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10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包括板架,所述板架左端设置斜拉杆,所述斜拉杆左端设置固定孔;所述板架底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前助力轮、施肥管、松土钩耙、土沟拉犁、播种管、浇水管、盖土钩耙和后助力轮;所述板架顶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肥料箱、种子箱和水箱,所述肥料箱、所述种子箱和所述水箱顶部均设置加料口、表面均设置观察窗;所述施肥管上端连接所述肥料箱底部,所述播种管连接所述种子箱底部,所述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底部;所述松土钩耙下端耙头倾斜设置,所述盖土钩耙下端耙头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播种质量好,播种效率高,同时实现了施肥浇水等完整播种流程,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播种机是种子播种的一种农作物播种器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目前,在进行农作物播种时,一般先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松散和整理,然后再用施肥机和播种机分别进行施肥、播种作业。由于这些机械的功能单一,旋耕、施肥、播种作业大都是单独进行,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并且机械进地的次数多,压实土壤,损伤作物,而且增大了作业成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行业内采用了能够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的一体化播种机,但是现有的一体化播种机虽然实现了播种和施肥一体化,但是由于这些播种机受结构限制,使得有的播种机施肥、播种不能很好地分开作业,出现化肥烧种烧苗的现象;导致播种精度低、空穴率高,这样即浪费了种子,又增加了间苗、补苗的工作;有的播种机的播种器不能根据籽粒大小需要随意进行调节,影响田间作业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播种质量差的问题,同时完善了播种流水线,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包括板架,所述板架左端设置斜拉杆,所述斜拉杆左端设置固定孔;所述板架底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前助力轮、施肥管、松土钩耙、土沟拉犁、播种管、浇水管、盖土钩耙和后助力轮;所述板架顶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肥料箱、种子箱和水箱,所述肥料箱、所述种子箱和所述水箱顶部均设置加料口、表面均设置观察窗;所述施肥管上端连接所述肥料箱底部,所述播种管连接所述种子箱底部,所述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底部;所述松土钩耙下端耙头倾斜设置,所述盖土钩耙下端耙头水平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施肥管和所述播种管下端均设置倾斜管和网筛。更进一步地,所述施肥管下端的所述网筛的筛孔孔径大于或等于颗粒状肥料粒径,播种管下端的所述网筛的筛孔孔径大于或等于种子的最大半径。更进一步地,所述松土钩耙和所述盖土钩耙的耙齿呈排且每排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所述盖土钩耙的耙齿长度小于所述松土钩耙的耙齿长度。更进一步地,所述土沟拉犁下端设置犁刀,所述土沟拉犁下端的圆弧面中心线在圆弧面右侧。更进一步地,所述浇水管下端设置花洒头。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播种质量高,对土地土壤的机械损害小,利于农作物生长。2、大大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施肥、拉土沟、播种、浇水、盖土一次即可,无需过多繁杂的作业流程,大大节省了农耕时间。3、设置有观察窗,便于观察肥料、种子和水的余量,提醒用户及时加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板架;2-斜拉杆;3-固定孔;4-前助力轮;5-施肥管;6-松土钩耙;7-土沟拉犁;8-播种管;9-浇水管;10-盖土钩耙;11-后助力轮;12-肥料箱;13-种子箱;14-水箱;15-加料口;16-观察窗;17-倾斜管;18-网筛;19-犁刀;20-花洒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包括板架1,板架1左端设置斜拉杆2,斜拉杆2左端设置固定孔3;板架1底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前助力轮4、施肥管5、松土钩耙6、土沟拉犁7、播种管8、浇水管9、盖土钩耙10和后助力轮11;板架1顶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肥料箱12、种子箱13和水箱14,肥料箱12、种子箱13和水箱14顶部均设置加料口15、表面均设置观察窗16;施肥管5上端连接肥料箱12底部,播种管8连接种子箱13底部,浇水管9连接水箱14底部;松土钩耙6下端耙头倾斜设置,盖土钩耙10下端耙头水平设置;施肥管5和播种管8下端均设置倾斜管17和网筛18;施肥管5下端的网筛18的筛孔孔径大于或等于颗粒状肥料粒径,播种管8下端的网筛18的筛孔孔径大于或等于种子的最大半径;松土钩耙6和盖土钩耙10的耙齿呈排且每排之间相互交错布置,盖土钩耙10的耙齿长度小于松土钩耙6的耙齿长度;土沟拉犁7下端设置犁刀19,土沟拉犁7下端的圆弧面中心线在圆弧面右侧;浇水管9下端设置花洒头20。使用时,将肥料箱12、种子箱13、水箱14中分别加入适量肥料、种子和水,耕地车或耕地牲畜上的牵引绳穿过固定孔3固定连接。前助力轮4和后助力轮11利于在农地里拉动板架1,施肥管5用于施肥,肥料从施肥管5下端的网筛18中均匀撒下;松土钩耙6用于松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土沟拉犁7用于拉出埋种子的土沟,比如种蒜苗;播种管8用于播种,浇水管9用于给刚埋下的种子适量浇水,花洒头20便于均匀浇水;盖土钩耙10用于在种子上盖上一层薄土,利于种子发芽生长。施肥播种浇水过程一次解决,利于提高施肥播种效率,因而提高农业生产作业效率。观察窗16便于观察肥料、种子和水的余量,提醒用户及时加料。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包括板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1)左端设置斜拉杆(2),所述斜拉杆(2)左端设置固定孔(3);所述板架(1)底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前助力轮(4)、施肥管(5)、松土钩耙(6)、土沟拉犁(7)、播种管(8)、浇水管(9)、盖土钩耙(10)和后助力轮(11);所述板架(1)顶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肥料箱(12)、种子箱(13)和水箱(14),所述肥料箱(12)、所述种子箱(13)和所述水箱(14)顶部均设置加料口(15)、表面均设置观察窗(16);所述施肥管(5)上端连接所述肥料箱(12)底部,所述播种管(8)连接所述种子箱(13)底部,所述浇水管(9)连接所述水箱(14)底部;所述松土钩耙(6)下端耙头倾斜设置,所述盖土钩耙(10)下端耙头水平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播种一体化设备,包括板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1)左端设置斜拉杆(2),所述斜拉杆(2)左端设置固定孔(3);所述板架(1)底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前助力轮(4)、施肥管(5)、松土钩耙(6)、土沟拉犁(7)、播种管(8)、浇水管(9)、盖土钩耙(10)和后助力轮(11);所述板架(1)顶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肥料箱(12)、种子箱(13)和水箱(14),所述肥料箱(12)、所述种子箱(13)和所述水箱(14)顶部均设置加料口(15)、表面均设置观察窗(16);所述施肥管(5)上端连接所述肥料箱(12)底部,所述播种管(8)连接所述种子箱(13)底部,所述浇水管(9)连接所述水箱(14)底部;所述松土钩耙(6)下端耙头倾斜设置,所述盖土钩耙(10)下端耙头水平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播种一体化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刘萌高柯赵雄成王世祥颜云管学和
申请(专利权)人:和县德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