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034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包括支架、电锤,所述电锤下方连有升降杆,升降杆下方置于中空套管内,中空套管内还设有活塞,活塞置于升降杆下方,活塞下方设由活塞杆,活塞杆通过转轴与转盘相连,转盘上设有手柄,所述升降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中空套管外壁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内端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设有复合缓冲机构,所述复合缓冲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垫圈、橡胶减震圈、第二垫圈、压缩弹簧,复合缓冲机构下方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下方设有万向轮,万向轮上设有刹车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植筋架方便快捷,减少高空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
本技术涉及钢筋植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
技术介绍
现阶段,为满足抗震及结构日常使用稳定性需要,住宅小区工程均在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因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楼板板底及梁底相应部位预留构造柱插筋较为困难,所以大部分工程在进行构造柱施工时,均采用植筋方式将构造柱与主体混凝土结构进行连接。而今普通住宅小区层高多为2.8-3.0m,净高2.7-2.9m。施工人员植筋时需借助马凳、梯子或其他工具登高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筋进度。当为临边作业时,也极不安全。鉴于此,特设计这一植筋架。使施工人员直接站在结构楼板上即可对上层板的板底或梁底部位进行植筋作业,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同时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解决了现有植筋困难、不安全的问题。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包括支架、电锤,所述电锤下方连有升降杆,升降杆下方置于中空套管内,中空套管下端设有开口,中空套管内还设有活塞,活塞置于升降杆下方,活塞下方设有活塞杆,活塞杆通过转轴与转盘相连,转盘上设有手柄,所述升降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中空套管外壁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内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包括支架(4)、电锤(1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锤(12)下方连有升降杆(11),升降杆(11)下部置于中空套管(10)内,中空套管(10)下端设有开口,设有活塞(14),活塞(14)置于升降杆(11)下方,活塞(14)下方设有活塞杆(15),活塞杆(15)通过转轴(16)与转盘(17)相连,转盘(17)上设有手柄(18),所述升降杆(11)上设有刻度线(13);所述中空套管(10)外壁上设有连接杆(9),连接杆(9)内端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设有复合缓冲机构,所述复合缓冲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垫圈(8)、橡胶减震圈(7)、第二垫圈(6)、压缩弹簧(5),复合缓冲机构下方与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便捷植筋架,包括支架(4)、电锤(1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锤(12)下方连有升降杆(11),升降杆(11)下部置于中空套管(10)内,中空套管(10)下端设有开口,设有活塞(14),活塞(14)置于升降杆(11)下方,活塞(14)下方设有活塞杆(15),活塞杆(15)通过转轴(16)与转盘(17)相连,转盘(17)上设有手柄(18),所述升降杆(11)上设有刻度线(13);所述中空套管(10)外壁上设有连接杆(9),连接杆(9)内端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设有复合缓冲机构,所述复合缓冲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垫圈(8)、橡胶减震圈(7)、第二垫圈(6)、压缩弹簧(5),复合缓冲机构下方与支架(4)相连;所述支架下方设有万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方张莹健张秋实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