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88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及其方法,属于智能新风系统降噪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新风主机、智能控制器、热释电人体传感器、控制区域送风管、控制区域回风管、其他区域送风管、其他区域回风管、电动风阀Ⅰ、电动风阀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热释电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的信息对新风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在夜间控制无人区域的控制区域送风管、控制区域回风管上的电动风阀Ⅰ、电动风阀Ⅱ被减小或关闭,减少了无人区域的送风量和回风量消耗,因此低转速的新风主机送风和回风状态已满足卧室或有人区域的新风量要求,由于新风主机的风速降低,送风直流变频电机、回风直流变频电机的功耗大幅度降低,噪声也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新风系统的降噪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室内新风量是决定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随着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树立,如何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既满足舒适性的需求,又不提高能源的消耗,就需要对新风系统的控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一般的新风系统风量调节仅有高、中、低三个档位,为了改善空气净化效果,提高转换效率,客厅和卧室的风量根据房间面积和人员数量调整固定的送风口阀门大小,高档位时风量大,新风系统能耗较高,系统噪声较大,其它档位能耗降低,但由于在夜间时段客厅处于人员数量较少甚至无人员状态,向客厅送风、回风会造成风量以及能源的浪费,靠人工每天去调整客厅送风口和回风口阀门非常繁琐也不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自定义设置夜间时段范围,通过热释电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的信息对新风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在夜间时段减少或关闭无人员房间区域的电动风阀,达到节能、降噪和提高卧室及有人区域的空气质量及舒适性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包括新风主机1、智能控制器2、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控制区域送风管4、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送风管6、其他区域回风管7、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所述的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智能控制器2与新风主机1的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连接,新风主机1的出风口与控制区域送风管4、其他区域送风管6连接,控制区域送风管4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Ⅰ8,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与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回风管7连接,控制区域回风管5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Ⅱ9,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12,空气质量传感器12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12为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TVOC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的其他区域送风管6上设置有至少一根送风支管。进一步地,所述的其他区域回风管7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回风支管。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方法,利用上述装置进行降噪的具体步骤为:1)设置夜间降噪监测时段;通过智能控制器2设置夜间降噪监测时段。2)在监测时段内监测客厅或其它非卧室房间区域是否处于无人员状态;在监测时段内通过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判断夜间客厅或其它非卧室房间区域内是否处于无人员状态,并将该监测信息传于智能控制器2进行处理。3)根据步骤2)监测的结果调整室内风量状态。在确认的监测区域以及设置的监测时段内持续15分钟以上,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监测到监测区域内无人员活动,智能控制器2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方式驱动调整或关闭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同时,将新风主机1的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的转速调至低风量状态。智能控制器2触发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和调低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的转速时,空气质量传感器12通过信息变更新风主机1工作状态的功能置于取消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于用户而言达到了夜间时段自动节能和降低噪音的目的;夜间时段非卧室区域在无活动人员时,如果按照已知的常见方法则需要人工去调整新风系统控制器的运行模式,调低新风系统的运转风量,操作上繁琐并且非卧室无人区域仍然处于送风和回风状态,新风系统的整体能耗仍然远高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水平,由于新风系统的送风和回风运转风量与本专利技术相比,其噪声声功率级和声压级也远高于本专利技术的噪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装置可以在满足用户新风换气、净化空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达到自动节能和降噪的目的,与国家倡导的节能低碳要求相契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新风主机、2-智能控制器、3-热释电人体传感器、4-控制区域送风管、5-控制区域回风管、6-其他区域送风管、7-其他区域回风管、8-电动风阀Ⅰ、9-电动风阀Ⅱ、10-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1-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2-空气质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包括新风主机1、智能控制器2、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控制区域送风管4、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送风管6、其他区域回风管7、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所述的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智能控制器2与新风主机1的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连接,新风主机1的出风口与控制区域送风管4、其他区域送风管6连接,控制区域送风管4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Ⅰ8,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与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回风管7连接,控制区域回风管5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Ⅱ9,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利用上述装置进行降噪的具体步骤为:1)设置夜间降噪监测时段;通过智能控制器2设置夜间降噪监测时段为每日的22:00~次日7:00时。2)在监测时段内监测客厅或其它非卧室房间区域是否处于无人员状态;在监测时段内通过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判断夜间客厅或其它非卧室房间区域内是否处于无人员状态,并将该监测信息传于智能控制器2进行处理。3)根据步骤2)监测的结果调整室内风量状态。在确认的监测区域以及设置的监测时段内持续15分钟以上,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监测到监测区域内无人员活动,智能控制器2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方式驱动调整或关闭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同时,将新风主机1的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的转速调至低风量状态。由于无人区域的控制区域送风管4、控制区域回风管5上的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被减小或关闭,减少了无人区域的送风量和回风量消耗,因此低转速的新风主机1送风和回风状态已满足卧室或有人区域的新风量要求,由于新风主机1的风速降低,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的功耗大幅度降低,噪声也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实施例2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包括新风主机1、智能控制器2、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控制区域送风管4、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送风管6、其他区域回风管7、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所述的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智能控制器2与新风主机1的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连接,新风主机1的出风口与控制区域送风管4、其他区域送风管6连接,控制区域送风管4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Ⅰ8,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与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回风管7连接,控制区域回风管5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Ⅱ9,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所述的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12,空气质量传感器12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所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12为PM2.5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包括新风主机(1)、智能控制器(2)、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控制区域送风管(4)、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送风管(6)、其他区域回风管(7)、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所述的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智能控制器(2)与新风主机(1)的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连接,新风主机(1)的出风口与控制区域送风管(4)、其他区域送风管(6)连接,控制区域送风管(4)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Ⅰ(8),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与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回风管(7)连接,控制区域回风管(5)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Ⅱ(9),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包括新风主机(1)、智能控制器(2)、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控制区域送风管(4)、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送风管(6)、其他区域回风管(7)、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所述的热释电人体传感器(3)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智能控制器(2)与新风主机(1)的送风直流变频电机(10)、回风直流变频电机(11)连接,新风主机(1)的出风口与控制区域送风管(4)、其他区域送风管(6)连接,控制区域送风管(4)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Ⅰ(8),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与控制区域回风管(5)、其他区域回风管(7)连接,控制区域回风管(5)上设置有电动风阀Ⅱ(9),电动风阀Ⅰ(8)、电动风阀Ⅱ(9)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主机(1)的回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质量传感器(12),空气质量传感器(12)与智能控制器(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12)由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TVOC传感器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他区域送风管(6)上设置有至少一根送风支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节能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