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底管以及浮游生物分层拖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59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底管以及浮游生物分层拖网。网底管为一体式结构,第一部为圆柱体结构,第二部为锥形漏斗状结构,通过在第二部的端部设置控制开关,从而避免了将网底管从网底管架取下造成的不便及较差海况下样品的倾倒,且有利于多个样品按照采样层次顺序收集。通过在第一部的外壁上设置支撑横杆,使得网底管与网管底架的连接更加可靠;通过在网底管滤网外部设置金属防护网,有效防止滤网因向外张力受损;进而使得浮游生物分层拖网操作便捷,坚固耐用,增加取样的成功率的效果。

The bottom tube and stratified plankton traw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se tube and a stratified plankton trawl. The bottom tube is an integral structure, the first part is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second is a conical funnel structure, the control switch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second, thus avoiding the bottom pipe pipe dumping and poor shelf sea inconvenience caused by the sample from the bottom, and is conducive to a number of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sampling level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support bar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part,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bottom chassis management more reliable; through the bottom tube filter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metal protective net,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filter for outward tension damage; and the plankton trawl layered convenient operation, firmness and durability,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sa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底管以及浮游生物分层拖网
本技术涉及海洋生物调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底管以及浮游生物分层拖网。
技术介绍
浮游生物分层拖网是一种可以对浮游动物进行多水层分层采集的设备,同时采集相关环境参数信息,在海洋浮游生物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使用的分层拖网多为进口,根据设备型号不同,每次可采集5~10个不同水深层次样品。分层拖网的网底管为塑料材质、空心圆柱体结构,分为上下两段,其上段通过抱箍与网衣连接,下段为有平底的圆筒状,上下两段通过三个锁扣扣紧连接。网底管上段部分通过一根支撑横杆安装到网底管架,支撑横杆的一端连接网底管外壁,使用一颗螺丝从网底管内向外穿出锁紧到支撑横杆的顶端,支撑横杆的另一端插入网底管架的定位钢管内。网底管下段侧壁有一个长方形滤水口,滤水口外侧覆盖一层与网衣孔径相同的滤网,网底管滤网通过四周金属条压紧固定,进入网底管的水可以通过滤网流出,而水里的目标生物体则截留到网底管内。设备出水后样品已全部收集到网底管内,取样时先将网底管上下两段连接的三个锁扣打开,将网底管下部从支架上取下,然后用船载海水管将样品冲洗至样品瓶。现有技术中的网底管取样时先将网底管上下两段分离,将网底管下段取下,然后进行冲洗,收集全部5~10个网底管样品耗时较长,不利于样品快速保存;在调查船上晃动条件下,会发生网底管倾倒,造成样品损失。塑料支撑横杆和网底管通过一颗螺丝连接,水下作业时,由于船舶摇晃,设备拖曳缆绳张力产生瞬间变化,造成水下设备剧烈振动,从而出现支撑横杆连接处网底管壁破损、支撑横杆断裂、螺丝松动网底管偏斜等情况。水下采样时网底管滤网通过的水流速较高,由于滤网使用四周金属压条方式固定,在持续的压力作用下容易从边缘产生小的裂口,然后迅速扩大,从而造成相应层次样品采集失败或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底管,其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将网底管从网底管架取下造成的不便及较差海况下样品的倾倒,且有利于多个样品按照采样层次顺序收集。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游生物分层拖网,其坚固耐用,增加取样的成功率的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底管,其具有第一部和相对设置的第二部,第一部为圆柱体结构,第二部为锥形漏斗状结构,第一部与第二部为一体式结构,第二部的端部设置有用来打开或者关闭网底管的控制开关,第一部具有开口端,开口端设置有用来连接拖网网衣的连接部,第一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滤水口,滤水口上覆盖有滤网,第一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用来连接网底管架的支撑横杆。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开关为球阀,球阀具有内螺纹,第二部的端部具有外螺纹,球阀与第二部的端部螺纹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滤网上覆盖有一层金属防护网,金属防护网连接于第一部的外壁上,且金属防护网的孔径大于滤网的孔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金属防护网与第一部对应滤水口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件。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滤网的孔径与拖网网衣的孔径相同。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横杆具有第一支撑耳和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耳,第一支撑耳和第二支撑耳上均设置有内螺纹孔,第一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一支撑耳和第二支撑耳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部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横杆远离第一部的一端设置有用来连接网底管架的开口部,开口部套设于网底管架上,支撑横杆上还设置有用来限定支撑横杆沿其轴向滑动的卡位结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拖网网衣的环形凹槽以及用于压紧固定拖网网衣的固定件,固定件设置于环形凹槽内,拖网网衣套设于第一部的开口端,并且设置于环形凹槽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件为抱箍。一种浮游生物分层拖网,包括上述网底管、拖网网衣以及网底管架,拖网网衣套设于网底管的第一部的开口端,网底管架连接于网底管的第一部的外壁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网底管以及浮游生物分层拖网,网底管为一体式结构,第一部为圆柱体结构,第二部为锥形漏斗状结构,通过在第二部的端部设置控制开关,来打开或者关闭网底管,从而避免了将网底管从网底管架取下造成的不便及较差海况下样品的倾倒,且有利于多个样品按照采样层次顺序收集;通过在第一部的外壁上设置支撑横杆,使得网底管与网管底架的连接更加可靠;通过在网底管滤网外部设置金属防护网,有效防止滤网因向外张力受损;进而使得浮游生物分层拖网操作便捷,坚固耐用,增加取样的成功率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底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底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底管的支撑横杆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底管的支撑横杆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底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标:100-网底管;110-第一部;120-第二部;130-控制开关;140-拖网网衣;111-支撑横杆;112-弹簧;113-拉头;114-环形凹槽;115-护网螺丝;116-滤网;117-金属防护网;118-紧固件;119-连接件;122-滤水口;121-第一支撑耳;123-第二支撑耳;141-固定件;142-连接部;150-卡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网底管以及浮游生物分层拖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底管具有第一部和相对设置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部为锥形漏斗状结构,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部的端部设置有用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网底管的控制开关,所述第一部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置有用来连接拖网网衣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滤水口,所述滤水口上覆盖有滤网,所述第一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用来连接网底管架的支撑横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底管具有第一部和相对设置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部为锥形漏斗状结构,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部的端部设置有用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网底管的控制开关,所述第一部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置有用来连接拖网网衣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滤水口,所述滤水口上覆盖有滤网,所述第一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用来连接网底管架的支撑横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球阀,所述球阀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部的端部具有外螺纹,所述球阀与所述第二部的端部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上覆盖有一层金属防护网,所述金属防护网连接于所述第一部的外壁上,且所述金属防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滤网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防护网与所述第一部对应的所述滤水口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孔径与所述拖网网衣的孔径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底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栋王春生高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