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机构及带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787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定于接头(31、41)的开口平带(10),其中,在该平带(10)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11、12)形成有与在所述接头(31、41)形成的多个凹部(33、43)卡合的多个凸部(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平带、带机构、带升降机构、安装方法及平带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搬送物的搬送中使用的平带等。
技术介绍
动力传递或物品搬送所使用的平带或齿形带中,除了环状的环形带之外,还存在具有两端部的开口带(参照图13(A))。环状的环形带在圆筒状的模型上成形为圈状,相对于此,具有两端部的开口带通过挤压成形等能够连续成形,因此能够自由地选定带的长度。作为该具有两端部的开口带的使用例,存在如下的机构:装配有将齿形带的开口带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且在端部间具有能够与齿形带的齿卡合的齿轮的台车等,使该台车等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运动的机构(参照图13(B));将开口带的两端部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使该连接构件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运动的机构(参照图13(C))等。作为开口带的其他的使用例,存在图14所示那样的升降搬送装置500。在该升降搬送装置500中,使用的是将开口类型的平带100与开口类型的齿形带200组合的带机构,该开口类型的平带100悬吊于在上方配置的平带轮510,该开口类型的齿形带200与在下方配置的齿形带轮520的齿啮合。在这样的带机构中,将平带100与齿形带200的各两端通过接头部分310、410进行固定、连结而成为圈状。并且,齿形带200的齿与齿形带轮520的齿啮合,通过与作为驱动带轮的齿形带轮520的旋转、逆旋转驱动同步而向带机构传递动力,使固定于2条带机构的货台550上载放的搬送物560上下升降。在上述带机构中,将平带100与齿形带200的各两端通过接头部分310、410进行固定时,在齿形带200的情况下,如图15(A)所示,使齿形带200的齿部201与在接头部分310、410的固定配件202形成的齿部203啮合而进行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这种情况下,齿形带200的齿部201与固定配件202的齿部203啮合,因此在齿形带200难以产生滑动。另一方面,在平带100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通过平板状的固定配件204进行固定时(例如,专利文献2),平带100与固定配件204不啮合,因此在接头部分310、410,平带100可能会滑动。因此,为了抑制将平带固定于接头时的滑动,如图16所示,有在卷芯102卷缠平带101并通过螺栓等(例如,螺钉103及螺栓104)将平带101与金属罩壳体105固定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3)。这种情况下,相应于在卷芯102卷缠平带101而摩擦力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将平带101固定于接头部分310、410时的滑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昭61-08215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实开昭52-13348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08-40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卷芯卷缠平带的方法中,至少需要卷芯的直径量的空间,包含卷芯的金属罩壳体(接头)大型化,从省空间、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为不适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也考虑减小卷芯的直径来实现省空间化的情况,但是在减小卷芯的直径的情况下,卷缠于卷芯的平带的曲率变大。为了增大平带的曲率,不得不使为了加强而沿周长方向埋设于平带的芯体变小(变细),从而平带的强度下降。由此,在减小卷芯的直径方面存在极限。因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将平带固定于接头时的滑动且能够紧凑化的平带等。【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是固定于接头的开口平带,其中,在该平带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形成有与在所述接头形成的多个凹部卡合的多个凸部。根据上述结构,上述平带使在两端部形成的多个凸部与在接头形成的多个凹部卡合而固定于接头,因此能够将平带牢固地固定于接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以上述的平带为基础,其中,所述平带具有:平状的带主体部;及在所述带主体部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设置的所述多个凸部,所述带主体部通过热塑性聚氨酯成形,且沿周长方向埋设有芯体。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平带的耐久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以上述的平带为基础,其中,所述平带具有:平状的带主体部;及在所述带主体部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设置的所述多个凸部,所述凸部通过与所述带主体部相同的原材料成形。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与带主体部相同的原材料来成形凸部,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是绕挂于平带轮与在外周设置有多个齿部的齿形带轮之间的带机构,其中,该带机构包括上述的所述平带、n-1个其他的开口带(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及n个接头,所述平带的一端与第一接头的一端卡合,第一其他的开口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卡合,以下同样地第n-1其他的开口带的一端与第n-1接头的另一端卡合,该第n-1其他的开口带的另一端与第n接头的一端卡合,所述平带的另一端与该第n接头的另一端卡合,从而形成圈,所述n-1个其他的开口带分别是独立的平带或齿形带,从由所述平带及所述n-1个其他的开口带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带在至少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齿形带轮的所述多个齿部啮合的多个凸部,与所述平带卡合的第一接头的一端及第n接头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平带的多个凸部卡合的多个凹部。根据上述结构,在将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与开口齿形带连接成圈状时,使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的两端部形成的凸部与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所卡合的接头形成的凹部分别卡合,由此能够将平带与齿形带牢固地连接成圈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的凸部和与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卡合的接头的凹部都为多个,因此通过挪动凸部与凹部卡合的位置,能够对圈状的带机构的周长进行微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是绕挂于多个带轮之间的带机构,其中,该带机构包括上述的所述平带及1个接头,所述平带的一端与所述接头的一端卡合,所述平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卡合,从而形成圈,与所述平带卡合的所述接头的一端及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平带的多个凸部卡合的多个凹部。根据上述结构,在使开口平带为圈状时,使在平带的两端部形成的多个凸部与在接头形成的多个凹部卡合而将平带固定于接头,因此能够将平带的两端部牢固地固定于接头。另外,平带的凸部和接头的凹部分别为多个,因此通过挪动凸部与凹部卡合的位置而能够对圈状的带机构的周长进行微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以上述带机构为基础,其中,n可以为2。根据上述n为2的结构,在将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与开口齿形带连接成圈状时,使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和齿形带的各自的两端部形成的凸部与在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形成的凹部分别卡合,由此能够将平带与齿形带牢固地连接成圈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及齿形带的凸部和与本专利技术的开口平带卡合的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的凹部都为多个,因此,通过挪动凸部与凹部卡合的位置而能够对圈状的带机构的周长进行微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以所述带机构为基础,其中,所述接头中的至少一个接头能够在带机构的周向上分离,所述接头中的至少一个接头可以是一端和另一端由其他构件连结的接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将上述带机构设置在多个带轮之间。而且,能够对应于设置的带轮的结构而容易地调整带的周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是带升降机构,具备:绕挂于平带轮与在外周设有多个齿部的齿形带轮之间的上述的带机构;所述平带轮;及所述齿形带轮,所述平带轮是从动带轮,所述齿形带轮是配置在比所述平带轮靠下方处的驱动带轮,所述带机构的所述平带绕挂于所述平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201580059966.html" title="带机构及带升降机构原文来自X技术">带机构及带升降机构</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带,是固定于接头的开口平带,其中,在该平带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形成有与在所述接头形成的多个凹部卡合的多个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31 JP 2014-222612;2015.10.27 JP 2015-210761.一种平带,是固定于接头的开口平带,其中,在该平带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形成有与在所述接头形成的多个凹部卡合的多个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带,其中,所述平带具有:平状的带主体部;及在所述带主体部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设置的所述多个凸部,所述带主体部通过热塑性聚氨酯成形,且沿周长方向埋设有芯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带,其中,所述平带具有:平状的带主体部;及在所述带主体部的至少一侧的面的两端部设置的所述多个凸部,所述凸部通过与所述带主体部相同的原材料成形。4.一种带机构,绕挂于平带轮与在外周设置有多个齿部的齿形带轮之间,其中,该带机构包括一个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带、n-1个其他的开口带及n个接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平带的一端与第一接头的一端卡合,第一其他的开口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卡合,以下同样地第n-1其他的开口带的一端与第n-1接头的另一端卡合,该第n-1其他的开口带的另一端与第n接头的一端卡合,所述平带的另一端与该第n接头的另一端卡合,从而形成圈,所述n-1个其他的开口带分别是独立的平带或齿形带,从由所述平带及所述n-1个其他的开口带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带在至少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齿形带轮的所述多个齿部啮合的多个凸部,与所述平带卡合的第一接头的一端及第n接头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平带的多个凸部卡合的多个凹部。5.一种带机构,绕挂于多个带轮之间,其中,该带机构包括1个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带及1个接头,所述平带的一端与所述接头的一端卡合,所述平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卡合,从而形成圈,与所述平带卡合的所述接头的一端及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平带的多个凸部卡合的多个凹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机构,其中,n为2。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机构,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荣树
申请(专利权)人: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