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8055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克服常规后处理器载体串联或并联布置、尾气热量传递损失较大、后处理器体积大、整车不好布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发动机排气经前端盖上入口进入后处理器内,经过锥形混合单元,均匀分布流过DOC载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完成相应的化学反应,然后排气经降噪单元和后端盖进入POC载体,完成对颗粒的捕积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最后满足排放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种功能载体同轴布置,最大程度减少了后处理器体积,节省了整车空间,外形为圆柱形有利于整车布置,载体同轴布置,载体间无空隙,热传导快,尾气热量传递损失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转化效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尤其适用于排气系统在整车上的空间布置较为困难的情况。
技术介绍
常规的整车排气后处理器是通过将载体串联或并联布置,以实现降低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及噪声功能。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后处理器内部的载体体积需加大,并且需匹配不同后处理功能的载体,同时需要有更好的温度管理以提高转化效率,因此导致后处理器体积较大,但受整车空间限制,常规后处理器布置难度较大。常规后处理器内部各载体之间距离较远,尾气热量传递损失较大,不利于温度管理。本技术,将多种功能载体同轴布置,最大程度减少了后处理器体积,极大地节省了整车空间,有利于整车布置。同时,载体同轴布置,载体间无空隙,热传导快,尾气热量传递损失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转化效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常规后处理器载体串联或并联布置、尾气热量传递损失较大、后处理器体积大、整车不好布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本技术将多种不同功能的载体同轴布置,能降低尾气热量传递损失、提升转化效率、同时体积较小的后处理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柱筒状的前端盖(1),前端盖(1)的底部开口,前端盖(1)的顶部有一个盖板,盖板中心处有圆形孔,前端盖(1)的外壁上有和前端盖(1)内部连通的出气口,一个中空的锥形的混合单元(2)的前端呈圆柱筒状、后端呈圆锥状,混合单元(2)前端圆柱筒的外径和前端盖(1)盖板中心处的圆形孔的直径相同,混合单元(2)前端的圆柱筒穿过前端盖(1)盖板中心处的圆形孔作为整个装置的进气口,混合单元(2)后端圆锥体底部开口处与一个中空的圆柱筒状的DOC载体(3)的前端开口固定连接,一个圆柱筒状的POC载体(4)的底部和顶部各有一个挡板,两个挡板的中心处均有一个直径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布置的集成后处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柱筒状的前端盖(1),前端盖(1)的底部开口,前端盖(1)的顶部有一个盖板,盖板中心处有圆形孔,前端盖(1)的外壁上有和前端盖(1)内部连通的出气口,一个中空的锥形的混合单元(2)的前端呈圆柱筒状、后端呈圆锥状,混合单元(2)前端圆柱筒的外径和前端盖(1)盖板中心处的圆形孔的直径相同,混合单元(2)前端的圆柱筒穿过前端盖(1)盖板中心处的圆形孔作为整个装置的进气口,混合单元(2)后端圆锥体底部开口处与一个中空的圆柱筒状的DOC载体(3)的前端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兵刘守顺邢喜春王科星朱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