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93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笔,包括本体、连接件、第一导电笔头、第二导电笔头以及切换模块。连接件设置于本体内且位于该本体的第一端上,第一导电笔头以及第二导电笔头分别以可拆卸方式与连接件结合。切换模块可根据连接件与哪一导电笔头结合而控制触控笔的操作模式。当第一导电笔头与连接件结合时,切换模块控制触控笔处于主动模式。而当第二导电笔头与连接件结合时,切换模块控制触控笔处于被动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笔,尤其涉及可操控电容式触控装置的触控笔。
技术介绍
常见的传统电脑周边输入装置包括鼠标、键盘以及轨迹球等装置。随着时代的进步,市面上推出了触控装置,其可供使用者直接利用手指或触控笔于触控装置上操作,而得以操控触控装置。市面上常见的触控装置为电容式触控装置,其利用使用者的手指接触电容式触控装置时,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其接触点上发生电容值变化而判断接触点的位置。上述各种触控板中,由于电容式触控装置的触控准确性较高,且其成本较低,故电容式触控装置受到多数使用者的喜爱。随着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发展,其厂商研发而推出电容式触控装置专用的触控笔。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触控笔的结构剖面图。现有触控笔1包括导电笔头11、金属本体12、压力传感器13、螺旋弹簧14、电路板15、驱动按键16、两个触发开关17以及电池18。导电笔头11设置于金属本体12的一端且显露于金属本体12之外,其功能为使导电笔头11的第一端111与电容式触控装置(未显示于图中)接触,而导电笔头11的第二端112则可与压力传感器13接触。螺旋弹簧14套设于导电笔头11的第二端112上且与压力传感器13接触,压力传感器13的功能为被导电笔头11的第二端112推抵而产生触控信号,电路板15设置于金属本体12内,且压力传感器13以及两个触发开关17分别连接于电路板15。驱动按键16设置于金属本体12上而显露于外,且驱动按键16与两个触发开关17接触,而电池18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5,其功能为提供电力至电路板15。当使用者触压驱动按键16时,驱动按键16推抵两个触发开关17,且两个触发开关17产生启动信号至电路板15,以启动现有触控笔1。现有触控笔1被启动之后,使用者握持现有触控笔1且使导电笔头11的第一端111与电容式触控装置接触,此时,导电笔头11相对于金属本体12往压力传感器13的方向移动,且压缩螺旋弹簧14以累积弹性力。另一方面,导电笔头11的第二端112推抵压力传感器13,使压力传感器13产生触控信号,且传输触控信号至导电笔头11,以输出触控信号至电容式触控装置。由此可改变电容式触控装置与导电笔头11的接触点的电容值,进而使电容式触控装置判断其接触点的位置,以进行相对应的指令。当使用者移开现有触控笔1,使导电笔头11的第一端111不再与电容式触控装置接触时,被压缩的螺旋弹簧14释放其弹性力而推抵导电笔头11,使导电笔头11相对于金属本体12而往远离压力传感器13的方向移动,以恢复至导电笔头11未被推抵前的位置。其中,压力传感器13可判断使用者所施加的推抵力,且根据不同强度的推抵力而产生不同的触控信号,使得现有触控笔1可利用不同的触控信号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用者施加一般的推抵力时,现有触控笔1可画出正常粗细的线条,而当使用者施加较大的推抵力时,现有触控笔1则可画出较粗的线条。上述现有触控笔1为主动式触控笔,其导电笔头的面积较小,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可进行较精细的操作,例如书写操作及绘图操作等,但主动式触控笔具有较耗电的缺点。另外,市面上亦有一种被动式触控笔,其导电笔头的面积较大,故具有较低的灵敏度而适合点击操作等简易操作等,但被动式触控笔的耗电量相当低。使用者可根据需求而选用适当种类的触控笔,但使用者必须携带两种触控笔,且于需要时选用适当种类的触控笔,其不但不便,更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因此,需要一种可变更操作模式的触控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更操作模式的触控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笔,用以操控一触控装置,该触控笔包括一本体、一连接件、一第一导电笔头、一第二导电笔头以及一切换模块。该连接件设置于该本体内且位于该本体的一第一端上,该第一导电笔头以可拆卸方式与该连接件结合,用以与该触控装置接触,而该第二导电笔头以可拆卸方式与该连接件结合,用以与该触控装置接触。该切换模块设置于该本体内且与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接触,用以检测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其中,当该第一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时,该切换模块控制该触控笔处于一主动模式,而当该第二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时,该切换模块控制该触控笔处于一被动模式。简言之,本专利技术触控笔可分别提供主动模式以及被动模式,且可利用更换导电笔头的方式来变更触控笔的操作模式,以供使用者于不同情况时选用适当模式来使用。当使用者设置长度较长的第一导电笔头于连接件上时,第一导电笔头推动推抵件且检测组件检测到推抵件而输出主动模式信号,使得控制单元控制触控笔进入主动模式。反之,当使用者设置长度较短的第二导电笔头于连接件上时,第二导电笔头不会让推抵件被检测组件检测到,使得控制单元控制触控笔进入被动模式。因此,本专利技术触控笔可解决现有技术所造成的问题,以让使用者可不需携带两种不同种类的触控笔。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触控笔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处于被动模式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处于主动模式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的检测组件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处于被动模式的结构上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的检测组件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处于主动模式的结构上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处于被动模式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处于主动模式的结构侧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2、4触控笔11导电笔头12金属本体13压力传感器14螺旋弹簧15、251、451电路板16驱动按键17触发开关18、29、49电池21、41本体22、42连接件23、43第一导电笔头24、44第二导电笔头25、45切换模块26、46弹性元件27、47压力感测元件28、48托架30、50驱动按键31、51无线传输元件52模式显示元件111导电笔头的第一端112导电笔头的第二端211金属笔管212塑胶笔管231第一导电笔头的接触端241第二导电笔头的接触端252、452推抵件253、453检测组件254、454控制单元291、491电池的负极292、492电池的正极2111收纳室2112第一负极弹片2113正极弹片2114第二负极弹片2121导电板2531发光元件2532光接收器B光束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触控笔。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触控笔的结构。请同时参阅图2以及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处于被动模式的结构侧视示意图,而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控笔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处于主动模式的结构侧视示意图。触控笔2可供使用者操控触控装置(例如为触控板、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触控笔2包括本体21、连接件22、第一导电笔头23、第二导电笔头24、切换模块25、弹性元件26、压力感测元件27、托架28、电池29、驱动按键30以及无线传输元件31。本体21包括金属笔管211以及塑胶笔管212,塑胶笔管212位于本体21的第一端上且连接于金属笔管211,而金属笔管211位于本体21的第二端上,其包括收纳室2111、第一负极弹片2112、正极弹片2113以及第二负极弹片2114。收纳室2111的功能为设置电池29于其中,而第一负极弹片2114设置于本体21的第二端上,其可与电池29的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笔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笔,用以操控一触控装置,该触控笔包括:一本体;一连接件,设置于该本体内且位于该本体的一第一端上;一第一导电笔头,以可拆卸方式与该连接件结合,用以与该触控装置接触;一第二导电笔头,以可拆卸方式与该连接件结合,用以与该触控装置接触;以及一切换模块,设置于该本体内且与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接触,用以检测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其中,当该第一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时,该切换模块控制该触控笔处于一主动模式,而当该第二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时,该切换模块控制该触控笔处于一被动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笔,用以操控一触控装置,该触控笔包括:一本体;一连接件,设置于该本体内且位于该本体的一第一端上;一第一导电笔头,以可拆卸方式与该连接件结合,用以与该触控装置接触;一第二导电笔头,以可拆卸方式与该连接件结合,用以与该触控装置接触;以及一切换模块,设置于该本体内且与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接触,用以检测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其中,当该第一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时,该切换模块控制该触控笔处于一主动模式,而当该第二导电笔头与该连接件结合时,该切换模块控制该触控笔处于一被动模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中该切换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一推抵件,设置于该本体内且可与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接触,用以因应该第一导电笔头或该第二导电笔头的推抵而相对于该本体移动;一检测组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用以检测该推抵件;其中当该检测组件检测到该推抵件时,输出一主动模式信号;以及一控制单元,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连接于该检测组件,用以于接收到该主动模式信号时,控制该触控笔处于该主动模式,或于未接收到该主动模式信号时,控制该触控笔处于该被动模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中该检测组件包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本体上且位于该推抵件的一第一侧,用以输出一光束;以及一光接收器,设置于该本体上且位于该推抵件的一第二侧,而该光接收器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用以接收该光束;其中,当该光接收器未接收到该光束时,输出该主动模式信号至该控制单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中该检测组件被该推抵件抵顶而输出该主动模式信号至该控制单元;其中该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通亨曾英哲张阿明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