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813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4:35
一种塔式生物滤池,包括立式塔体,塔体底端设置有出泥斗,塔顶设置有封头,封头上设置有排空口和喷淋口,塔体近顶端设置有出水口,塔体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格栅板,每层格栅板上均设置有填料层,出泥斗底端设置有排泥口,出泥斗侧壁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水管,进气管包括主管以及沿主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管,支管与主管相互垂直,支管上均匀布设有左右对称的出气孔,进水管伸入出泥斗内并将管口竖直向下,进水管管口接近出泥斗底端。占地面积小,有效防止滤料堵塞,排泥口排泥顺畅,布气均匀,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式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利用生物滤池来处理有机污水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现有的生物滤池占地面积较大,布气效率低下,并且排泥口容易堵塞,造成设备使用寿命较短,并且现有的滤池的滤料在长期使用后有机物容易堵塞滤料,导致滤料需要多次更换,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小,有效防止滤料堵塞,排泥口排泥顺畅,布气均匀,节能环保的塔式生物滤池。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塔式生物滤池,包括立式塔体,塔体底端设置有出泥斗,塔顶设置有封头,封头上设置有排空口和喷淋口,塔体近顶端设置有出水口,塔体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格栅板,每层格栅板上均设置有填料层,出泥斗底端设置有排泥口,出泥斗侧壁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气管包括主管以及沿主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管,支管与主管相互垂直,支管上均匀布设有左右对称的出气孔,进水管伸入出泥斗内并将管口竖直向下,进水管管口接近出泥斗底端。作为优选,下层填料层为颗粒直径为1~15cm的鹅软石层,中层填料层为铁碳填料,上层填料层为土壤层,土壤层内设置有蚯蚓,上中下三层填料层相互叠加在一起。作为优选,塔体为不锈钢材质,塔体内壁贴覆有陶瓷层。作为优选,塔体上间隔设置有3个观察人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新型滤料,并合理设置进气管和进水管,大大延长了滤料的使用寿命并且有效防止排泥口堵塞,布气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进气管俯视图。图3为图2的支管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塔式生物滤池,包括立式塔体1,塔体1底端设置有出泥斗2,塔顶设置有封头3,封头3上设置有排空口4和喷淋口5,塔体1近顶端设置有出水口6,塔体1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格栅板7,每层格栅板7上均设置有填料层,出泥斗2底端设置有排泥口2.1,出泥斗2侧壁设置有进气管8和进水管9,进气管8包括主管8.1以及沿主管8.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管8.2,支管8.2与主管8.1相互垂直,支管8.2上均匀布设有左右对称的出气孔8.2.1,总管8.1和支管8.2均为316L不锈钢管,进水管9伸入出泥斗2内并将管口竖直向下,进水管9管口接近出泥斗2底端。下层填料层10为颗粒直径为1~15cm的鹅软石层,中层填料层11为铁碳填料,上层填料层12为土壤层,土壤层内设置有蚯蚓,土壤层铺设于透气陶瓷砖13上,上中下填料层(10、11、12)相互叠加在一起。塔体1为不锈钢材质,塔体1内壁贴覆有陶瓷层。塔体1上间隔设置有3个观察人孔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塔式生物滤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式生物滤池,包括立式塔体,塔体底端设置有出泥斗,塔顶设置有封头,封头上设置有排空口和喷淋口,塔体近顶端设置有出水口,塔体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格栅板,每层格栅板上均设置有填料层,出泥斗底端设置有排泥口,出泥斗侧壁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气管包括主管以及沿主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管,支管与主管相互垂直,支管上均匀布设有左右对称的出气孔,进水管伸入出泥斗内并将管口竖直向下,进水管管口接近出泥斗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式生物滤池,包括立式塔体,塔体底端设置有出泥斗,塔顶设置有封头,封头上设置有排空口和喷淋口,塔体近顶端设置有出水口,塔体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格栅板,每层格栅板上均设置有填料层,出泥斗底端设置有排泥口,出泥斗侧壁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气管包括主管以及沿主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管,支管与主管相互垂直,支管上均匀布设有左右对称的出气孔,进水管伸入出泥斗内并将管口竖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杨姜殿鹏匡金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鼎弘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