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457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包括容置电池的电池槽,电池具有相背的两导电极和相背的两电池侧壁,电池槽具有相对的两第一槽壁、相对的两第二槽壁以及一槽底,两第一槽壁上分别设有两导电触点,电池的两导电极分别与两导电触点接触,其中一个导电触点设置为折弯结构的弹片,其中一个导电极与弹片的第一夹角面接触,其中一面电池侧壁与弹片的第二夹角面接触,另一面电池侧壁抵靠于其中一面第二槽壁上。弹片的两个夹角面分别对电池的导电面和侧壁施加弹性复位作用力,同时实现电池的轴向和径向的弹性限位,不会出现导电弹簧变形的问题,且弹性复位作用力分解到导电面和侧壁上,不容易对电池的导电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保温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
技术介绍
智能保温杯兼具保温和智能控制的功能,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智能保温杯的智能控制功能通过固化有程序的控制芯片实现,控制芯片通过导线连接电池。电池一般置于电池槽中,电池槽中设有导电弹簧,以实现电池的可靠导电。现有技术中,导电弹簧一般对电池的轴向进行弹性限位,电池的径向一般通过电池槽的两侧槽壁进行定位,由于两侧槽壁之间的距离一般大于电池的径向尺寸,因此,容易造成电池的歪斜,致使导电弹簧变形,另一方面,电池的导电面导电弹簧所有的弹性复位作用力,由于在拆装电池时经常用力不当,很容易对电池的导电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通过将导电触点设置为折弯结构的弹片,弹片的两个夹角面分别对电池的导电面和侧壁施加弹性复位作用力,同时实现电池的轴向和径向的弹性限位,不会出现导电弹簧变形的问题,且弹性复位作用力分解到导电面和侧壁上,不容易对电池的导电面造成损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包括容置电池的电池槽,所述电池具有相背的两导电极和相背的两电池侧壁,所述电池槽具有相对的两第一槽壁、相对的两第二槽壁以及一槽底,所述两第一槽壁上分别设有两导电触点,所述电池的两导电极分别与所述两导电触点接触,其中一个所述导电触点设置为弹性复位结构,所述弹性复位结构为折弯结构的弹片,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极与所述弹片的第一夹角面接触并承受所述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其中一面所述电池侧壁与所述弹片的第二夹角面接触并承受所述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另一面所述电池侧壁抵靠于其中一面所述第二槽壁上。进一步的,所述两第一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池的轴向尺寸,所述弹片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夹角面与另一个所述导电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轴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两第二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池的径向尺寸,所述弹片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二夹角面与其中一面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径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的第二夹角面设有抵触槽,所述抵触槽和与其抵靠的所述电池侧壁形状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的第二夹角面弯折形成所述抵触槽。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为柱状电池或纽扣电池。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槽的槽口位置还连接有盖板。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侧壁位置和所述电池槽的槽口位置中,其中一个设有凹槽,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盖板为柔性盖板以使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卡合在一起。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公开的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导电触点设置为折弯结构的弹片,通过将导电触点设置为折弯结构的弹片,弹片的两个夹角面分别对电池的导电面和侧壁施加弹性复位作用力,同时实现电池的轴向和径向的弹性限位,不会出现导电弹簧变形的问题,且弹性复位作用力分解到导电面和侧壁上,不容易对电池的导电面造成损伤;2.本技术公开的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弹片的第二夹角面设有抵触槽,抵触槽和与其抵靠的电池侧壁形状相匹配,能更可靠的定位电池;3.本技术公开的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盖板采用柔性材料,盖板的盖上和开启方便,且弹性抵靠于电池上,对电池一定程度上起到防震保护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公开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电池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公开的电池装配至电池槽中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0、电池;11、正极;12、负极;13、正侧壁;14、反侧壁;20、电池槽;21,22、第一槽壁;23,24、第二槽壁;25、槽底;26、第一导电触点;261、第一夹角面;262、第二夹角面;27、第二导电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包括容置电池10的电池槽20,电池10具有相背的两导电极11,12和相背的两电池侧壁13,14,电池槽20具有相对的两第一槽壁21,22、相对的两第二槽壁23,24以及一槽底25,两第一槽壁21,22上分别设有两导电触点26,27,电池10的两导电极11,12分别与两导电触点26,27接触,导电触点26设置为弹性复位结构,弹性复位结构为折弯结构的弹片,导电极11与弹片的第一夹角面261接触并承受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电池侧壁13与弹片的第二夹角面262接触并承受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电池侧壁14抵靠于第二槽壁24上。进两第一槽壁21,22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池10的轴向尺寸,弹片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夹角面261与导电触点27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池10的轴向尺寸。两第二槽壁23,24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池10的径向尺寸,弹片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二夹角面262与第二槽壁24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池10的径向尺寸。电池10为柱状电池。电池10的导电极11和电池侧壁13分别接触第一夹角面261和第二夹角面262,然后推动弹片形变,电池10安装到位后,弹片复位,与电池槽20的侧壁夹紧电池10。一种实施方式中,弹片的第二夹角面262设有抵触槽(图中未视出),抵触槽和与其抵靠的电池侧壁13形状相匹配。一种实施方式中,弹片的第二夹角面262弯折形成上述抵触槽。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为纽扣电池。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槽20的槽口位置还连接有盖板(图中未视出)。一种实施方式中,盖板的侧壁位置和电池槽20的槽口位置中,其中一个设有凹槽,另一个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盖板为柔性盖板以使凹槽与凸起卡合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包括容置电池的电池槽,所述电池具有相背的两导电极和相背的两电池侧壁,所述电池槽具有相对的两第一槽壁、相对的两第二槽壁以及一槽底,所述两第一槽壁上分别设有两导电触点,所述电池的两导电极分别与所述两导电触点接触,其中一个所述导电触点设置为弹性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结构为折弯结构的弹片,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极与所述弹片的第一夹角面接触并承受所述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其中一面所述电池侧壁与所述弹片的第二夹角面接触并承受所述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另一面所述电池侧壁抵靠于其中一面所述第二槽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保温杯的电池槽结构,包括容置电池的电池槽,所述电池具有相背的两导电极和相背的两电池侧壁,所述电池槽具有相对的两第一槽壁、相对的两第二槽壁以及一槽底,所述两第一槽壁上分别设有两导电触点,所述电池的两导电极分别与所述两导电触点接触,其中一个所述导电触点设置为弹性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结构为折弯结构的弹片,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极与所述弹片的第一夹角面接触并承受所述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其中一面所述电池侧壁与所述弹片的第二夹角面接触并承受所述弹片的弹性复位作用力,另一面所述电池侧壁抵靠于其中一面所述第二槽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池的轴向尺寸,所述弹片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夹角面与另一个所述导电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轴向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豹赵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