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体视觉惰性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视觉惰性实验装置,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和科普教育实践活动。
技术介绍
视觉暂留现象即视觉暂停现象,又称“余晖效应”,是1824年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皮特·马克·罗葛特在他的研究报告《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中最先提出。眼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即光像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像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性。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该现象的具体应用有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其产生的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目 ...
【技术保护点】
人体视觉惰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8)以及立体模型组件(9),所述转筒(8)侧面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布置的条状开口(8a),所述条状开口长度方向与转筒(8)轴向平行,所述立体模型组件(9)包括多个与所述条状开口(8a)数量一致的模型单元(9a),所述模型单元(9a)沿转筒(8)周向依次布置在转筒(8)外侧且与所述条状开口(8a)一一对应,所述立体模型组件(9)与转筒(8)同步转动并产生动态立体画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人体视觉惰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8)以及立体模型组件(9),所述转筒(8)侧面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布置的条状开口(8a),所述条状开口长度方向与转筒(8)轴向平行,所述立体模型组件(9)包括多个与所述条状开口(8a)数量一致的模型单元(9a),所述模型单元(9a)沿转筒(8)周向依次布置在转筒(8)外侧且与所述条状开口(8a)一一对应,所述立体模型组件(9)与转筒(8)同步转动并产生动态立体画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视觉惰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验装置包括固定轴底座(3),所述固定轴底座(3)上安装有固定轴(4),所述固定轴(4)上通过轴承(6)支撑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上连接安装有转盘(10),所述转筒(8)以及立体模型组件(9)安装于所述转盘(10)的上盘面,所述转筒(8)以及立体模型组件(9)随所述转盘(10)同步转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视觉惰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开口(8a)的宽度为4~20mm,所述条状开口(8a)的长度小于所述转筒(8)的长度,所述条状开口(8a)数量为6~20个;所述转筒(8)的内壁为白色,所述转筒(8)的外壁为黑色,所述立体模型组件(9)为黑色。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视觉惰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4)为空心轴,所述固定轴(4)端部安装有位于所述转筒(8)内的灯盘组件(7),所述灯盘组件(7)通过布置在固定轴(4)内部的电路与传感器(11)实现控制连接,所述传感器(11)在感应到转盘(10)转动时灯盘组件(7)的发光元件开启,所述传感器(11)在感应到转盘(10)静止时灯盘组件(7)的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瓯,盛业涛,苏本林,张爱群,方猛,邢金龙,刘卫庄,冯帅将,李璇,吉胜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