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662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7:5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包括:正极线缆、负极线缆、可控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第一电压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正极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和内部电源的正极,正极线缆上设置有可控开关;负极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和内部电源的负极,负极线缆接地;电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检测电压至正极线缆的第二端;第一电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正极线缆第二端处的电压;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电压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控制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保证在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误碰时,可控开关无法导通,避免出现大电流或火花等现象,更加安全、可靠。

Safety connection device for external power supply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for safe connection devic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able cable, controllable switch, voltage output module, a first voltage acquisition module and control module; both ends of the cabl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athode anode and cathode of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power, the positive cabl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lable switch both ends of the cable;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and internal power supply cathode, anode grounding cables; voltage output module for detecting an output voltage to the anode cable second end; the first voltage acquisition module, voltage acquisition for positive cable at the second end; the control module, used to obtain the first voltage of the first voltage acquisition the acquisition module, an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voltage controlled switch to control the on-off state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able cable to ensure the error touch, can The control switch can not be conducted, so as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large current or sparks, and is safer and more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启动需要车载电池为其提供启动电源,而当车载电池的电量耗尽时,则需要在车载电池上连接外部电源,如外部锂电池等,为汽车的启动提供启动电源。当前,外部电源均是通过电瓶夹实现与车载电池的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电瓶夹的正极线夹和负极线夹连接车载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电瓶夹的正极线夹和负极线夹误碰的情况,导致外部电源短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提供一种安全的连接装置,能够在电瓶夹的正极线夹和负极线夹误碰时,保护外接电源的安全。申请内容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电瓶夹的连接所导致的外部电源安全隐患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包括:正极线缆、负极线缆、可控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第一电压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内部电源的正极,所述正极线缆上设置有所述可控开关;所述负极线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所述负极线缆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内部电源的负极,所述负极线缆接地;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检测电压至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正极线缆第二端处的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经所述第一二极管采集所述正极线缆第二端处的电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电压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可选的,所述可控开关为开关管模块;所述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关状态。可选的,所述可控开关为双线圈继电器;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设置在所述正极线缆中,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一端,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第一线圈输出端和第二线圈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通电,以控制所述常开触点关闭或开启。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控制器、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第一线圈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有体二极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第二线圈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有体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供电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供电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供电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供电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光耦;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可选的,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稳压器、第五二极管和第三电阻;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一端,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并将检测到的电压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外接电源的供电电流,并将检测到的电流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和/或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所述装置的状态和/或所述外接电源的状态;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或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可选的,所述提示模块,包括:指示灯和/或蜂鸣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正极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内部电源的正极,负极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内部电源的负极,正极线缆上设置有可控开关以控制外接电源为内部电源供电。通过电压输出模块在正极线缆的第二端处提供检测电压,以使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正极线缆的第二端处的电压判断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是否误碰,以确定在可控开关导通时是否会导致外接电源短路。第一电压检测模块检测正极线缆第二端处的电压,控制模块获取第一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控制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保证在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误碰时,可控开关无法导通,避免出现大电流或火花等现象,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的电路拓扑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控开关和控制模块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控开关和控制模块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拓扑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现有的电瓶夹短路检测方式,一般是以检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依据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线缆、负极线缆、可控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第一电压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内部电源的正极,所述正极线缆上设置有所述可控开关;所述负极线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所述负极线缆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内部电源的负极,所述负极线缆接地;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检测电压至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正极线缆第二端处的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线缆、负极线缆、可控开关、电压输出模块、第一电压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内部电源的正极,所述正极线缆上设置有所述可控开关;所述负极线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所述负极线缆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内部电源的负极,所述负极线缆接地;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检测电压至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正极线缆第二端处的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一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经所述第一二极管采集所述正极线缆第二端处的电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电压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为开关管模块;所述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关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为双线圈继电器;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设置在所述正极线缆中,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正极线缆的第一端,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第一线圈输出端和第二线圈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双线圈继电器的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通电,以控制所述常开触点关闭或开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外接电源的安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控制器、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云蒋利军彭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