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式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46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8:42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包括由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电芯,第一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第一极片第二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第二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三弯折处,第二外层膜片的起始端位于第二极片的起始端到第三弯折处之间的第二集流体上,第一外层膜片的起始端位于第一极片的起始端到第二弯折处之间的第一集流体上,在第二集流体仅在与第一外层膜片直接相对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内层膜片。本申请在增加了活性物质涂覆的面积后,可有效降低该电芯在使用过程的析锂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式电芯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续航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传统方法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针对电池组件(如采用更薄的集流体、隔离膜、软包膜等)和生产工艺(如提高正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实密度以提高单位容量等),但譬如集流体、隔离膜厚度的进一步减小反而增加了电池发生短路的风险,同时也对材料生产与制备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附图1所示,现有卷绕结构中最内层空白基材区的面积较大,降低了活性物质的比重,对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利。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卷绕式电芯。为了完成本申请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申请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包括由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电芯,所述第一极片上连接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连接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相对两表面的第一外层膜片和第一内层膜片,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相对两表面的第二外层膜片和第二内层膜片,所述第一外层膜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卷绕式电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包括由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电芯,所述第一极片上连接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连接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相对两表面的第一外层膜片和第一内层膜片,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相对两表面的第二外层膜片和第二内层膜片,所述第一外层膜片和所述第二外层膜片设置于背离电芯中心的面上,所述第一内层膜片和所述第二内层膜片设置于朝向电芯中心的面上;所述第一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所述第一极片第二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第二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三弯折处;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包括由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电芯,所述第一极片上连接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连接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相对两表面的第一外层膜片和第一内层膜片,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相对两表面的第二外层膜片和第二内层膜片,所述第一外层膜片和所述第二外层膜片设置于背离电芯中心的面上,所述第一内层膜片和所述第二内层膜片设置于朝向电芯中心的面上;所述第一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所述第一极片第二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第二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三弯折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层膜片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二极片的起始端到所述第三弯折处之间的所述第二集流体上;所述第一外层膜片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一极片的起始端到所述第二弯折处之间的所述第一集流体上,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仅在与所述第一外层膜片直接相对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内层膜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上在与所述第二外层膜片直接相对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内层膜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层膜片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到所述第一弯折处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洪伟肖良针曾巧王可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