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40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椅子(1)将构成椅座(11)的骨架的椅座框架(14)和构成连结腿(13)的骨架的腿框架(15)一体结合。利用具有弹性的一体的模树脂(16)包覆椅座框架(14)和腿框架(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椅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在公共设施的等候室等中使用的椅子。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213598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作为在公共设施的等候室等中使用的椅子,已知有在大致水平延伸的支承杆上排列设置多个并排的具有椅座的椅子主体而形成的椅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椅子中,利用一对椅腿大致水平地支承截面呈矩形的支承杆,通过焊接、螺栓连结将椅子主体固定在该支承杆的长度方向上的适当部位。椅子主体的金属制连结腿(托架)固定在构成椅座骨架的椅座框架的下表面。此外,将形成在椅子主体的连结腿的下端区域中的嵌合凹部嵌合于支承杆的大致上半部,在该状态下,通过焊接、螺栓连结将椅子主体固定于支承杆。此外,椅子主体具有互相固定在一起的椅座和靠背,椅座和靠背均在框架上安装有弹簧、缓冲材料,缓冲材料的外侧被表皮材料包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椅子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椅子一样,在将连结腿的嵌合凹部嵌合于截面呈矩形的支承杆的状态下进行固定,连结腿呈水平截面积自下端部朝向与椅座的侧部框架连接的上端部圆滑渐增的形状。此外,侧部框架和连结腿由同样的刚体形成,二者利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螺栓互相结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53788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第52599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这样的椅子的外观,有时期望形成从椅子主体到连结腿的区域朝向支承杆圆滑连续的设计。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椅子中,采用了如下构造,即金属制连结腿自椅子主体的椅座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该连结腿的下端区域以嵌合状态结合于支承杆,因此,难以将从椅座到连结腿的区域做成具有连续性的形状。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椅子中,连结腿呈水平截面积自下端部朝向与椅座的侧部框架连接的上端部圆滑渐增的形状。此外,侧部框架和连结腿由同样的刚体形成,二者利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螺栓互相结合。因此,能够使从椅座到连结腿的区域具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性。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椅子的情况下,连结腿的块体的体积变大,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而且,由于侧部框架和连结腿都是刚体,因此,当在椅座的侧部框架施加使其向宽度方向侧方位移的力(振动等)时,牢固地连结二者的连结部(螺栓)上会作用有很强的剪切应力,可能使连结部变得容易经时老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不使制造成本高涨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在从椅座到连结腿的区域具有连续性的椅子。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椅子包括椅子主体和支承杆,该椅子主体具有支承落座者的臀部的椅座和自椅座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连结腿,所述支承杆大致水平延伸,用来固定连结腿的下端区域,其中,构成椅座的骨架的椅座框架和构成连结腿的骨架的腿框架一体结合,椅座框架和腿框架被具有弹性的一体的模树脂(moldedresin)所包覆。由此,通过使从椅座到连结腿的外观在形状上连续,并且在质感上也相同,能够获得在形状上和质感上都具有连续性的椅子。此外,腿框架被与椅座连续的具有弹性的模树脂大致无隙间地包覆,因此,能够提高连结腿的刚度,并利用模树脂抑制连结腿的振动、异常噪音的发生等。因此,本申请的连结腿具有腿框架,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进行制造,而且,能够抑制连结腿的刚度下降以及振动、异常噪音的发生。也可以在连结腿的下端区域设有与支承杆嵌合的嵌合凹部,在嵌合凹部的至少底部,腿框架露出而未被模树脂包覆,连结腿在将嵌合凹部嵌合于支承杆的状态下用嵌合凹部和支承构件夹持支承杆,并将支承构件连结固定于腿框架,从而固定于支承杆。在该情况下,嵌合凹部的露出腿框架的底部直接抵接于支承杆,因此,连结腿准确且稳定地被定位于支承杆。优选腿框架的下部区域以在连结固定支承构件时与腿框架和支承构件的支撑面都接触的方式包覆有模树脂。在该情况下,当使用时在椅子主体作用有不均衡的负荷时等,模树脂在其与支承构件的支撑面之间弹性变形,抑制椅子主体的晃动。椅子主体还具有支承落座者的背部的靠背,在靠背中,构成靠背的骨架的靠背框架被具有弹性的模树脂所包覆。此外,在椅子主体的靠背框架的下缘和椅座框架的后缘,设有未被模树脂包覆的互相抵接的抵接面。此外,在包覆椅座框架的后缘部的下表面的模树脂,设有在椅座的背面侧开口的连结作业孔,靠背框架和椅座框架在使抵接面对接的状态下利用连结作业孔连结固定在一起。在该情况下,不仅是椅座框架和腿框架,靠背框架也被模树脂所包覆,因此,能够使从靠背到椅座、连结腿的区域呈现连续的外观。此外,连结靠背框架和椅座框架的连结构件的头部位于在椅座的背面侧开口的连结作业孔内,因此,连结构件不易从外部被看见,使得外观更加良好。也可以构成为,抵接面以上部倾向椅座的前方侧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连结固定靠背框架和椅座框架的连结构件的轴指向与抵接面的倾斜大致正交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由于连结固定靠背框架和椅座框架的连结构件的轴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因此,在使用椅子主体时落座者靠在靠背上时,连结构件的轴上不易作用有剪切方向的分力。因此,能够确保连结构件的强度。也可以构成为,靠背框架和椅座框架的抵接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比连结腿的伸出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靠背框架和椅座框架至少在比连结腿的伸出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上互相连结固定在一起。在落座时,通常,在比连结腿的伸出位置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在椅座和靠背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但是,在该构造的情况下,椅座和靠背至少在比连结腿的伸出位置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连结固定在一起,因此,该连结固定部上不易作用有较大的负荷。因此,在采用该构造的情况下,椅座和靠背之间不易发生错位。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椅座框架和腿框架被具有弹性的一体的模树脂所包覆,能够在不使制造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使从椅座到连结腿的区域在形状上和质感上都具有连续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主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主体的骨架部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主体的与图3的IV-IV剖面对应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主体的椅座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主体的与图3的VI-VI剖面对应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整体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是在等候室等中使用的长椅,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直线延伸的截面呈矩形的支承杆2上支承固定有多个椅子主体10(椅子单体)。支承杆2在长度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安装有椅腿3A、3B、3C,通过该椅腿3A、3B、3C被设置于地面上。此外,支承杆2要支承多个椅子主体10和落座者的重量,因此由刚度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安装于支承杆2上的椅子主体10均为相同构造。因此,下面仅以1个椅子主体10以及该椅子主体10和支承杆2之间的安装部的构造为代表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情况下,在各椅子主体10的两侧配置有支承固定于支承杆2的扶手4。此外,在一部分相邻的椅子主体10、10之间配置有支承在椅腿3C上的载物台5。图2是表示安装于支承杆2的椅子主体10的图,图3是表示安装于支承杆2的椅子主体10的骨架部的图。椅子主体10包括: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椅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子,其包括椅子主体和支承杆,该椅子主体具有支承落座者的臀部的椅座和自该椅座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连结腿,该支承杆大致水平延伸,用于固定所述连结腿的下端区域,其中,构成所述椅座的骨架的椅座框架和构成所述连结腿的骨架的腿框架一体结合,所述椅座框架和所述腿框架被具有弹性的一体的模树脂所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0 JP 2014-2135981.一种椅子,其包括椅子主体和支承杆,该椅子主体具有支承落座者的臀部的椅座和自该椅座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连结腿,该支承杆大致水平延伸,用于固定所述连结腿的下端区域,其中,构成所述椅座的骨架的椅座框架和构成所述连结腿的骨架的腿框架一体结合,所述椅座框架和所述腿框架被具有弹性的一体的模树脂所包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在所述连结腿的下端区域设有与所述支承杆嵌合的嵌合凹部,在所述嵌合凹部的至少底部,所述腿框架露出,而未被所述模树脂包覆,所述连结腿在将所述嵌合凹部嵌合于所述支承杆的状态下利用该嵌合凹部和支承构件夹持所述支承杆,并将所述支承构件连结固定于所述腿框架,从而被固定于所述支承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腿框架的下部区域包覆有所述模树脂,使得在连结固定所述支承构件时,所述模树脂与所述腿框架和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撑面都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椅子主体还具有支承落座者的背部的靠背,在所述靠背中,构成靠背的骨架的靠背框架被具有弹性的模树脂所包覆,在所述靠背框架的下缘和所述椅座框架的后缘,设有未被所述模树脂包覆的互相抵接的抵接面,在包覆所述椅座框架的后缘部的下表面的模树脂,设有在椅座的背面侧开口的连结作业孔,所述靠背框架和所述椅座框架在使所述抵接面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连结作业孔连结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子,其中,所述椅子主体还具有支承落座者的背部的靠背,在所述靠背中,构成靠背的骨架的靠背框架被具有弹性的模树脂所包覆,在所述靠背框架的下缘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乙女弘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