水流路210a、210b、220a、220b:水处理装置200中的空气流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水处理装置10被构成为将海水和/或污水等原水淡化和/或净化的装置。图1是从上方观察水处理装置10的示意图。水处理装置10在圆筒状的容器20的内部具备:分别具备用于使原水蒸发的汽化单元26的蒸发部11、12,和用于将水蒸气冷凝而回收淡水的冷凝部13。图2是示出水处理装置10的水蒸气和/或原水等的流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水处理装置10具备:使原水与在装置内通过与所述原水不同的流路循环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4、供由蒸发部11、12汽化的蒸气移动的空气流路42a~42c、供所述原水在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装置,用于从原水获得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具备:两个蒸发部A和B,分别具备使所述原水部分汽化的汽化单元;冷凝部,具备供在所述装置内循环的循环水流通的冷凝部流通管;加热装置,对所述原水加热;冷却装置,使所述循环水冷却;空气流路,分别移动所述蒸发部A与所述冷凝部、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B、以及所述蒸发部A与B;热交换部,具备供所述原水流通的原水流通管和供所述循环水流通的循环水流通管;循环水流通路,将所述冷凝部流通管与所述循环水流通管连接,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冷却装置;以及原水流通路,分别连接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出部与所述蒸发部A的流入部、所述蒸发部A的流出部与所述蒸发部B的流入部、以及所述蒸发部B的流出部与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入部,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其中,由在所述蒸发部A和B中从所述原水汽化而得到的蒸气与所述循环水在所述冷凝部进行气液接触而冷凝时的潜热进行加热的所述循环水,与通过经过所述蒸发部A和B而部分进行汽化来阶段性地被冷却的所述原水,在所述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3 JP 2015-2090561.一种水处理装置,用于从原水获得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具备:两个蒸发部A和B,分别具备使所述原水部分汽化的汽化单元;冷凝部,具备供在所述装置内循环的循环水流通的冷凝部流通管;加热装置,对所述原水加热;冷却装置,使所述循环水冷却;空气流路,分别移动所述蒸发部A与所述冷凝部、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B、以及所述蒸发部A与B;热交换部,具备供所述原水流通的原水流通管和供所述循环水流通的循环水流通管;循环水流通路,将所述冷凝部流通管与所述循环水流通管连接,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冷却装置;以及原水流通路,分别连接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出部与所述蒸发部A的流入部、所述蒸发部A的流出部与所述蒸发部B的流入部、以及所述蒸发部B的流出部与所述原水流通管的流入部,并在其中途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其中,由在所述蒸发部A和B中从所述原水汽化而得到的蒸气与所述循环水在所述冷凝部进行气液接触而冷凝时的潜热进行加热的所述循环水,与通过经过所述蒸发部A和B而部分进行汽化来阶段性地被冷却的所述原水,在所述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所述蒸发部,各个蒸发部通过所述原水流通路来连接流出部与下一个蒸发部的流入部,并且,各个蒸发部利用供汽化而得到的蒸气移动的所述空气流路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单元具有一组以上的旋转轴和安装于该旋转轴的沿放射方向延伸的旋转体,使流入所述蒸发部的所述原水在下落的同时通过该汽化单元而部分汽化。4.一种水处理装置,用于从原水获得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具备:汽化单元,具有一组以上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和安装于该旋转轴的沿放射方向延伸的旋转体;至少一个蒸发部,具备接收容器和所述汽化单元,所述接收容器接收所述原水且具备进行排水的排水口,所述蒸发部以通过所述旋转体将积存在所述接收容器的所述原水卷起而使所述原水部分汽化的方式容纳所述汽化单元;冷凝部,具备供在所述装置内循环的循环水流通的冷凝部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部孝桶本杏子
申请(专利权)人:CIP软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