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可穿戴手表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表
,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可穿戴手表。
技术介绍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其中智能可穿戴式手表是当前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如何基于现有的智能穿戴手表结构实现扩展功能是业界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部分或全部解决上述问题的智能可穿戴手表,不但可以实现智能可穿戴式手表的通信功能,而且可方便的对带该手表的人附近的空气进行净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可穿戴手表,包括有表带和表壳,所述表壳中还设置有通信处理模块,所述通信处理模块包括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一热敏二极管开关电路相连,所述热敏二极管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VT1和热敏二极管VD1,另外,还包括二极管VD2、VD3、VD4,电阻R2、R3、R4和R5,电容C1、C2、C3和C4,电位器RP、三极管VT2、变压器T和放电管N40以及集成电路IC;其中电容C1接在电源两端,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光敏二极管VD1的负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可穿戴手表,包括有表带和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中还设置有通信处理模块,所述通信处理模块包括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一热敏二极管开关电路相连,所述热敏二极管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VT1和热敏二极管VD1,另外,还包括二极管VD2、VD3、VD4,电阻R2、R3、R4和R5,电容C1、C2、C3和C4,电位器RP、三极管VT2、变压器T和放电管N40以及集成电路IC;其中电容C1接在电源两端,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光敏二极管VD1的负极相连,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阻R2相连,集电极与光敏二极管VD1的正极相连,光敏二极管VD1通过电容C2接地,电阻R3与C2并联,所述集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穿戴手表,包括有表带和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中还设置有通信处理模块,所述通信处理模块包括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一热敏二极管开关电路相连,所述热敏二极管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VT1和热敏二极管VD1,另外,还包括二极管VD2、VD3、VD4,电阻R2、R3、R4和R5,电容C1、C2、C3和C4,电位器RP、三极管VT2、变压器T和放电管N40以及集成电路IC;其中电容C1接在电源两端,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光敏二极管VD1的负极相连,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阻R2相连,集电极与光敏二极管VD1的正极相连,光敏二极管VD1通过电容C2接地,电阻R3与C2并联,所述集成电路IC包括反相器F1、F2、F3、F4、F5、F6,所述反相器F1连接集成电路的第1脚和第2脚,所述反相器F2连接集成电路的第3脚和第4脚,所述反相器F3连接集成电路的第5脚和第6脚,所述反相器F4连接集成电路的第8脚和第9脚,所述反相器F5连接集成电路的第10脚和第11脚,所述反相器F6连接集成电路的第12脚和第13脚,集成电路IC的第1脚分别与光敏二极管VD1的正极和电容C2以及电阻R3一端相连,集成电路IC的第2脚与二极管VD2的负极相连,集成电路IC的第3脚与电容C3相连,并通过C3接地,集成电路IC的第4脚与二极管VD3相连,所述二极管VD3通过电阻R4接地,集成电路IC的第5脚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集成电路IC的第6脚电位器RP相连,所述电位器RP一端与电容C4相连,另一端连接集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乐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