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851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PV/T模块放置在聚光模块下方,分形换热器一端设有进水口,分形换热器另一端设有出水口,绝热纤维棉铺设在分形换热器底部,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分形换热器上面,太阳能电池板和分形换热器通过导热胶连接,玻璃外罩罩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方,进水管两端分别与恒温水槽和分形换热器连通,出水管两端分别与恒温水槽和分形换热器连通,流量计和第一压力表设置在出水管上,第二压力表设置在进水管上。该系统采用聚光材料增大采光面积,同时结合分形换热器来为聚光后的高温太阳能电池板冷却,对冷却后的传热工质充分利用,提高了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发电
,具体涉及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利用率上较低,光电转化效率为10%-20%,其它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直接采用单晶硅发电的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而且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较高。与独立的光伏发电和热利用相比,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PV/T(PhotovoltaicThermal,光电/光热)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综合利用率。采用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系统的热电综合能量利用效率。但聚光条件下会使电池温度升高,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和电池使用寿命。为了降低电池温度,目前常规的冷却方式有被动式自然冷却和主动式冷却,如水冷或强制风冷,上述冷却方式冷却效果差,会在电池表面形成比较大的温差,降低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包括支撑装置、PV/T模块、聚光模块和水循环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PV/T模块(10)、聚光模块(6)和水循环模块;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架体(17)和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上端固定有万向节,所述聚光模块(6)与所述万向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8)下端固定在所述架体(17)上,所述PV/T模块(10)放置在所述架体(17)上且位于所述聚光模块(6)下方;所述PV/T模块(10)包括绝热纤维棉(11)、玻璃外罩(12)、太阳能电池板(13)和分形换热器(14),所述分形换热器(14)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分形换热器(14)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绝热纤维棉(11)铺设在所述分形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分形换热器的聚光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PV/T模块(10)、聚光模块(6)和水循环模块;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架体(17)和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上端固定有万向节,所述聚光模块(6)与所述万向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8)下端固定在所述架体(17)上,所述PV/T模块(10)放置在所述架体(17)上且位于所述聚光模块(6)下方;所述PV/T模块(10)包括绝热纤维棉(11)、玻璃外罩(12)、太阳能电池板(13)和分形换热器(14),所述分形换热器(14)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分形换热器(14)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绝热纤维棉(11)铺设在所述分形换热器(14)底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3)放置在所述分形换热器(14)上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3)和所述分形换热器(14)通过导热胶连接,所述玻璃外罩(12)罩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3)上方;所述水循环模块包括恒温水槽(1)、智能水温控制器(19)、进水管(15)、出水管(16)、流量计(8)、第一压力表(7)和第二压力表(9),所述智能水温控制器(19)与所述恒温水槽(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黄章锋谢敏倩张任平袁水根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陶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