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320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将一根绳对折,一侧为A绳段,另一侧为B绳段,对折处为中心点;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一点,每个点离中心点的距离均为5‑5.5cm,将A绳段穿过B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一环;再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二点,每个点离第一环的距离均为9‑11cm,将B绳段穿过A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二环;将B绳段绕A绳段绕一圈半,形成一个闭合环和一个半环;A绳段从闭合环的下方穿出;A绳段从半环的上方穿出;A绳段从下往上从闭合环与步骤E中的A绳段之间穿出,穿出的A绳段与B绳段平行;同时收拉A绳段和B绳段,使其形成一个结。通过此方法打结,打结处不容易松开,不影响汽车绞盘的正常工作。

Tying method of capstan rope

\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4e00\u79cd\u7ede\u76d8\u7ef3\u6253\u7ed3\u65b9\u6cd5\uff0c\u5c06\u4e00\u6839\u7ef3\u5bf9\u6298\uff0c\u4e00\u4fa7\u4e3aA\u7ef3\u6bb5\uff0c\u53e6\u4e00\u4fa7\u4e3aB\u7ef3\u6bb5,\u5bf9\u6298\u5904\u4e3a\u4e2d\u5fc3\u70b9\uff1b\u91cf\u53d6A\u7ef3\u6bb5\u548cB\u7ef3\u6bb5\u4e2d\u5404\u4e24\u4e2a\u7b2c\u4e00\u70b9\uff0c\u6bcf\u4e2a\u70b9\u79bb\u4e2d\u5fc3\u70b9\u7684\u8ddd\u79bb\u5747\u4e3a5\u20115.5cm\uff0c\u5c06A\u7ef3\u6bb5\u7a7f\u8fc7B\u7ef3\u6bb5\uff0c\u4f7f\u4e24\u4e2a\u70b9\u91cd\u5408\uff0c\u5f62\u6210\u7b2c\u4e00\u73af\uff1b\u518d\u91cf\u53d6A\u7ef3\u6bb5\u548cB\u7ef3\u6bb5\u4e2d\u5404\u4e24\u4e2a\u7b2c\u4e8c\u70b9\uff0c\u6bcf\u4e2a\u70b9\u79bb\u7b2c\u4e00\u73af\u7684\u8ddd\u79bb\u5747\u4e3a9\u201111cm\uff0c\u5c06B\u7ef3\u6bb5\u7a7f\u8fc7A\u7ef3\u6bb5\uff0c\u4f7f\u4e24\u4e2a\u70b9\u91cd\u5408\uff0c\u5f62\u6210\u7b2c\u4e8c\u73af\uff1b\u5c06B\u7ef3\u6bb5\u7ed5A\u7ef3\u6bb5\u7ed5\u4e00\u5708\u534a\uff0c\u5f62\u6210\u4e00\u4e2a\u95ed\u5408\u73af\u548c\u4e00\u4e2a\u534a\u73af\uff1bA\u7ef3\u6bb5\u4ece\u95ed\u5408\u73af\u7684\u4e0b\u65b9\u7a7f\u51fa\uff1bA\u7ef3\u6bb5\u4ece\u534a\u73af\u7684\u4e0a\u65b9\u7a7f\u51fa\uff1bA\u7ef3\u6bb5\u4ece\u4e0b\u5f80\u4e0a\u4ece\u95ed\u5408\u73af\u4e0e\u6b65\u9aa4E\u4e2d\u7684A\u7ef3\u6bb5\u4e4b\u95f4\u7a7f\u51fa\uff0c\u7a7f\u51fa\u7684A\u7ef3\u6bb5\u4e0eB\u7ef3\u6bb5\u5e73\u884c\uff1b\u540c\u65f6\u6536\u62c9A\u7ef3\u6bb5\u548cB\u7ef3\u6bb5\uff0c\u4f7f\u5176\u5f62\u6210\u4e00 Knot. Tying the knot by this method is not easy to loosen,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normal work of the car wi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用于汽车绞盘拉力连接。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绞盘在拉动汽车时使用的就是较粗的拉力绳,将拉力绳打结时,就是采用最简单的打结方法,但是因为汽车的重量较重,拉力绳承受的拉力也较大,拉力绳的打结处容易打滑松开,影响了汽车绞盘的工作,而且对车辆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方便、不易松开的绞盘绳打结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将一根绳对折,一侧为A绳段,另一侧为B绳段,对折处为中心点;B、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一点,每个点离中心点的距离均为5-5.5cm,将A绳段穿过B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一环;C、再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二点,每个点离第一环的距离均为9-11cm,将B绳段穿过A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二环;D、将B绳段绕A绳段绕一圈半,形成一个闭合环和一个半环;E、A绳段从闭合环的下方穿出;F、A绳段从半环的上方穿出;G、A绳段从下往上从闭合环与步骤E中的A绳段之间穿出,穿出的A绳段与B绳段平行;H、同时收拉A绳段和B绳段,使其形成一个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此方法打结,打结处不容易松开,不影响汽车绞盘的正常工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说明中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一根绳对折,一侧为A绳段,另一侧为B绳段,对折处为中心点;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一点,每个点离中心点的距离均为5-5.5cm,将A绳段穿过B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一环;再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二点,每个点离第一环的距离均为9-11cm,将B绳段穿过A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二环;将B绳段绕A绳段绕一圈半,形成一个闭合环和一个半环;A绳段从闭合环的下方穿出;A绳段从半环的上方穿出;A绳段从下往上从闭合环与步骤E中的A绳段之间穿出,穿出的A绳段与B绳段平行;同时收拉A绳段和B绳段,使其形成一个结。通过此方法打结,打结处不容易松开,不影响汽车绞盘的正常工作。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将一根绳对折,一侧为A绳段,另一侧为B绳段,对折处为中心点;B、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一点,每个点离中心点的距离均为5‑5.5cm,将A绳段穿过B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一环;C、再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二点,每个点离第一环的距离均为9‑11cm,将B绳段穿过A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二环;D、将B绳段绕A绳段绕一圈半,形成一个闭合环和一个半环;E、A绳段从闭合环的下方穿出;F、A绳段从半环的上方穿出;G、A绳段从下往上从闭合环与步骤E中的A绳段之间穿出,穿出的A绳段与B绳段平行;H、同时收拉A绳段和B绳段,使其形成一个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盘绳打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将一根绳对折,一侧为A绳段,另一侧为B绳段,对折处为中心点;B、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一点,每个点离中心点的距离均为5-5.5cm,将A绳段穿过B绳段,使两个点重合,形成第一环;C、再量取A绳段和B绳段中各两个第二点,每个点离第一环的距离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声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神龙化纤绳业有限公司江苏神韵绳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