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202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包括气管导管、固定装置、气囊和气囊导管。气管导管的管壁内设有环形钢丝,通过连接管与呼吸机管路连通;气囊导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另一端设有测压气囊和密封阀,密封阀可与注射器或气囊测压表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带,气管导管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装置上,并在气管导管滑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固定件固定,固定装置贴紧患者颈部,并通过固定带固定于患者颈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方便有效的进行气管切开套管的更换,解决气管狭窄、气管塌陷和严重肥胖患者等特殊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套管用于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目前市面销售的气管切开套管的气管导管长度常规型插入深度较短,对于肥胖患者,皮肤到气管距离过长,因此出现了改良版的气管切开套管,增加了气管外段的长度,其固定卡套也是可以上下移动的。但市面上销售的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均为硬质硅化PVC材质,当一部分做气管切开的患者出现气管软化塌陷等并发症,或者由于患者特别肥胖,目前的气管切开套管,不能增加气管内部分的长度到达塌陷或狭窄气管远端,对气管起到支撑作用,或根据患者皮肤到气管腔厚度调整气管导管气管外部分的形状和深度,在放置和固定时均存在诸多不便,只能采用安放支架或者采用普通气管插管导管代替,处理类似临床情况时存在技术困难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套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方便有效的进行气管切开套管的更换,解决气管狭窄、气管塌陷和严重肥胖患者等特殊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气管切开套管,包括气管导管、固定装置、气囊和气囊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内设有环形钢丝,所述气管导管的一端带有所述气囊,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呼吸机管路连通;所述气囊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设有测压气囊和密封阀,所述密封阀可与注射器或气囊测压表连接;所述气管导管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并在所述气管导管滑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贴紧患者颈部,并通过固定带固定。本技术所提供的气管切开套管中的气管导管,管壁内设有环形加强钢丝,该气管导管可选用加长型,增加了气管内的插入深度,插入深度可达隆突上,由于环形加强钢丝的设置,可使该气管导管具有一定的形状可塑性和抗压性,使用时,便于将其插入气管内,可随气管的形状进行一定的变形,不必使用引导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该气管导管可有效应对气管狭窄、气管塌陷和严重肥胖患者等特殊情况的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更换。固定装置可将气管导管固定于患者的颈部,其中,气管导管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装置上,在使用过程中,气管导管的长度可调,根据需要将气管导管沿固定装置滑动至预设长度位置时,固定装置的固定件将气管导管的位置固定,然后通过固定带固定于患者的颈部,使用方便。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圆筒和分别设于所述圆筒两侧的两个侧翼,所述气管导管穿过所述圆筒,所述圆筒的侧壁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螺栓,两个所述侧翼均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带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与所述患者颈部。优选地,所述螺孔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两个所述螺孔的中心连线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优选地,还包括痰液吸引管,所述痰液吸引管靠近所述气囊的一端端部设有开口,另一端与注射器连通或通过转换接头与负压吸引管连通。优选地,所述气囊导管包括第一固定段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段连通的第一自由段,所述第一固定段的端部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段贴合于所述气管导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自由段的端部设有测压气囊和密封阀;所述痰液吸引管包括第二固定段和与所述第二固定段连通的第二自由段,所述第二固定段贴合于所述气管导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自由段的端部与注射器连通或通过转换接头与负压吸引管连通。优选地,所述气管导管为软性PVC材质。优选地,所述气管导管的外侧壁设有刻度尺。优选地,所述气管导管的长度为22cm。优选地,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外径为6/8mm、6.5/8.5mm、7/9mm、7.5/9.5mm、8/10mm、或8.5/10.5mm中的一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管切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管切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主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00、气管导管;200、固定装置;210、圆筒;220、侧翼;221、通孔;230、螺栓;300、气囊;310、开口;400、气囊导管;410、第一固定段;420、第一自由段;500、密封阀;600、测压气囊;700、痰液吸引管;710、第二固定段;720、第二自由段;800、连接管。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气管切开套管,包括气管导管100、固定装置200、气囊300和气囊导管400。其中,气管导管100的管壁内设有环形加强钢丝,一端通过连接管800与呼吸机管路连通;气囊导管400的一端与气囊300连通,另一端设有测压气囊600和密封阀500,密封阀500与注射器或气囊300测压表连接。气管导管100采用软性PVC材质,材质较软,不会伤及气管,同时,该气管导管100可选用加长型,增加了气管内的插入深度,插入深度可达隆突上,而气管导管100的管壁内所设的环形加强钢丝,可使该气管导管100具有一定支撑力,且便于塑型,使用时,便于将其插入气管内,可随气管的形状进行一定的变形,不必使用引导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该气管导管100可有效应对气管狭窄、气管塌陷和严重肥胖患者等特殊情况的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更换。固定装置200用于将气管导管100固定于患者的颈部。在置入气管导管100过程中,需要气管镜辅助,把气管导管100塑形到60-90°的弧形,以便于插入气管内,当气管导管100插入气管后,用气管镜置入气管导管100内,直视下将气管导管100前段放置在隆突上1-2cm或狭窄、塌陷气管远端。然后调整固定装置200的位置使其贴近颈部皮肤,气管导管100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装置200上,气管导管100的长度可调,将气管导管100的长度调整到预设长度后,用固定件将气管导管100的位置固定,最后通过固定带将其固定于患者的颈部,使用方便。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200包括圆筒210和分别设于圆筒210两侧的两个侧翼220,气管导管100充圆筒210中穿过,同时,圆筒210的侧壁上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螺栓230,当气管导管100从圆筒210中穿过并达到预设长度位置时,将螺栓230沿螺孔旋入并将该气管导管100固定,当需要调节气管导管100的长度时,可将螺栓230旋出一定距离,调节好气管导管100的长度后再将螺栓230旋入夹紧。在本实施例中,螺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气管导管100被夹持于螺栓230的端部和圆筒210内壁之间,考虑到使用一个螺栓230的情况下,在更换导管的过程中,螺栓230旋入或旋出的距离较长,操作时间较长,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螺孔数量为两个,当气管导管100从圆筒210中穿过并达到预设长度位置时,旋入两个螺栓230将其夹紧固定,为使两个螺栓230可将气管导管100稳定的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固定装置、气囊和气囊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内设有环形钢丝,所述气管导管的一端带有所述气囊,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呼吸机管路连通;所述气囊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设有测压气囊和密封阀,所述密封阀可与注射器或气囊测压表连接;所述气管导管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并在所述气管导管滑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贴紧患者颈部,并通过固定带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固定装置、气囊和气囊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管壁内设有环形钢丝,所述气管导管的一端带有所述气囊,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呼吸机管路连通;所述气囊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设有测压气囊和密封阀,所述密封阀可与注射器或气囊测压表连接;所述气管导管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并在所述气管导管滑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贴紧患者颈部,并通过固定带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圆筒和分别设于所述圆筒两侧的两个侧翼,所述气管导管穿过所述圆筒,所述圆筒的侧壁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螺栓,两个所述侧翼均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带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与所述患者颈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的数量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孔的中心连线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痰液吸引管,所述痰液吸引管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水田伟戴丽夏国光张运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