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107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具有平面等边四边形形状的多个株距调控单元;所述株距调控单元包括四根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四条边以及四个交叉顶点;所述多个株距调控单元在对角线连线上以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构成任一所述交叉顶点的两根硬质杆状材料可绕所述交叉顶点相对转动从而形成1‑180度之间的夹角;通过调整所述夹角的角度来精确调控相邻播种孔打孔位点之间的间距以及定位打孔位点。可灵活并准确地调整播种株距以及播种深度,并且结构简单、轻便,可轻松移动或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播种工具,特别是一种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田栽培实验中,常常需要研究栽培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株距、行距、播种深度是必要的考察因素。在大田环境中,往往难以按实验设计的参数值精确实施实验。目前有一些自动播种设备,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开发用于大面积规模种植,在播种深度、株距调节和控制方面缺乏灵活度,而且不便于携带、移动。有必要针对科研需求,研发灵活、准确、便携的株距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领域的试验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单行株距精确可调式大田试验用播种打孔器,可灵活并准确地调整播种株距以及播种深度,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具有平面等边四边形形状的多个株距调控单元;所述株距调控单元包括四根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四条边以及四个交叉顶点;所述多个株距调控单元在对角线连线上以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所述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所述株距调控单元之间共享一个所述交叉顶点,且在共享的交叉顶点伸出的分属于两个株距调控单元的四条边是由两根硬质杆状材料交叉形成;构成任一所述交叉顶点的两根硬质杆状材料可绕所述交叉顶点相对转动从而形成1-180度之间的夹角;通过调整所述夹角的角度来精确调控相邻共享的交叉顶点之间的间距,作为播种孔孔距。本技术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每个株距调控单元的四个角对应的相邻边都是可围绕该角(交叉顶点)相对转动1-180度,使得相邻的共享的交叉顶点之间的距离(播种孔距)的可调范围可以在零至所述株距调控单元的边长的二倍之间。采用硬质杆状材料,从而确保其中任何一个株距调控单元中任何一个内角角度的调整都能够带动其余株距调控单元做出相同角度的调整。优选地,还包括打孔棒限位孔,所述打孔棒限位孔设置在每个株距调控单元的相同部位上以确保所有相邻的播种孔孔距相等。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打孔棒限位孔设置在所述共享的交叉顶点的中心。依据所述限位孔往土壤中打播种孔,确保打孔位置精确。优选地,还包括具有刻度的打孔棒,用于在所述打孔棒限位孔对应的田间位置打预定深度的播种孔。优选地,所述硬质杆状材料在任一交叉顶点的连接采用活动螺栓连接。优选地,在构成任意交叉顶点的两根所述硬质杆状材料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用于分别固定株距限制杆的两端从而固定调整好的所述夹角。在构成任意交叉顶点的两条硬质杆状材料上设置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当调整到预定的播种孔距之后,通过采用一根与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相匹配的株距限制杆来将夹角角度固定下来从而固定调好的播种孔距。在该优选方案中,株距限制杆是独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株距限制杆,并且其中一个所述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指活动螺栓,用于将所述株距限制杆的一端固定在一根硬质杆状材料上作为固定端;另一个所述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为株距限制螺栓,用于临时固定所述将株距限制杆的自由端。在该优选方案中,株距限制杆为本技术的一个部件,一端固定,一端为自由端,根据所调整的角度,固定株距限制杆自由端不同的区段。优选地,所述株距调控单元的边长为5-15厘米。可以调整的播种孔距在4-30厘米之间。使用说明:根据实验设计,对任意两个相邻的共享的交叉顶点的距离调整到实验设计的数值,固定调整完成之后株距调控单元内形成的夹角角度。将本技术放置在田间整好的播种行内,沿着共享的交叉顶点位置,采用独立的或自带的打孔棒打预定深度的播种孔,从而实现株距的精确控制。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打孔棒限位孔设置在共享的交叉顶点一侧的示意图图3打孔棒限位孔设置在共享的交叉顶点中正中间的示意图其中:1-硬质杆状材料,2–交叉顶点,21-共享的交叉顶点,22-活动螺栓,3-打孔棒,4-株距限制杆,41-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5-打孔棒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采用示意图说明具体实施案例中,本技术的结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在所有实施方案中,本技术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包括由硬质杆状材料1构成的具有平面等边四边形形状的多个株距调控单元;所述株距调控单元包括四根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四条边以及四个交叉顶点2;所述多个株距调控单元在对角线连线上以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所述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所述株距调控单元之间共享一个所述交叉顶点2,且在共享的交叉顶点21伸出的分属于两个株距调控单元的四条边是由两根硬质杆状材料交叉形成;构成任一所述交叉顶点的两根硬质杆状材料可绕所述交叉顶点相对转动从而形成1-180度之间的夹角;通过调整所述夹角的角度来精确调控相邻共享的交叉顶点21之间的间距,作为播种孔距。使用时,调整任意两个相邻的共享的交叉顶点的距离到实验设计的播种孔孔距,将本技术放置在田间整好的播种行内,沿着共享的交叉顶点位置,采用独立的或自带的打孔棒打预定深度的播种孔,从而实现株距的精确控制。由于每个株距调控单元的四个角对应的相邻边都是可围绕该角(交叉顶点)相对转动1-180度,使得任意相邻两个共享的交叉顶点之间的距离(播种孔距)可以从零调整到株距调控单元的边长的二倍之间。比如边长为10cm,那么可以实现0-20cm之间的任意株距。本技术中,须采用硬质杆状材料,确保其中任何一个株距调控单元中任何一个内角角度的调整都能够带动其余株距调控单元做出相同角度的调整。在一些优选方案中,如图2和3所示,还包括打孔棒限位孔5,所述打孔棒限位孔5设置在每个株距调控单元的相同部位上以确保所有相邻的播种孔间距相等。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打孔棒限位孔5设置在所述共享的交叉顶点21的中心,如图3所示。依据所述限位孔往土壤中打播种孔,确保打孔位置精确。在一些优选方案中,本技术还包括具有刻度的打孔棒,用于在所述打孔棒限位孔对应的田间位置打预定深度的播种孔。在本技术中所述硬质杆状材料在任一交叉顶点的连接都为可转动连接,优选地,采用活动螺栓22连接来实现可转动连接。在一些优选方案中,在构成任意交叉顶点的两根所述硬质杆状材料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41,用于分别固定株距限制杆4的两端从而固定调整好的所述夹角。在构成任意交叉顶点的两条硬质杆状材料上设置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当调整到预定的播种孔距之后,通过采用一根与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相匹配的株距限制杆来将夹角角度固定下来从而固定调好的播种孔距。在该优选方案中,株距限制杆是独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株距限制杆4,并且其中一个所述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41采用活动螺栓,用于将所述株距限制杆4的一端固定在一根硬质杆状材料1上作为固定端;另一个所述株距限制杆固定部件41为株距限制螺栓,用于临时固定所述将株距限制杆的自由端。在该优选方案中,株距限制杆为本技术的一个部件,一端固定,一端为自由端,根据所调整的角度,固定株距限制杆自由端不同的区段。优选地,所述株距调控单元的边长为5-15厘米。可以调整的播种孔距在4-30厘米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具有平面等边四边形形状的多个株距调控单元;所述株距调控单元包括四根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四条边以及四个交叉顶点;所述多个株距调控单元在对角线连线上以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所述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所述株距调控单元之间共享一个所述交叉顶点,且在共享的交叉顶点伸出的分属于两个株距调控单元的四条边是由两根硬质杆状材料交叉形成;构成任一所述交叉顶点的两根硬质杆状材料可绕所述交叉顶点相对转动从而形成1‑180度之间的夹角;通过调整所述夹角的角度来精确调控相邻共享的交叉顶点之间的间距,作为播种孔孔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精确调控播种孔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具有平面等边四边形形状的多个株距调控单元;所述株距调控单元包括四根硬质杆状材料构成的四条边以及四个交叉顶点;所述多个株距调控单元在对角线连线上以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所述串联方式线性连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所述株距调控单元之间共享一个所述交叉顶点,且在共享的交叉顶点伸出的分属于两个株距调控单元的四条边是由两根硬质杆状材料交叉形成;构成任一所述交叉顶点的两根硬质杆状材料可绕所述交叉顶点相对转动从而形成1-180度之间的夹角;通过调整所述夹角的角度来精确调控相邻共享的交叉顶点之间的间距,作为播种孔孔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孔棒限位孔,所述打孔棒限位孔设置在每个株距调控单元的相同位置以确保在所有相邻的播种孔孔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棒限位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宏亮陈晓露张正黄建平王瑞姚庆陈建伟西尔娜依刘易
申请(专利权)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