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插入血管系统中的导管的导鞘,其包括连接阀(2)和具有近侧部分(4)和远侧部分(5)的插入管(3),所述远侧部分(5)与近侧部分(4)相比具有减小的直径,并且为了使插入管(3)的直径能可逆地改变,插入管(3)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扩张元件,扩张元件具有被设计为预定断裂点的切口(11,11′,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扩张的导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插入血管系统中的导管的导鞘,所述导鞘包括连接阀和具有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的插入管,所述远侧部分与近侧部分相比具有减小的直径。
技术介绍
使得能够访问血管系统的导鞘是已知的。对于血管内治疗,如果必须将导管插入到脉管系统中而借助于导管将植入物或医疗器械送入血管系统中,则需要导鞘。这种导鞘通常由塑料材料构成,例如聚四氟乙烯或其它氟化聚烯烃。除了为导管提供通路之外,这种类型的导鞘还可以具有其他进入装置,例如,其可以用于引入或抽吸流体。在血管内治疗期间经常需要将不同尺寸或直径的各种医疗装置接连引入脉管中。通常,通过导丝引入微导管被认为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例如为了扩张血管、抽出凝块或植入大口径支架而需要用到较大口径的导管的情况下则会遇到问题。一方面,大口径导鞘或插入辅助装置难以操纵,而另一方面,当被取出时,它们经常导致插入区域中的脉管壁和组织的损伤。已经证实使用内径可以适合于相关任务或目的的导鞘,即也适合于容纳大口径的导管且还能调整其本身以适应这种大尺寸导管的鞘,是有利的。然而,若导管已经扩张以适合所需直径的导鞘,而在已经被取出之后仍保持该扩张的直径,则可能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由于这个原因,期望能够具有如此的导鞘,其能调整其本身以适应在给定情况下所需的相关导管尺寸,但在取出导管之后,所述导鞘能减小成最初设置的直径。在治疗完成之后,这样的导鞘可以相当容易地回收并且仅具有最小的造成血管系统受伤的风险。该目的通过提供一种最初在上面所提及的类型的导鞘来实现,所述导鞘具有插入管,插入管能使其直径可逆地改变并且具有纵向延伸的扩张元件,被设计为预定断裂点的切口布置在扩张元件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被放置在血管系统中的导管的导鞘设置有公共的连接阀和插入管。在连接阀的区域中,可以布置一个或几个附加入口,其优选地通过鲁尔锁来保护。插入管分成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近侧部分的直径大于远侧部分的直径,远侧部分的直径使得常规的小口径导管能够通过。当放置就位时,导鞘的近侧部分位于入口区域中,而设计成提供所需柔性的导鞘的远侧部分完全或其主要部分位于血管系统中。为了便于放置过程,导鞘的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是锥形设计的。为了能够在完成将导鞘放入和将导丝插入血管系统中之后引入大口径导管,在插入管中设置多个纵向延伸的切口,所述切口用于可逆地改变管直径。所述切口设计成使得它们能够调整以适应较大口径的导管,并且在导管被取出之后使插入管减小到其原始直径。在扩张状态中,插入管的直径相对于其减小状态可以增加200%或更多。切口设计成使得当插入较大口径的导管时,它们被撕开,即它们设计成用作预定断裂点。为此,切口优选地穿透到插入管的壁厚度中直到大约25~95%。切口可以布置在内侧或外侧上;然而,优选将它们布置在外侧上。通常,在壁厚度的大约60至90%之间的切口深度被认为是足够的。特别是在其远侧部分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导鞘设置有扩张元件。在任何情况下,扩张元件还布置在位于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之间的优选为锥形的过渡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扩张元件在插入管的圆周上均匀间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扩张元件以切口的形式提供,然而,切口不在插入管的远侧部分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特别地,插入管设置有两种类型的切口,其中第一切口从近侧延伸到远侧并且终止于插入管的远端之前,而从远端朝向近侧延伸的第二切口仅在插入管的远侧区域上延伸。第二切口可以以完全贯穿壁的狭槽的形式提供。以这种方式,导鞘的远侧部分分成近侧区域和远侧区域,其中远侧区域表示第二切口贯穿的区域,而近侧区域被理解为在近侧连接到插入管的近侧部分的区域。对于第一切口也在远侧区域内延伸的长度部分,第一切口优选地也以狭槽的形式提供。第一和第二切口交替地布置在插入管的远侧区域中。这种布置使得插入管的远侧区域中的第二狭槽能在扩张的状态中形成曲折的网状结构的圆周冠部,其类似于扩张时在血管内支架中的网状结构的曲折结构。认为有利的是,在大约在第二切口终止的位置,即在插入管的远侧区域开始的位置处,布置第一切口中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大致类似细长菱形的形状。该开口起到便于插入管扩张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变型,扩张元件是设置在插入管表面中的切口,所述切口沿纵向方向在内侧和外侧上交替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切口的深度范围在插入管的壁厚度的50%至80%之间,优选地在大约65至75%之间。这种构造的切口使得当大口径导管被推动通过插入管时,能够实现插入管的手风琴式的加宽。管加宽的量取决于壁厚度、切口的深度和切口的间距。这种切口可以在插入管的远侧部分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然而,如替代方案所提供的,切口可以仅布置在插入管的近侧区域中,而在远侧区域中使用如上所述的狭槽的布置,根据该布置,狭槽在插入管的扩张状态中形成曲折的网状结构的圆周冠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插入管的近侧区域中形成的切口的数量可以显著高于布置在远侧区域中的狭槽的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变型,还在插入管的近侧区域中以狭槽的形式提供扩张元件的切口,所述狭槽完全切穿插入管的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入大口径导管,插入管也可以适当地加宽。然而,当应用该变型时应当注意,当将导鞘插入血管系统中时,在插入阶段期间必须采取足够的密封措施,因为这些槽不能有效地密封系统。附图说明通过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表示处于非扩张状态中的本专利技术的导鞘;图2表示处于扩张状态中的图1中所示的导鞘;图3表示处于非扩张状态中的插入管的远侧区域;图4表示处于扩张状态中的插入管的远侧区域;图5表示在插入导管的情况下处于扩张状态中的插入管。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由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有连接阀2和插入管3的导鞘1。插入管3本身被分成具有固定直径的近侧部分4和由于布置了扩张元件而具有可变直径的远侧部分5。此外,插入管3的远侧部分5被分成远侧区域7和位于近侧部分4上方并邻近近侧部分4的近侧区域7′。以这种方式,插入管的近侧和远侧区域补足为远侧部分5。在插入管的远侧部分中具有与网状结构8一起的纵向延伸切口11,切口11均匀分布在插入管3的圆周上。切口11也布置在具有锥形形状的过渡区域6中,在被认为形成远侧部分5的一部分的过渡区域6中,近侧部分4的内径和外径减小成远侧区域5的内径和外径。切口11表示从远侧部分5的近端恰好延伸到远侧部分5的远端之前的第一切口。在远侧区域7中,切口11优选地设计为狭槽11′的形式。在第一切口11和11′之间的远侧区域7中,具有也设计为狭槽形式的第二切口12,它们也有规律地间隔开并且从远端10开始在整个远侧区域7上延伸。在远侧区域7中的第一和第二切口的交替布置允许形成占据整个远侧区域7的曲折网状结构的冠部。在插入管3的远端10处,网状结构被倒圆以便防止损伤。在图2中示出了根据图1的导鞘1的扩张状态。位于网状结构8和9之间的切口11,11′和12扩张并延伸到紧靠插入管3的远端10前方之处。在插入管3的远侧区域7中,网状结构加宽以形成网状结构的曲折冠部,其中位于第二切口12之间的单独网状结构具有V形构造。在插入管3的过渡区域6中,扩张的切口11逐渐变细,直到达到近侧部分4的正常直径。然而如图1中所示处于非扩张状态中的切口11还未完全切穿近侧区域7′中的管壁,如图2中所示处于扩张状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插入血管系统中的导管的导鞘,所述导鞘包括连接阀(2)和具有近侧部分(4)和远侧部分(5)的插入管(3),所述远侧部分(5)与所述近侧部分(4)相比具有减小的直径,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插入管(3)的直径能可逆地改变,所述插入管(3)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扩张元件,所述扩张元件具有被设计为预定断裂点的切口(11,11′,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6 DE 102014014015.61.用于插入血管系统中的导管的导鞘,所述导鞘包括连接阀(2)和具有近侧部分(4)和远侧部分(5)的插入管(3),所述远侧部分(5)与所述近侧部分(4)相比具有减小的直径,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插入管(3)的直径能可逆地改变,所述插入管(3)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扩张元件,所述扩张元件具有被设计为预定断裂点的切口(11,1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鞘,其特征在于,切口(11,11′,12)布置在所述插入管(3)的所述远侧部分(5)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1,11′,12)在所述插入管(3)的圆周上均匀间隔开。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1,11′,12)至少部分地设计成狭槽的形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鞘,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3)的远侧部分(5)中的第一切口(11,11′)和第二切口(12),其中所述第一切口(11,11′)从近侧延伸到远侧,并且所述第二切口(12)从远端朝向近侧延伸,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切口(11,11′)和所述第二切口(12)之间的区域构成等宽的网状结构(8,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11′)和所述第二切口(12)交替地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奥布拉多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宾利英诺美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