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456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气泡去除装置,该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气泡去除装置能够有效去除具有过滤器的油墨存储室内的残留气泡并且能够减少来自喷嘴的废弃油墨量,该技术问题通过如下手段解决:将油墨存储室(41)隔着过滤器(42)分为上游侧油墨室(411)和下游侧油墨室(412),在上游侧油墨室(411)的上部设置第一油墨端口(44)及第二油墨端口(45),在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上部以不经由过滤器(42)的方式设置第三油墨端口(46),关闭第三油墨端口(46)的流路,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的油墨从第二油墨端口(45)排出而去除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气泡,接着,关闭第二油墨端口(45)的流路,使油墨从第一油墨端口(44)经由过滤器(42)向下游侧油墨室(412)流动,使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而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体涉及能够有效去除具有过滤器的油墨存储室内的残留气泡并且能够减少来自喷嘴的废弃油墨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喷墨头多为喷嘴面朝下使用,因此当在油墨初期导入时向喷墨头内流入了气泡、或者从喷嘴卷入了气泡的情况下,会导致在与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内的顶面残留气泡。作为其对策,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使油墨从喷墨头的液流入口向液流出口循环,能够将油墨存储室内的气泡从配置在较高的位置的液流出口排出。但是,为了伴随高分辨率而排出小的油墨滴,喷嘴也小径化,即使是细微的废物、气泡都可能发生喷嘴堵塞,引起排出不良。因此,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在油墨存储室内设置用于去除废物等的过滤器并且在过滤器的上部设置经由接头部件与外部连通的油墨排出流路,能够防止因废物等堵塞喷嘴的排出不良。然而,由于油墨存储室隔着过滤器而被分为上游侧和下游侧,因此不能充分地去除比过滤器靠近压力室的下游侧残留的气泡。因此,出现了一种通过关闭接头部件的端口并使油墨从油墨流入端口加压流入,由此将油墨与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18 JP 2014-1903131.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及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打开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从该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将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存在的气泡去除。3.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接着,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接着,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打开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从该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将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存在的气泡去除。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设为PMN,将所述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设为RF时,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PMN+RF的关系。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7-RF的关系。7.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有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有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存储经由送液泵向所述油墨存储室供给的油墨的油墨罐,该油墨罐经由第一油墨供给管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接,并且经由第一油墨排出管及第二油墨排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及第三油墨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油墨供给管、所述第一油墨排出管及所述第二油墨排出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阀、第二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比江岛一树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