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72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其结构包括扩音发声器、内置电源线路板、显示表、接收线、外框架、便携式装置、侧边框架、输入/输出口、调节键、控制器、电源线、圆筒喇叭,所述扩音发声器与内置电源线路板相连接,所述便携式装置由移动防护罩、底座、定位杆、转动杆、U形凹槽、凹陷口组成,所述移动防护罩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U形凹槽相连接,所述U形凹槽与凹陷口相邻,所述凹陷口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定位杆设在外框架内侧,所述调节键设在控制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便携式装置,能够具有多种携带方式的功能,不进行使用时可收起,具有收放自如的特点以及防尘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
本技术是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属于教学扩音器领域。
技术介绍
教学扩音器是主要用于教师授课的喊话器。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135630.4的一种数学教学用扩音器,包括扩音器本体、扩音喇叭、显示屏、操作按键板、蓝牙连接装置、声音处理装置及话筒;所述的扩音喇叭、显示屏及操作按键板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的扩音器本体的前端面上,所述的显示屏位于所述的扩音喇叭的上方,所述的操作按键板位于所述的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的蓝牙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扩音器本体的顶部,所述的蓝牙连接装置与所述的声音处理装置蓝牙无线连接;所述的话筒连接在所述的声音处理装置上,并通过所述的声音处理装置佩戴在头部一侧。本技术能用于老师教学时的扩音,便于数学的教学,降低老师的工作强度,使用便捷。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携带不方便,用于腰间盘缠容易因走动幅度大而掉落,拿在手上会导致手臂酸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以解决现有的教学用扩音喇叭携带不方便,用于腰间盘缠容易因走动幅度大而掉落,拿在手上会导致手臂酸痛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其结构包括扩音发声器、内置电源线路板、显示表、接收线、外框架、便携式装置、侧边框架、输入/输出口、调节键、控制器、电源线、圆筒喇叭,所述扩音发声器与内置电源线路板相连接,所述接收线与外框架紧固连接,所述外框架上设有便携式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由移动防护罩、底座、定位杆、转动杆、U形凹槽、凹陷口组成,所述移动防护罩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U形凹槽相连接,所述U形凹槽与凹陷口相邻,所述凹陷口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定位杆设在外框架内侧,所述调节键设在控制器上。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源线路板与显示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定位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侧边框架上设有输入/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线与圆筒喇叭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便携式装置,能够具有多种携带方式的功能,不进行使用时可收起,具有收放自如的特点以及防尘功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便携式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扩音发声器-1、内置电源线路板-2、显示表-3、接收线-4、外框架-5、便携式装置-6、移动防护罩-601、底座-602、定位杆-603、转动杆-604、U形凹槽-605、凹陷口-606、侧边框架-7、输入/输出口-8、调节键-9、控制器-10、电源线-11、圆筒喇叭-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其结构包括扩音发声器1、内置电源线路板2、显示表3、接收线4、外框架5、便携式装置6、侧边框架7、输入/输出口8、调节键9、控制器10、电源线11、圆筒喇叭12,所述扩音发声器1与内置电源线路板2相连接,所述接收线4与外框架5紧固连接,所述外框架5上设有便携式装置6,所述便携式装置6由移动防护罩601、底座602、定位杆603、转动杆604、U形凹槽605、凹陷口606组成,所述移动防护罩601与底座602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604与U形凹槽605相连接,所述U形凹槽605与凹陷口606相邻,所述凹陷口606与底座602相连接,所述定位杆603设在外框架5内侧,所述调节键9设在控制器10上,所述内置电源线路板2与显示表3相连接,所述底座602与定位杆603固定连接,所述侧边框架7上设有输入/输出口8,所述控制器10与电源线11相连接,所述电源线11与圆筒喇叭12相连接。在进行使用时,参阅图3,定位杆603与底座602置于外框架5内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移动防护罩601滑动推至尾部,移动防护罩601具有防尘功能,凹陷口606增大手指与底座602空间,方便手指将转动杆604从U形凹槽605拉起,收放自如。U形凹槽605可缠绕线绳、锁扣、手指拎着等多种携带方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扩音发声器(1)、内置电源线路板(2)、显示表(3)、接收线(4)、外框架(5)、便携式装置(6)、侧边框架(7)、输入/输出口(8)、调节键(9)、控制器(10)、电源线(11)、圆筒喇叭(12),所述扩音发声器(1)与内置电源线路板(2)相连接,所述接收线(4)与外框架(5)紧固连接,所述外框架(5)上设有便携式装置(6),所述便携式装置(6)由移动防护罩(601)、底座(602)、定位杆(603)、转动杆(604)、U形凹槽(605)、凹陷口(606)组成,所述移动防护罩(601)与底座(602)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604)与U形凹槽(605)相连接,所述U形凹槽(605)与凹陷口(606)相邻,所述凹陷口(606)与底座(602)相连接,所述定位杆(603)设在外框架(5)内侧,所述调节键(9)设在控制器(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扩音喇叭,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扩音发声器(1)、内置电源线路板(2)、显示表(3)、接收线(4)、外框架(5)、便携式装置(6)、侧边框架(7)、输入/输出口(8)、调节键(9)、控制器(10)、电源线(11)、圆筒喇叭(12),所述扩音发声器(1)与内置电源线路板(2)相连接,所述接收线(4)与外框架(5)紧固连接,所述外框架(5)上设有便携式装置(6),所述便携式装置(6)由移动防护罩(601)、底座(602)、定位杆(603)、转动杆(604)、U形凹槽(605)、凹陷口(606)组成,所述移动防护罩(601)与底座(602)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604)与U形凹槽(605)相连接,所述U形凹槽(605)与凹陷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国笙音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