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鼻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80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鼻胆管,包括管体,以及位于管体端部的插入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2)和外管体(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多重预防措施,使得在堵塞情况发生在外管体(4)时,无需重新穿管即可解决堵塞问题。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风险。

Composite naso biliary duc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type nasal bile duct,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nd an insertion end (1) positioned at the end of the tub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ube body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body (2) and an outer tube body (4).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reventive measures, so that the blockage problem can be solved without the need of re wearing the tube when the blockage occurs at the outer tube body (4). Reduce the operator's work difficulty and workload, while reducing the patient's pain and medical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型鼻胆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复合型鼻胆管。
技术介绍
鼻胆管是一种经过口鼻进入胆管的细长塑料管,其主要作用是作为将胆总管内的胆汁引流至体外的管道。将该鼻胆管通过十二指肠镜经由十二指肠乳头将弯曲的一头插入胆管的适当部位,剩余部分沿着十二指肠、胃、食管、咽,最后由鼻孔引出体外,稍后可见各种性质的胆汁流出,此种引流胆汁的方法叫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其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引流、解除梗阻、降低胆道压力、预防感染。ENBD是建立在ERCP基础上的一种治疗手段,简单、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如此,但是在胆汁引流过程中,泥沙样胆汁或者胆道内小石头易造成鼻胆管阻塞。阻塞后胆汁无法正常引流,故需退出鼻胆管,更换新的鼻胆管重新导入。如此,必然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反复穿管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鼻胆管,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合型鼻胆管,包括管体,以及位于管体端部的插入端,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和外管体,内管体的一端连接插入端,在内管体的另一端侧部设置有凸起结构;外管体的一端套接在内管体上并通过凸起结构固紧,外管体的另一端分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夹扣,第一支管的末端用于连接引流袋;第二支管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夹扣,第二支管的末端分为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三支管的首端设置有第三夹扣,第三支管的末端用于连接引流袋;第四支管的首端设置有第四夹扣,第四支管的末端均用于连接引流袋。优选的,第一支管的末端到插入端的长度≥2500mm,第三支管的末端到插入端的长度≥2500mm,第四支管的末端到插入端的长度≥2500mm。优选的,外管体置于人体鼻腔外部2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穿管完成后,首先将第一夹扣打开,第二夹扣闭合:此时第一支管导通,顺次通过内管体、外管体、第一支管引流胆汁。当发现出现堵塞后,则将第一夹扣闭合,第二夹扣打开,第三夹扣打开,第四夹扣闭合:此时通过内管体、外管体、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引流胆汁;此时若仍阻塞,则通过凸起结构更换外管体(更换外管体后如仍阻塞,则只能重新穿管)。在上述正常引流胆汁过程中再次出现堵塞情况后,将第三夹扣闭合,第四夹扣打开:此时通过内管体、外管体、第二支管、第四支管引流胆汁;此时若仍阻塞,则通过凸起结构更换外管体(更换外管体后如仍阻塞,则只能重新穿管)。如上所述过程,设置了多重预防措施,使得在堵塞情况发生在外管体时,无需重新穿管即可解决堵塞问题。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结合图1的一种复合型鼻胆管(需要指出的是:附图仅为说明本技术结构特征所绘制,并不包含比例关系,具体尺寸以权利要求书中限制及实际应用为准),包括管体,以及位于管体端部的插入端1,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2和外管体4,内管体2的一端连接插入端1,在内管体2的另一端侧部设置有凸起结构3;外管体4的一端套接在内管体2上并通过凸起结构3固紧,外管体4的另一端分为第一支管6-1和第二支管7-1;第一支管6-1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夹扣6-2,第一支管6-1的末端用于连接引流袋;第二支管7-1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夹扣7-2,第二支管7-1的末端分为第三支管8-1和第四支管9-1;第三支管8-1的首端设置有第三夹扣8-2,第三支管8-1的末端用于连接引流袋;第四支管9-1的首端设置有第四夹扣9-2,第四支管9-1的末端均用于连接引流袋。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管6-1的末端到插入端1的长度≥2500mm,第三支管8-1的末端到插入端1的长度≥2500mm,第四支管9-1的末端到插入端1的长度≥2500mm。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外管体4置于人体鼻腔外部200mm。使用过程说明:穿管完成后,首先将第一夹扣6-2打开,第二夹扣7-2闭合:此时第一支管6-1导通,胆汁顺次通过内管体2、外管体4、第一支管6-1引流。当发现出现堵塞后,则将第一夹扣6-2闭合,第二夹扣7-2打开,第三夹扣8-2打开,第四夹扣9-2闭合:此时通过内管体2、外管体4、第二支管7-1、第三支管8-1引流胆汁;此时若仍阻塞,则通过凸起结构3更换外管体4(更换外管体4后如仍阻塞,则只能重新穿管)。在上述正常引流胆汁过程中再次出现堵塞情况后,将第三夹扣8-2闭合,第四夹扣9-2打开:此时胆汁通过内管体2、外管体4、第二支管7-1、第四支管9-1引流;此时若仍阻塞,则通过凸起结构3更换外管体4(更换外管体4后如仍阻塞,则只能重新穿管)。如上所述过程,设置了多重预防措施,使得在堵塞情况发生在外管体4时,无需重新穿管即可解决堵塞问题。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风险。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型鼻胆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鼻胆管,包括管体,以及位于管体端部的插入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2)和外管体(4),内管体(2)的一端连接插入端(1),在内管体(2)的另一端侧部设置有凸起结构(3);外管体(4)的一端套接在内管体(2)上并通过凸起结构(3)固紧,外管体(4)的另一端分为第一支管(6‑1)和第二支管(7‑1);第一支管(6‑1)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夹扣(6‑2),第一支管(6‑1)的末端用于连接引流袋;第二支管(7‑1)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夹扣(7‑2),第二支管(7‑1)的末端分为第三支管(8‑1)和第四支管(9‑1);第三支管(8‑1)的首端设置有第三夹扣(8‑2),第三支管(8‑1)的末端用于连接引流袋;第四支管(9‑1)的首端设置有第四夹扣(9‑2),第四支管(9‑1)的末端均用于连接引流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鼻胆管,包括管体,以及位于管体端部的插入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2)和外管体(4),内管体(2)的一端连接插入端(1),在内管体(2)的另一端侧部设置有凸起结构(3);外管体(4)的一端套接在内管体(2)上并通过凸起结构(3)固紧,外管体(4)的另一端分为第一支管(6-1)和第二支管(7-1);第一支管(6-1)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夹扣(6-2),第一支管(6-1)的末端用于连接引流袋;第二支管(7-1)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夹扣(7-2),第二支管(7-1)的末端分为第三支管(8-1)和第四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轩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