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重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络
,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网重构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配电网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基础设施,是连接发、输电系统与用户的重要环节。电力用户负荷成份多样化、供电区域分布的复杂性决定了配电网无法如输电网一般脉络清晰,无法向输入网一样可以严格统一规划。配电网重构是指在满足线路电压、电流及电网辐射状运行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网络中开关状态来优化配电网运行结构,从而达到降低配电网有功损耗、改善节点电压偏移、消除线路过载等目的。实际上,配电系统线路上的负荷是动态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这样就意味着静态重构算法所计算出的网络结构只是在算法所取数据的时刻是保证配电网最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获取顺序的N个时间间隔中每个时间间隔的最优拓扑结构和最优网损值;B、将顺序的N个时间间隔划分成多个时间段,所述多个时间段中至少一个时间段包括顺序的多个时间间隔,所划分的时间段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小于N;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中一个时间间隔的最优拓扑结构被应用到相应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间隔所得到的网损值与所述其他时间间隔的最优网损值之差小于或者等于阈值;C、确定各时间段所适用的拓扑结构,以作为配电网重构的相应时间段所适用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各时间段所适用的拓扑结构表示配电网中的开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获取顺序的N个时间间隔中每个时间间隔的最优拓扑结构和最优网损值;B、将顺序的N个时间间隔划分成多个时间段,所述多个时间段中至少一个时间段包括顺序的多个时间间隔,所划分的时间段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小于N;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中一个时间间隔的最优拓扑结构被应用到相应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间隔所得到的网损值与所述其他时间间隔的最优网损值之差小于或者等于阈值;C、确定各时间段所适用的拓扑结构,以作为配电网重构的相应时间段所适用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各时间段所适用的拓扑结构表示配电网中的开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段中第一个时间间隔或者最后一个时间间隔的最优拓扑结构被应用到相应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间隔所得到的网损值与所述其他时间间隔的最优网损值之差小于或者等于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B包括:B11、设所述N个时间间隔中第1个时间间隔为前端时段;B12、将所述前端时段的最优拓扑结构顺序的应用到后续的时间间隔,计算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网损值,并计算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网损值与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最优网损值的差值;B13、将所应用到的差值大于阈值的首个时间间隔之前一个时间间隔到前端时段划为一时间段;B14、判断所应用到的差值大于阈值的首个时间间隔是否是所述N个时间间隔中第N个时间间隔,如果是,将所述第N个时间间隔作为最后一个时间段,结束步骤B;如果否,设所应用到的差值大于阈值的首个时间间隔为前端时段,返回执行步骤B12,直到所述前端时段的最优拓扑结构应用到第N个时间间隔,并将所述前端时段到所述第N个时间间隔划为最后一个时间段为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B12包括:将所述前端时段的最优拓扑结构顺序的应用到后续的时间间隔,计算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网损值,并计算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网损值与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最优网损值的差值,直到所述差值大于阈值或者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为所述第N个时间间隔为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B包括:B21、设所述N个时间间隔中第N个时间间隔为前端时段;B22、将所述前端时段的最优拓扑结构顺序的应用到前面的时间间隔,计算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网损值,并计算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网损值与所应用到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最优网损值的差值;B23、将所应用到的差值大于阈值的首个时间间隔之后一个时间间隔到前端时段划为一时间段;B24、判断所应用到的差值大于阈值的首个时间间隔是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草原,高爱杰,周凯,朱信尚,许燕青,吴东剑,曹金声,潘可欣,宁新匡,吴文贝,王法鑫,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