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伟专利>正文

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22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包括主体支架和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上的转动轮组成,所述主体支架底部支撑于地面,所述转动轮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架上部,所述主体支架至少包括三个支脚,以保证其稳定性;所述主体支架与所述转动轮连接处为U型岔口结构,所述转动轮设置于所述U型岔口内,所述转轴两侧依次穿过所述转动轮和所述U型岔口,并分别固定有左、右驱动杆,所述左、右驱动杆固定方向相隔180°。通过本仪器辅助患者治疗颈椎腰椎疾病,同时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以及增强手脚协调性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健身器材,具体是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颈椎病、腰椎病患者日益增多,这些病痛很折磨人,同时又难以根治,需要长期进行辅助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器材的颈椎腰椎锻炼仪器。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包括主体支架和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上的转动轮组成,所述主体支架底部支撑于地面,所述转动轮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架上部,所述主体支架至少包括三个支脚,以保证其稳定性;所述主体支架与所述转动轮连接处为U型岔口结构,所述转动轮设置于所述U型岔口内,所述转轴两侧依次穿过所述转动轮和所述U型岔口,并分别固定有左、右驱动杆,所述左、右驱动杆固定方向相隔18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支架设有三个支脚,所述三个支脚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呈三角支撑结构,其中两个支脚关于第三个支脚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轮设有一个,并固定于所述三个支脚的交汇处;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两个对称支脚的水平距离为40-80cm。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对称支脚交汇,并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三个支脚连接;所述转动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对称支脚与所述连杆一端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三个支脚与所述连杆另一端的连接处。所述连杆上设有环形凸起,固定所述转动轮的U型岔口外侧设有对应所述环形凸起的凹槽,所述环形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杆外侧通过锁紧螺母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U型岔口内侧,其靠近所述转动轮一侧设有羊毛毡。进一步的,靠近所述第三个支脚的转动轮为脚步驱动,其驱动杆连接有矩形或椭圆形踏板,所述踏板上设有防止脚从踏板滑落的可调节固定带;靠近所述两个对称支脚的转动轮为手臂驱动,其驱动杆连接有手柄。进一步的,所述三个支脚均高度可调,所述连杆长度可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仪器辅助患者治疗颈椎腰椎疾病,非颈椎腰椎病患者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以及增强手脚协调性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实施例1的三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脚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杆固定于U型岔口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连杆固定于U型岔口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一、第二支脚调低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一、第二支脚调低、连杆调短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第一支脚101、第二支脚102、第三支脚103和第一转动轮201,所述三个支脚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其底部支撑于地面,其上部交汇于一处,呈三角支撑结构,其中第一、第二支脚关于第三支脚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轮设置于三个支脚交汇处,所述支脚与所述转动轮连接处为U型岔口结构,所述转动轮设置于所述U型岔口内,转轴202两侧依次穿过所述转动轮和所述U型岔口,并分别固定有左、右驱动杆301,所述左、右驱动杆固定方向相隔180°,所述左、右驱动杆各自连接有矩形或椭圆形踏板302,所述踏板302上设有防止脚从踏板滑落的可调节固定带3021,为防止预防脚在踏板上往周边滑动,所述踏板边沿设有凸出挡板3022,所述踏板面设有防滑楞3023,如图4所示。将本仪器放置于地面或其他相对平整的平台上,锻炼人员躺于仪器之下,身体从第一、第二支脚中间穿过,双脚分别踩踏于两侧踏板上,通过用脚蹬踏的动作,实现对于颈椎腰椎的锻炼。为了保持平衡,所述转动轮与所述第一、第二支脚的水平距离为40-80cm,便于锻炼人员在进行脚部蹬踏的同时,双手可以扶住第一、第二支脚,一是起到保持自身平衡的作用,二是起到稳定锻炼仪器的作用。实施例2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如图5、图6所示,包括第一支脚101、第二支脚102、第三支脚103以及第一转动轮201和第二转动轮203,所述三个支脚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其底部支撑于地面,所述第一、第二支脚上部交汇,并通过连杆104与所述第三支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固定于所述第三支脚与所述连杆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转动轮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支脚与所述连杆另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转动轮201通过第一转轴202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转轴202两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转动轮和U型岔口,并分别固定有第一左、右驱动杆301,所述第一左、右驱动杆301固定方向相隔180°,所述第一左、右驱动杆各自连接有矩形或椭圆形踏板302,所述踏板302上设有防止脚从踏板滑落的可调节固定带3021,为防止预防脚在踏板上往周边滑动,所述踏板边沿设有凸出挡板3022,所述踏板面设有防滑楞3023。所述第二转动轮203通过第二转轴204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转轴204两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转动轮和U型岔口,并分别固定有第二左、右驱动杆303,所述第二左、右驱动杆303固定方向相隔180°,所述第二左、右驱动杆各自连接有便于手握的防滑手柄304或者其他便于手握的结构。将本仪器放置于地面或其他相对平整的平台上,锻炼人员躺于仪器之下,身体从第一、第二支脚中间穿过,双脚分别踩踏于两侧踏板上,通过用脚蹬踏的动作,实现对于颈椎腰椎的锻炼;与此同时,手握第二转动轮两侧手柄,驱动第二转动轮转动,更加提升了对颈椎腰椎的锻炼效果,同时训练手脚的协调性。所述连杆104上设有环形凸起1041,固定所述转动轮的U型岔口外侧设有对应所述环形凸起1041的凹槽1042,所述环形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杆外侧通过锁紧螺母1043进行固定。所述连杆104可以连接于所述U型岔口外侧,如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连杆104连接于所述U型岔口内侧,其靠近所述转动轮一侧设有羊毛毡1044,如图8所示。通过锁紧螺母1043调节羊毛毡1044与所述转动轮的切合度,从而达到调节运动难易程度的目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个支脚均高度可调,所述连杆长度可调,便于不同身型的人使用,图9、图10均为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两个转动轮之间还可以采取传动装置,例如链条等,也应当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和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上的转动轮组成,所述主体支架底部支撑于地面,所述转动轮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架上部,所述主体支架至少包括三个支脚,以保证其稳定性;所述主体支架与所述转动轮连接处为U型岔口结构,所述转动轮设置于所述U型岔口内,所述转轴两侧依次穿过所述转动轮和所述U型岔口,并分别固定有左、右驱动杆,所述左、右驱动杆固定方向相隔1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和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上的转动轮组成,所述主体支架底部支撑于地面,所述转动轮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架上部,所述主体支架至少包括三个支脚,以保证其稳定性;所述主体支架与所述转动轮连接处为U型岔口结构,所述转动轮设置于所述U型岔口内,所述转轴两侧依次穿过所述转动轮和所述U型岔口,并分别固定有左、右驱动杆,所述左、右驱动杆固定方向相隔1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设有三个支脚,所述三个支脚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呈三角支撑结构,其中两个支脚关于第三个支脚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设有一个,并固定于所述三个支脚的交汇处;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两个对称支脚的水平距离为40-80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腰椎锻炼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对称支脚交汇,并通过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