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36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包括柜体、通风装置,所述柜体包括工作台、前壁、后壁和两侧壁,所述前壁设置有门体;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罩、与通风罩连接的风机,所述通风罩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风罩连通的出风口;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空气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设置在顶壁的出风口;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底壁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的第一边缘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底壁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的第二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为第一空气过滤网相对的两条边缘;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顶壁与第三过滤网的顶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
本技术属于通风柜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
技术介绍
实验室中,在进行化学实验或使用易挥发的试剂配制溶液等污染性或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时,需要在一个相对通风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排气系统将通风柜内的气体抽出,避免了受污染的气体进入室内,影响实验人员的健康,而现有的排气系统功能较单一,空气直接排到室外,容易导致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实验室用通风柜排气不彻底、排出的空气污染环境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污染小的实验室用通风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顶部的通风装置,所述柜体包括工作台、密封所述工作台的前壁、后壁和两侧壁,所述前壁设置有门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控制门体的推拉门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顶部的通风罩、与通风罩连接的风机,所述通风罩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风罩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推拉门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顶部的安装板、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门体连接,另一端与承重块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绕钢丝绳的定滑轮;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吊装所述门体的两端;所述承重块设置在靠近所述门体一端的位置,所述承重块与所述门体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设置在所述门体上方的所述安装板的边沿位置,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承重块连接第一钢丝绳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一钢丝绳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承重块连接;所述第三滑轮设置在所述门体另一端的上方的所述安装板的边沿位置;所述第四滑轮、第五滑轮、第六滑轮分别设置在钢丝绳转角的位置;所述第四滑轮、第五滑轮的主轴方向与所述第三滑轮或第六滑轮主轴方向垂直;所述第六滑轮设置在所述承重块连接第二钢丝绳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均为定滑轮。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空气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设置在顶壁上并罩设在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底壁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的第一边缘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底壁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的第二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为第一空气过滤网相对的两条边缘;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顶壁与第三过滤网的顶壁连接;所述通风罩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顶壁对应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通风罩的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洗手盘和水龙头,所述水龙头的水管经所述侧壁的空腔接入。进一步地,所述柜体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用于布置电线的空腔,所述柜体的前壁设置有若干电源插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通风装置上设置过滤结构,减少排出的空气的污染,通风柜布局合理,方便用户使用,并且在柜体的顶部设置控制门体的推拉门结构,方便实验员控制门体,使得门体能在任意位置定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的过滤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的控制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的推拉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包括柜体1、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通风装置2,所述柜体1包括工作台4、密封所述工作台的前壁、后壁和两侧壁,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空腔,所述前壁设置有门体155。所述工作台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进风口61,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风罩2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柜体1的顶端用于安装门体15的安装板155、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钢丝绳153和第二钢丝绳154,所述钢丝绳一端与门体15连接,另一端与承重块107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153和第二钢丝绳154分别吊装所述门体15的两端和所述承重块107的两端。所述承重块107设置在靠近所述门体15一端的位置,所述承重块107与所述门体15垂直设置,所述承重块10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钢丝绳连接的吊环108,方便钢丝绳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块107设置在柜体1的一侧壁的空腔内。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绕钢丝绳的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滑轮101、第二滑轮102、第三滑轮103、第四滑轮104、第五滑轮105和第六滑轮106。所述第一滑轮101设置在所述门体15上方的所述安装板155的边沿位置,所述第二滑轮102设置在所述承重块107连接第一钢丝绳153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一钢丝绳153通过第一滑轮101和第二滑轮102与承重块107连接。所述第三滑轮103设置在所述门体15另一端的上方的所述安装板155的边沿位置;所述第四滑轮104、第五滑轮105、第六滑轮106分别设置在第二钢丝绳154转角的位置;所述第四滑轮104、第五滑轮105的主轴方向与所述第三滑轮103或第六滑轮106主轴方向垂直;所述第六滑轮106设置在所述承重块107连接第二钢丝绳154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轮101、第二滑轮102、第三滑轮103、第四滑轮104、第五滑轮105和第六滑轮106均为定滑轮。所述第一滑轮101和第三滑轮103使得门体15平稳上下活动;所述第二滑轮102、第六滑轮106使得承重块107平稳上下活动;所述第四滑轮104和第五滑轮105确保第二钢丝绳左右活动时不会脱位,从而使得门体15能稳定顺畅地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滑轮101、第三滑轮103、第四滑轮104和第五滑轮105形成一方形,并且分别设置在方形的顶角位置。所述门体15为通明的玻璃门,方便实验员观察通风柜内的实验情况。所述承重块107的重量与所述门体15的重量相等,使得门体在任意位置都可以定格,方便实验员操作。所述门体15的正面靠近底部边缘平行伸出有第一凸缘151和第二凸缘152,用户可以将手放置在第一凸缘11和第二凸缘12之间推拉门体15。本技术通过在侧边配置与门体重量一致的承重块,并通过六个定滑轮配合,使得门体能顺畅的上下活动,并且在承重块的作用下定格,方便实验员的操作,而且承重块的放置在侧边,有利于通风柜的布局,方便制作。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通风罩2、与通风罩2连接的风机6,所述通风罩2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空气过滤网51、第二过滤网52和第三过滤网53;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51设置在顶壁上并罩设在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过滤网52的底壁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51的第一边缘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53的底壁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网51的第二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为第一空气过滤网51相对的两条边缘。所述第二过滤网52的顶壁与第三过滤网53的顶壁连接;所述通风罩2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网52的顶壁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顶部的通风装置,所述柜体包括工作台、密封所述工作台的前壁、后壁和两侧壁,所述前壁设置有门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控制门体的推拉门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顶部的通风罩、与通风罩连接的风机,所述通风罩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风罩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推拉门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顶部的安装板、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门体连接,另一端与承重块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绕钢丝绳的定滑轮;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吊装所述门体的两端;所述承重块设置在靠近所述门体一端的位置,所述承重块与所述门体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顶部的通风装置,所述柜体包括工作台、密封所述工作台的前壁、后壁和两侧壁,所述前壁设置有门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控制门体的推拉门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顶部的通风罩、与通风罩连接的风机,所述通风罩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风罩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推拉门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顶部的安装板、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门体连接,另一端与承重块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绕钢丝绳的定滑轮;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吊装所述门体的两端;所述承重块设置在靠近所述门体一端的位置,所述承重块与所述门体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便操作的实验室的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设置在所述门体上方的所述安装板的边沿位置,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承重块连接第一钢丝绳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一钢丝绳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承重块连接;所述第三滑轮设置在所述门体另一端的上方的所述安装板的边沿位置;所述第四滑轮、第五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卓凡实验室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