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452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分子基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晶体工程和配位化学的相关理论作指导,将具有缺电子属性的三吡啶单元TPT引入金属卤化物体系,实现异金属碘化物杂化框架的设计与构筑,并通过对铜源、铅源、碘源、多吡啶单元的调控、优化组装,制备出两粒具有新颖结构的Cu(I)‑Pb(II)异金属碘化物框架;其化合物结构新颖,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丰富了多吡啶单元的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为相关材料化学提供实验素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基材料及其制备
,涉及两种新型结构的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卤化物由于具有丰富的结构以及在荧光、半导体和相变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材料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在合适结构导向剂(或模板)存在的条件下,组装不同的金属离子和卤素离子(尤其是I-)有望得到多种具有特殊结构与特定性能的金属卤化物材料,代表性的例子包括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金属卤化物、锑卤化物、铋卤化物等。在金属卤化物中,Cu(I)碘化物和Pb(II)碘化物具有丰富的结构特征和性质,Cu(I)和Pb(II)具有不同的配位数(例如Cu(I)具有2、3、4配位方式;Pb(II)具有3、4、5、6配位方式),卤素离子也具有多样的配位模式(例如端基模式、μ2~μ8桥连模式),这为设计与制备复杂Cu(I)与Pb(II)的碘化物材料提供了可能。因此,将Cu(I)卤化物和Pb(II)卤化物结合有望获得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Cu(I)-Pb(II)异金属卤化物。研究证明,合适的有机胺在卤化物材料体系的引入具有重要作用,这类有机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结晶于金属卤化物中,一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为Pb5Cu2I16(Me2TPT)2或Pb3Cu6I14(MeTPT)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为Pb5Cu2I16(Me2TPT)2或Pb3Cu6I14(MeTPT)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b5Cu2I16(Me2TPT)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碘离子桥连Pb(II)离子形成Pb(II)-I无机链,相邻的Pb(II)-I链通过{Cu2}二聚体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的Cu(I)-Pb(II)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其分子量为3878.36,晶体学数据为α=108.931(18)°,β=97.139(10)°,γ=95.15(2)°,Z=1,空间群P-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异金属碘化物框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b3Cu6I14(MeTPT)2具有三维拓展结构,碘离子采取桥连模式连接Pb(II)形成Pb6单元,连接Cu(I)形成Cu3单元,Pb6单元和Cu3单元通过共定点交替连接形成18元环,临近的层状18元环通过共定点连接形成Cu(I)-Pb(II)异金属碘化物二维层,相邻的二维层通过有机单元连接形成三维杂化框架结构,其分子量为3434.26,晶体学数据为α=112.193(10)°,β=94.642(8)°,γ=95.440(8)°,Z=1,空间群P-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明魏丽李金花潘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