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253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包括保护盖、中间套筒、供电套筒、切换开关、探针、集成电路板、数码管、发声器、提示灯、电源供电电路板、USB插孔、锂电池盒,外部形状呈笔筒形;其特征是集成电路板为双面板,包括单片机STM32、BOOT状态开关电路、数码管驱动芯片、JTAG程序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数码管显示电路、电源转换模块、USB供电模块、电池供电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测量装置常温下测试范围为0.001‑200ΩCM,测试精度为1%,可单手操作,只需把探针接触硅材料,即可显示相应PN型提示灯和电阻率范围,方便快捷。

Portable measuring device capable of displaying resistivity and PN type of silicon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measuring device can display the Silicon Resistivity and PN type, including protective cover, intermediate sleeve, sleeve, power switch, probe,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digital tube, voice, light, power supply circuit board, USB jack, lithium battery box, the external shape of a pen shape; characterized by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is double sided, including single chip STM32, BOOT switch circuit, digital tube driver chip, JTAG module,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module, digital display circuit, power conversion module, USB module, power supply battery power supply circuit; the measurement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under the normal temperature test range is 0.001 200 CM, the test precision is 1%, single hand operation, just put the probe contact silicon materials, you can display the corresponding PN lights and resistivity range, convenient and qu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量硅材料PN型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光伏行业内多晶硅铸锭或是单晶拉制需要将一些细碎硅料作为原料,在使用之前,必须严格控制这些细碎硅料的PN型及其电阻率,硅材料的PN型和电阻率是铸锭的重要技术指标。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测量硅材料PN型及其电阻率的现有设备属于台式设备,体积过大,不易携带。关于检测半导体硅材料导电类型的测试设备及其仪器,已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如公开号为CN201413381的中国专利太阳能电池晶硅硅片导电类型测量装置,该太阳能电池晶硅硅片导电类型测量装置包括检测平台,检测平台上设置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可伸缩的冷、热探针,所述的冷、热探针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有电压表,所述的电压表置于壳体外部,热探针还通过热导线连接有加热器;公开号为CN2015945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单手操作的镊子型硅料分选装置,该技术是利用温差法原理,将传统的双手操作改为单手操作,具体方案是将传统的探针该为镊子型探针,这样可以一只手握住镊子型探针,一只手用于拨动硅料,搬动硅料,也可以用于记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方案可以测试细碎硅料的P/N型,但无法测试出硅料的重掺特性;公开号为CN2020184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镊子型硅料导电类型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规则的细碎硅料的导电类型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测试主机、导线和接触件,三个接触件分别通过导线与测试主机连接,采用该装置可以检测一些传统三探针法无法检测的细碎硅料的PN型,同时还能挑出一些电阻率低的重掺硅料,本技术主要是利用整流法原理,将传统的三探针中的两根探针改为镊子型,这两根镊子型探针通过连接器连接,另外一根探针可不做改变,也可将其改为一块导体平板,测试主机上的显示器可显示出硅料的PN型,如果硅料是重掺,则会发出报警声,可以实现对一些尺寸较小或形状不规则的硅料进行测试,分选出硅料的导电类型或电阻率较低的重掺料;如公开号为CN203551664U的中国专利多晶硅电阻率测试仪,它由探笔、主控板、工控机和显示打印装置组成,本技术检测效率高,每个多晶硅片也仅需15秒即可检测好,不会对检测产品造成损伤和二次污染,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具有自我检测功能,利于故障快速解除。目前测量硅材料PN型及电阻率的技术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1)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测量硅材料PN型现有设备或测量电阻率现有设备属于台式设备,电路布局不合理,电路板不够集成化,电器元件放置不合理,电路板太大,造成此类台式设备体积过大,不易携带;(2)两种设备普遍采用220V交流供电,不易携带,使用不够方便,功耗较大,并且存在安全问题;(3)此类台式设备采用数码管显示相对设备来说过小,使用时需要测试人员先用探头接触材料,然后抬头进行观看,观察十分不方便,而且步骤繁琐,费工费时,效率很低;(4)硅材料的PN型及电阻率是两项重要参数,现有设备功能单一,只能测量其中一个参数,若想测量PN型及电阻率必须携带两种设备,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便携、高效的可测量硅材料PN型及其电阻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把体积过大且不易携带的硅材料PN测量设备和电阻率测量设备集成为手持式的便携式设备,同时测得硅材料的PN型及电阻率,让使用者更高效的测量硅材料的PN型及电阻率,同时操作更安全,更低耗。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路板的高度集成化、硅材料PN型测量、硅材料重掺型测量,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设备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包括保护盖、中间套筒、供电套筒、切换开关、探针、集成电路板、数码管、发声器、提示灯、电源供电电路板、USB插孔、锂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外部形状呈笔筒形;所述保护盖的开口一侧设置中间套筒,所述中间套筒与保护盖螺纹连接;所述供电套筒的末端孔内设置切换开关;所述中间套筒另一侧设置供电套筒,所述供电套筒与中间套筒螺纹连接;所述供电套筒的末端孔内设置自锁开关;所述中间套筒外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数码管,数码管一侧设置有红、黄、绿三个提示灯,另一侧设置有发声器;所述中间套筒内部设置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一端连接三个探针,所述三个探针设在保护盖内部;所述探针由一号探针、二号探针、三号探针组成;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上设置有USB插孔、锂电池盒和切换按钮S1;所述集成电路板另一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板,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设置在供电套筒内部并与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上设置有USB插孔和锂电池盒;所述集成电路板均与数码管、发声器、提示灯电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上设置的切换按钮S1与切换开关机械连接,组成按钮切换开关。所述集成电路板为双面板,包括单片机STM32、均与单片机STM32相连接的时钟信号模块、BOOT状态开关电路、数码管驱动芯片、发声器、JTAG程序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数码管驱动芯片输出接口连接数码管显示电路;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模块、USB供电电路模块、电池供电电路;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一端与单片机STM32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USB供电电路模块、电池供电电路电连接;模数转换模块输入接口分别连接基准电压模块、稳压电路模块、16位双路差分输入采集电路;所述16位双路差分输入采集电路依次连接恒流源模块、三探针。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的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电池盒及锂电池二线端子J3、光电耦合开关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二线接线端子J1;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为TLP521可控制的光电藕合器件;所述锂电池二线端子J3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开关U1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的发射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一端串联,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的正极与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的与二线接线端子J1一号端子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的负正极与电容C1一端连接后,再与所述二线接线端子J1的二号端子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开关U1的正极与电阻R1一端的接点连接;所述电容C1与电阻R1组成稳压整流RC滤波电路;所述的USB供电电路模块由二线接线端子J2、切换按钮S1、二极管D1、二极管D2、场效应管Q1组成;所述场效应管Q1为增强型场效应管MOSFETP;所述二线接线端子J2的一号端子接地,其二号端子连接切换按钮S1一端的二号、三号引脚;所述切换按钮S1的另一端引脚中的四号引脚接地,其一号引脚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干电池J3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阻R2和电阻R3连接点;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与二线接线端子J1一号端子的连接点;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包括12V电源转换电路模块;所述12V电源转换电路模块包括升降压模块芯片UP1、二线接线端子P1、电容CP1、电容CP2、电容CP3、电容C1、电感LP1、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阻RP1、电阻RP2、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包括保护盖(100)、中间套筒(200)、供电套筒(300)、切换开关(400)、探针(500)、集成电路板(600)、数码管(601)、发声器(602)、提示灯(603)、电源供电电路板(700)、 USB插孔(701)、锂电池盒(7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外部形状呈笔筒形;所述保护盖(100)的开口一侧设置中间套筒(200),所述中间套筒(200)与保护盖(100)螺纹连接;所述中间套筒(200)另一侧设置供电套筒(300),所述供电套筒(300)与中间套筒(200)螺纹连接;所述供电套筒300的末端孔内设置切换开关(400);所述供电套筒(300)的末端孔内设置自锁开关(400);所述中间套筒(200)外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数码管(601),数码管(601)一侧设置有红、黄、绿三个提示灯(603),另一侧设置有发声器(602);所述中间套筒(200)内部设置集成电路板(600),所述集成电路板(600)一端连接探针(500),所述探针(500)设在保护盖(100)内部;所述探针(500)由一号探针、二号探针、三号探针组成;所述集成电路板(600)另一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板(700),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700)设置在供电套筒(300)内部并与切换开关(400)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700)上设置有USB插孔(701)、锂电池盒(702)和切换按钮S1;所述集成电路板(600)均与数码管(601)、发声器(602)、提示灯(603)电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700)上设置的切换按钮S1与切换开关(400)机械连接,组成按钮切换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包括保护盖(100)、中间套筒(200)、供电套筒(300)、切换开关(400)、探针(500)、集成电路板(600)、数码管(601)、发声器(602)、提示灯(603)、电源供电电路板(700)、USB插孔(701)、锂电池盒(7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外部形状呈笔筒形;所述保护盖(100)的开口一侧设置中间套筒(200),所述中间套筒(200)与保护盖(100)螺纹连接;所述中间套筒(200)另一侧设置供电套筒(300),所述供电套筒(300)与中间套筒(200)螺纹连接;所述供电套筒300的末端孔内设置切换开关(400);所述供电套筒(300)的末端孔内设置自锁开关(400);所述中间套筒(200)外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数码管(601),数码管(601)一侧设置有红、黄、绿三个提示灯(603),另一侧设置有发声器(602);所述中间套筒(200)内部设置集成电路板(600),所述集成电路板(600)一端连接探针(500),所述探针(500)设在保护盖(100)内部;所述探针(500)由一号探针、二号探针、三号探针组成;所述集成电路板(600)另一端连接电源供电电路板(700),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700)设置在供电套筒(300)内部并与切换开关(400)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700)上设置有USB插孔(701)、锂电池盒(702)和切换按钮S1;所述集成电路板(600)均与数码管(601)、发声器(602)、提示灯(603)电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700)上设置的切换按钮S1与切换开关(400)机械连接,组成按钮切换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600)为双面板,包括单片机STM32、均与单片机STM32相连接的BOOT状态开关电路、数码管驱动芯片、发声器、JTAG程序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数码管驱动芯片输出接口连接数码管显示电路;所述电源供电电路板(700)包括电源转换模块、USB供电电路模块、电池供电电路;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一端与单片机STM32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USB供电电路模块、电池供电电路电连接;模数转换模块输入接口分别连接基准电压模块、稳压电路模块、16位双路差分输入采集电路;所述16位双路差分输入采集电路依次连接恒流源模块、三探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电池盒(702)及锂电池二线端子J3、光电耦合开关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二线接线端子J1;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为TLP521可控制的光电藕合器件;所述锂电池二线端子J3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开关U1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的发射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一端串联,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的正极与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的与二线接线端子J1一号端子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开关U1的负正极与电容C1一端连接后,再与所述二线接线端子J1的二号端子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开关U1的正极与电阻R1一端的接点连接;所述电容C1与电阻R1组成稳压整流RC滤波电路;所述的USB供电电路模块由二线接线端子J2、切换按钮S1、二极管D1、二极管D2、场效应管Q1组成;所述场效应管Q1为增强型场效应管MOSFETP;所述二线接线端子J2的一号端子接地,其二号端子连接切换按钮S1一端的二号、三号引脚;所述切换按钮S1的另一端引脚中的四号引脚接地,其一号引脚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干电池J3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阻R2和电阻R3连接点;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与二线接线端子J1一号端子的连接点;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包括12V电源转换电路模块;所述12V电源转换电路模块包括升降压模块芯片UP1、二线接线端子P1、电容CP1、电容CP2、电容CP3、电容C1、电感LP1、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阻RP1、电阻RP2、电阻RP4、电阻R16、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P1;所述升降压模块芯片UP1为LM2577集成芯片;所述升降压模块芯片UP1的COMP引脚与电阻RP1一端连接,电阻RP1另一端与电容CP1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P1另一端接地;所述升降压模块芯片UP1的GND引脚接地;所述升降压模块芯片UP1的VIN引脚连接电容CP2的一端和电感LP1的一端,同时其VIN引脚连接二线接线端子P1的一号端子,所述二线接线端子P1的二号端子连接电容CP2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升降压模块芯片UP1的FB引脚连接电阻RP2一端,所述电阻RP2另一端接地;所述升降压模块芯片UP1的SWITCH引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感LP1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极性电容CP3的正极,所述极性电容CP3的负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P3与电容C1并联,其并联接点与电阻RP4串联;所述电阻RP4与电阻R16串联,其串联接点与升降压模块芯片UP1的FB引脚和电阻RP2的接点连接;所述电阻RP4与电容C1的连接点连接稳压二极管DP1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P1的负极串联电感L3,所述电感L3串联电感L4,所述电感L4串联电感L5一端,所述电感L5另一端连接12V电压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显示硅材料电阻率及PN型的便携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刘世伟于友石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辰宇稀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