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双路处理器与多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及服务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8388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包括:用于与热源接触导热的散热板,气流从所述散热板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第一散热片组,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传热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散热板并朝向所述气流流动方向的前端延伸;第二散热片组,设置于所述传热组件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上。通过第一散热片组与传热组件分别设置于散热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增加空间利用率,以增加热量散发的表面积,有效的解决热管安装于散热板上表面引起减少散热鳍片数量导致散热能力下降的问题,提高散热效率,保证散热能力,保证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多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双路处理器与多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双路处理器与多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对于目前的2U(unit,服务器外部尺寸的单位)的服务器架构中,在1U半宽的机壳空间限制下,单纯使用气冷的方式难以支撑超过功率为145W的双路并列配置的处理器。通常,通过疏密鳍片或者延伸热管的散热设计,保证高达功率为190W的双路并列配置的处理器的散热性能。采用疏密鳍片的散热设计时,利用前疏后密的鳍片排列方式,使下游的散热鳍片能够得到较高的空气流量,以增强下游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采用延伸热管的散热设计时,利用热管将下游处理器的热量传递至前方鳍片做冷却散热,以增加下游散热鳍片的热传导能力。但是,无论是采用疏密鳍片的散热设计还是延伸热管的散热设计时,都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影响散热能力的问题,而且,焊接热管的同时需要减少散热鳍片的数量,导致散热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服务器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热管焊接于散热板上表面引起散热鳍片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散热能力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第一散热片组件占用的空间、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结构、双路处理器与多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热源接触导热的散热板,气流从所述散热板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第一散热片组,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传热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散热板并朝向所述气流流动方向的前端延伸;第二散热片组,设置于所述传热组件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热源接触导热的散热板,气流从所述散热板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第一散热片组,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传热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散热板并朝向所述气流流动方向的前端延伸;第二散热片组,设置于所述传热组件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边缘位置的热管组,所述热管组部分与所述散热板相接触,其余部分伸出所述散热板,所述热管组伸出的一端上均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热管组的对称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边缘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均为散热鳍片,所述散热板为均热板;且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中的散热鳍片的密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中的散热鳍片的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下方;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传热组件的高度。6.一种双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两个所述散热结构沿气流流动方向前后排列设置;每一散热结构中的传热组件向与其相连的散热板前方延伸,且位于后侧所述散热结构中的第二散热片组与前侧所述散热结构中的第一散热片组相邻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侧所述散热结构中所述传热组件伸出的端部搭接于前侧所述散热结构中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书玮
申请(专利权)人:华胜信泰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