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88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水槽,用于储存水;浇水壳体,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传递接收浇水马达的旋转力进行旋转,在进行旋转时,将所述水槽的水吸入内部,将吸入的所述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喷射被扬水的所述水;以及校平器,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向所述水槽的内部凸出;在所述浇水壳体进行旋转时,所述校平器与朝一方向旋转的水产生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校平器与在水槽内朝一方向旋转的水产生阻力,据此具有能够使水槽内的水高度达到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湿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装置有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的空调机、用于去除空气的杂质以保持净化度的空气净化器、用于向空气中提供水分的加湿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器等。现有的加湿器区分为:在震动板使水雾化并将其向空气中吐出的震动式加湿器;以及在加湿过滤器进行自然蒸发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所述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区分为:利用驱动力旋转圆盘,水在空气中的圆盘表面进行自然蒸发的圆盘式加湿器;在被水浸湿的加湿媒介中因流动的空气来进行自然蒸发的加湿过滤器式加湿器。现有的加湿器在加湿过程中,流动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在过滤器中被过滤。但是,由于现有的加湿器中其主要功能为加湿功能,存在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较弱的问题。并且,现有的加湿器采用在加湿过程中附加过滤功能的结构,因此,无法仅为了空气过滤而将其进行动作。因此,现有的加湿器中存在有即使在湿度高的状态下,用户需要进行空气净化时将实施加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使加湿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独立地进行动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用户通过可视主体上结成的水滴能够直观地确认加湿进行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通过与水槽内进行旋转的水产生阻力,能够使水高度达到均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将沿着水槽的内侧壁旋转的水向中心侧进行引导。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水槽,用于储存水;浇水壳体,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传递接收浇水马达的旋转力进行旋转,在进行旋转时,将所述水槽的水吸入内部,将吸入的所述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喷射被扬水的所述水;以及校平器,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向所述水槽的内部凸出;在所述浇水壳体进行旋转时,所述校平器与朝一方向旋转的水产生阻力。所述校平器可配置在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所述校平器可在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形成梯度。在所述浇水壳体进行旋转时,所述校平器可将水从所述水槽的外侧向内侧引导。所述校平器可配置在所述水槽的内部侧壁。所述校平器可在所述水槽的内部侧壁向内侧凸出地形成。所述校平器可包括在所述水槽的内部侧壁向内侧凸出的筋。所述校平器可包括在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向上侧凸出的筋。所述校平器可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并形成为直线或弧形状。所述浇水壳体可与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相分开而形成吸入间隔,所述校平器将水向所述吸入间隔引导。所述校平器可包括形成在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的流动导向件,所述流动导向件包括:第一倾斜面,以与所述底面倾斜的方式配置,朝向水的流动方向形成;第二倾斜面,以与所述底面倾斜的方式配置,朝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反方向以倾斜的方式形成;边界,将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可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所述流动导向件的内侧可与所述浇水壳体相分开,所述流动导向件的外侧与所述水槽的侧壁相分开。所述流动导向件可配置有多个,所述流动导向件以所述浇水壳体为基准沿着圆周方向配置,各个所述流动导向件相互被分开。所述浇水壳体可与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相分开而形成吸入间隔,所述流动导向件比所述吸入间隔位于更高的位置。所述流动导向件可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并形成为直线或弧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加湿净化装置具有如下效果的一种或其以上。第一、校平器与在水槽内朝一方向旋转的水产生阻力,据此能够使水槽内的水高度达到均匀。第二、校平器能够将沿着水槽的侧壁流动的水向中心进行引导。第三、由于校平器将水槽内的水高度偏差达到最小,在水槽中储存的水处于少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有效的浇水。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6是从下侧看去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立体图。图7是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主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9是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的左侧视图。图10是沿着图9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1是从图6中分解水槽底座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从图11的上侧看去的立体图。图13是图11的仰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5是图14的A的放大图。图16是图8所示的D的放大图。图17是图8所示的E的放大图。图18是图8所示的G的放大图。图19是沿着图10所示的L-L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校平器的示意图。图2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校平器的示意图。图2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校平器的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正剖面图。图2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流动导向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过滤器组件;20:送风单元;300:水槽;400:浇水单元;51:水槽加湿媒介;55:吐出加湿媒介;100:空气清洗模块;110:基体;120:上主体;130:下主体;150:送风扇壳体;160:显示模块;200:空气清洗模块;210:可视主体;230:顶盖组件;260: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其的方法可通过参照附图及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多种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本专利技术,从而向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提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包括:空气清洁模块100(aircleanmodule);以及放置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上侧的空气清洗模块200(airwashmodule)。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吸入外部空气后进行过滤,将过滤空气提供给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接收所述过滤空气并实施提供水分的加湿,将加湿空气向外部吐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包括储存水的水槽300。在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时,所述水槽300可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进行分离。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放置在空气清洁模块100上方。用户可从空气清洁模块100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并对分离出的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清扫。用户可对分离出空气清洗模块200的空气清洁模块100内部进行清扫。在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情况下,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上方面向用户开放。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可在单独地分离出后述的过滤器组件10后进行清扫。用户可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供水。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形成有供水流路,从而能够从外部向所述水槽300进行供水。所述供水流路被构成为能够随时向所述水槽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加湿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水槽,用于储存水,浇水壳体,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传递接收浇水马达的旋转力进行旋转,在进行旋转时,将所述水槽的水吸入内部,将吸入的所述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喷射被扬水的所述水,以及校平器,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向所述水槽的内部凸出;在所述浇水壳体进行旋转时,所述校平器与朝一方向旋转的水产生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07 KR 10-2015-0156254;2015.12.24 KR 10-2011.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水槽,用于储存水,浇水壳体,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传递接收浇水马达的旋转力进行旋转,在进行旋转时,将所述水槽的水吸入内部,将吸入的所述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喷射被扬水的所述水,以及校平器,配置在所述水槽内部,向所述水槽的内部凸出;在所述浇水壳体进行旋转时,所述校平器与朝一方向旋转的水产生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校平器配置在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校平器在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形成梯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在所述浇水壳体进行旋转时,所述校平器将水从所述水槽的外侧向内侧引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校平器配置在所述水槽的内部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校平器在所述水槽的内部侧壁向内侧凸出地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校平器包括在所述水槽的内部侧壁向内侧凸出的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校平器包括在所述水槽的内部底面向上侧凸出的筋。9.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常赫李晶雨李英具郑云敞郑敞旭金泰润崔智恩李建荣李钟洙李庆浩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