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凝式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式锅炉,尤其涉及一种围绕潜热热交换器的壳体的组装结构简单的冷凝式锅炉。
技术介绍
最近生产的锅炉为了提高热效率而具有由吸收产生于燃烧室的燃烧气体的显热的显热热交换部以及从在显热热交换部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吸收余热及潜热的潜热热交换部构成的热交换器,这种方式的锅炉被称为冷凝式锅炉。作为对这种冷凝式锅炉的现有技术,公开了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067760号“向上燃烧式冷凝式锅炉的热交换器”。上述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067760号中,围绕潜热热交换部的外部的壳体为了耐高温而通过将由金属材质成型的多个壳体彼此焊接或用安装部件结合的方式制造。但是,这种现有技术的潜热热交换部的壳体全都由金属材质形成,因此重量较重且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通过将由金属形成的壳体彼此焊接并用安装部件结合的方式形成,因此存在结合结构复杂且整个装置的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并且,潜热热交换部的壳体由多个部件彼此结合的结构形成,因此存在难以维持气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围绕潜热热交换器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式锅炉,包括:燃烧器(10);显热热交换部(20),吸收在所述燃烧器(10)产生的燃烧热;潜热热交换部(30),吸收在所述显热热交换部(2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中包含的水蒸气的潜热,其中,所述潜热热交换部(30)包括:潜热热交换器(100),用于与在内部流动的制热水进行热交换而吸收所述潜热;第一壳体(200),形成有使在所述显热热交换部(2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流入的燃烧气体流入口(201),并以围绕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的后方部的方式由金属材质形成;第二壳体(300),形成有使在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排出的燃烧气体排出口(351),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5 KR 10-2014-01654121.一种冷凝式锅炉,包括:燃烧器(10);显热热交换部(20),吸收在所述燃烧器(10)产生的燃烧热;潜热热交换部(30),吸收在所述显热热交换部(2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中包含的水蒸气的潜热,其中,所述潜热热交换部(30)包括:潜热热交换器(100),用于与在内部流动的制热水进行热交换而吸收所述潜热;第一壳体(200),形成有使在所述显热热交换部(2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流入的燃烧气体流入口(201),并以围绕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的后方部的方式由金属材质形成;第二壳体(300),形成有使在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完成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排出的燃烧气体排出口(351),并以围绕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的前方部的方式由合成树脂成型,结合于所述第一壳体(2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00)形成为上部被堵住的形状,以使通过所述燃烧气体流入口(201)流入的向上流动的燃烧气体转换成向下流动的燃烧气体,所述第二壳体(300)在上部形成有所述燃烧气体排出口(351),以使在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完成热交换的向下流动的燃烧气体转换成向上流动的燃烧气体,所述潜热热交换器(100)由多个薄板接合而构成,以使所述燃烧气体的流动变成相对于垂直线而倾斜的向下流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200)的第一壳体结合面(221a、221b、221c、221d)与第二壳体(300)的第二壳体结合面(321a、321b、321c、321d)之间夹设有壳体密封件(610),在所述第一壳体结合面(221a、221b、221c、221d)和第二壳体结合面(321a、321b、321c、321d)分别形成有用于设置安装部件的第一壳体结合孔(222a、222b、222c、222d)及第二壳体结合孔(322a、322b、322c、322d),所述第一壳体结合面(221a、221b、221c、221d)、壳体密封件(610)及第二壳体结合面(321a、321b、321c、321d)借助所述安装部件而被紧贴地结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在围绕所述第二壳体(300)的燃烧气体排出口(351)的排气部主体(350)结合有能够根据排气烟道的直径而更换的排气接头(40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式锅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亨敏,赵成喆,
申请(专利权)人: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