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雄军专利>正文

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及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36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来水深度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及净水装置,该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包括向膜组件通入第一进水并进行分离浓缩,之后再向膜组件通入余氯浓度低于第一进水余氯浓度的第二进水防止膜组件被余氯氧化,采用该水处理方法的净水装置包括膜组件和预处理单元,膜组件具有第一进水和第二进水的给水管路,通过给膜组件提供不同浓度余氯的进水,该水处理方法可减少自来水余氯脱除处理量90%以上,净水装置的预处理结构简单,可避免膜组件的进水被预处理器件吸附的污染物二次污染,防止膜组件及其下游流道被生物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及净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来水深度净化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及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有机膜分离材料对余氯氧化的耐受性差,采用有机膜分离介质的净水装置对进水的余氯浓度提出了严格要求。通常,自来水管网末梢要求自来水余氯浓度不低于0.05ppm,出厂的自来水余氯浓度不低于0.3ppm,但不高于4ppm,因此,自来水深度净化的净水装置中需要设置预处理单元对自来水余氯进行脱除。例如,聚酰胺反渗透膜对余氯氧化的耐受性一般控制在1000ppm.h左右,通常要求进入膜组件的进水余氯浓度不高于0.1ppm。现有家用反渗透净水装置的预处理一般采用3级预处理工艺,即1级PP棉和2级活性炭处理,有些还采用微滤或超滤膜进行预处理,凡是进入膜组件的进水都进行余氯脱除处理。采用上述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将进入反渗透膜过滤器件中的自来水余氯浓度控制在所需工艺标准范围内,但是,该预处理方法和采用该预处理方法的净水装置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凡是进入膜组件的进水都经过同一预处理元器件进行了余氯脱除处理,所需脱除余氯的进水处理量大,预处理单元结构复杂,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及净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所述家用净水装置包括膜组件和用于脱除余氯的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向所述膜组件通入第一进水并对所述第一进水进行分离浓缩;S20)、在向所述膜组件通入所述第一进水之后,向所述膜组件通入余氯浓度低于所述第一进水余氯浓度的第二进水,使所述膜组件中水的余氯浓度降低,以防止所述膜组件被余氯氧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所述家用净水装置包括膜组件和用于脱除余氯的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向所述膜组件通入第一进水并对所述第一进水进行分离浓缩;S20)、在向所述膜组件通入所述第一进水之后,向所述膜组件通入余氯浓度低于所述第一进水余氯浓度的第二进水,使所述膜组件中水的余氯浓度降低,以防止所述膜组件被余氯氧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中,所述第一进水的余氯浓度不大于4pp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中,通入的所述第二进水的余氯浓度不大于0.5ppm,和/或所述第二进水每天存留在所述膜组件中的时间不低于16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中,所述第二进水通过下述方法中的至少一者获得:方法(1):将自来水静置,其中,静置的时间不小于30min;方法(2):将自来水放入活性炭和/或KDF水处理剂中进行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1)中,在所述自来水静置之前,对所述自来水进行脱盐处理,并且/或者,在所述方法(2)中,在所述自来水被活性炭和/或KDF水处理剂处理之前,对所述自来水进行脱盐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中通入所述第二进水与所述步骤S10)中所述第一进水完成分离浓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低于1小时。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家用净水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军陈刚邓集文
申请(专利权)人:王雄军陈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