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4885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包括陀螺控制单元,所述陀螺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片外RAM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和片外RAM模块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陀螺姿态控制器控制合理,控制效率较高,能够快速方便实现对陀螺仪的姿态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陀螺姿态控制
,涉及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
技术介绍
陀螺导航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定位的仪器,它是现代航空航天和航海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导航仪器,其控制技术的发展对国家许多高新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位置和角速度是陀螺速度稳定控制领域当中两个输入,只有准确的测量陀螺转子的位置和角速度,才能有效地稳定控制陀螺的转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陀螺姿态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控制效率较高的陀螺姿态控制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包括陀螺控制单元,所述陀螺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片外RAM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和片外RAM模块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控芯片为TMS320F2812芯片,所述片外RAM模块包括CY7C1041BV33芯片,所述电源模块包括TPS70351稳压芯片。更进一步的,所述TPS70351稳压芯片包括VIN1端、MR1端、MR2端、VIN2端、GND端、EN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陀螺控制单元,所述陀螺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片外RAM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和片外RAM模块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陀螺姿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陀螺控制单元,所述陀螺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片外RAM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复位电路、RS422模块、振荡模块和片外RAM模块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姿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为TMS320F2812芯片,所述片外RAM模块包括CY7C1041BV33芯片,所述电源模块包括TPS70351稳压芯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姿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PS70351稳压芯片包括VIN1端、MR1端、MR2端、VIN2端、GND端、EN端、SEQ端、VOUT1端、FB1端、PG1端、RESET端、VOUT2端和FB2端,所述VIN端通过电容C1接地并连接5V电压端,所述MR1端通过轻触开关SW-PB接地,所述VIN1端和MR1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两端,所述VIN1端和VIN2端连接,所述VIN2端通过电容C7接地,所述VOUT1端和FB1端连接并连接VDD33端,所述VDD33端通过并联连接的电容C2和电容C3接地,所述VDD33端通过电感L1连接AVDD33端,所述AVDD33端通过并联连接的电容C4和电容C5接地,所述RESET端连接XPS端并通过电阻R2连接所述VOUT1端,所述VOUT2端和FB2端连接VDD18端并通过并联连接的电容C8和电容C9接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姿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MS320F2812芯片包括XCLKIN引脚和X2引脚,所述振荡电路包括晶振Y1,所述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XCLKIN引脚和X2引脚,XCLKIN引脚通过电容C1接地,X2引脚通过电容C2接地。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姿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JTAG接口电路,所述TMS320F2812芯片包括TRST引脚、TCK引脚、TMS引脚、TDI引脚、TDO引脚、EMU0引脚和EMU1引脚,所述JTAG接口电路包括1端、2端、3端、4端、5端、6端、7端、8端、9端、10端、11端、12端、13端和14端,所述1端、2端、3端、7端、11端、13端和14端分别连接TMS引脚、TRST引脚、TDI引脚、TDO引脚、TCK引脚、EMU0引脚和EMU1引脚,所述13端和14端分别通过电阻R14和电阻R15连接VDD33端,所述4端、6端、8端、10端和12端均接地,所述9端连接所述11端,所述5端连接VDD33端。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姿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MS320F2812芯片包括XD0引脚、XD1引脚、XD2引脚、XD3引脚、XD4引脚、XD5引脚、XD6引脚、XD7引脚、XD8引脚、XD9引脚、XD10引脚、XD11引脚、XD12引脚、XD13引脚、XD14引脚、XD15引脚、XA0引脚、XA1引脚、XA2引脚、XA3引脚、XA4引脚、XA5引脚、XA6引脚、XA7引脚、XA8引脚、XA9引脚、XA10引脚、XA11引脚、XA12引脚、XA13引脚、XA14引脚、XA15引脚、XA16引脚、XA17引脚、XA18引脚、XRD引脚、XWE引脚和XZCS6AND7引脚,所述XD0引脚、XD1引脚、XD2引脚、XD3引脚、XD4引脚、XD5引脚、XD6引脚、XD7引脚、XD8引脚、XD9引脚、XD10引脚、XD11引脚、XD12引脚、XD13引脚、XD14引脚和XD15引脚分别连接D0端、D1端、D2端、D3端、D4端、D5端、D6端、D7端、D8端、D9端、D10端、D11端、D12端、D13端、D14端和D15端,所述XA0引脚、X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盘龙王超尘刘佳乐朱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