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实用测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48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实用测钎,其包括:测钎主杆,测钎支撑杆和测钎支脚;其中,测钎主杆的底端设置有尖端;测钎主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连接耳;测钎支撑杆的个数为三个,每个测钎支撑杆的头端均设置有连接双耳板,连接双耳板通过蝶形螺旋与连接耳相连;蝶形螺旋包括螺杆段和位于螺杆段末端的蝶形把手;螺杆段穿设过连接双耳板和连接耳上的螺孔;测钎支脚的个数为三个,分别铰接于三个测钎支撑杆的尾端;测钎支脚的头部与测钎支撑杆的尾端转动连接;每个测钎支撑杆的尾端均形成有可容纳测钎支脚的凹槽;测钎支脚的尾部形成尖端。上述测钎具有携带方便,实用性较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实用测钎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实用测钎。
技术介绍
测钎是用来标定尺段点的位置和计算丈量的尺段数的重要工具。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CN201620430524.9,专利申请日期为2016年5月1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固定测钎装置,该申请案固定测钎装置是为施工现场进行测设时的测钎相对稳定而设计的,属于建筑测量领域;固定测钎装置是由测钎主杆、活套、测钎副杆夹、测钎地梁、底盘、支脚与水准气泡组成的;测钎主杆垂直于测钎地梁并固结在测钎地梁的中央;测钎副杆夹与活套固结,活套套结在测钎主杆的中上部;测钎地梁的两端固结在底盘上;支脚安装在底盘的下部;水准气泡安装在底盘的上表面;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用专人扶持测钎,可将测钎表示的点很快传递到地面,但是该装置在搬运时由于地梁、底盘等较为不便。中国专利号CN201620384159.2,专利申请日期为2016年4月29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适用于工程测量的固定测钎装置,该申请案提供一种适用于工程测量的固定测钎装置,包括竖直杆件,所述竖直杆件上设有用于固定测钎的卡夹,竖直杆件下方设有底盘,所述底盘表面设有水平气泡,底盘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和调节底盘的调平角螺旋。该装置能够方便的安装和更换测钎,可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或者斜坡使用,使人员不必手持测钎长时间站立,但使用时需要通过调节调节底盘的调平角螺旋来实现,相对较为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中国专利号CN201520787823.3,专利申请日期为2015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折叠式多地形测钎,该申请案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多地形测钎,包括带有垂直参考线的钎杆和用以支撑钎杆的撑脚,所述钎杆的底部设有钎头,所述多地形测钎还包括用以安装钎杆的套筒和用以安装撑脚的转筒,所述套筒竖向布置,所述转筒横向布置,所述转筒设置在所述套筒外壁的一侧并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钎杆套装于所述套筒内并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套筒内;所述转筒内设有转轴,所述撑脚设置有两个,两个撑脚对称布置在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转筒上设有用以所述撑脚展合的展合缺口,展合极限销钉穿过所述展合缺口镶嵌在所述转轴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实用测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实用测钎,其包括:测钎主杆,测钎支撑杆和测钎支脚;其中,所述测钎主杆的底端设置有尖端;所述测钎主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连接耳;所述测钎支撑杆的个数为三个,每个测钎支撑杆的头端均设置有连接双耳板,所述连接双耳板通过蝶形螺旋与所述连接耳相连;所述蝶形螺旋包括螺杆段和位于螺杆段末端的蝶形把手;所述螺杆段穿设过所述连接双耳板和连接耳上的螺孔;所述测钎支脚的个数为三个,分别铰接于三个测钎支撑杆的尾端;所述测钎支脚的头部与测钎支撑杆的尾端转动连接;每个测钎支撑杆的尾端均形成有可容纳所述测钎支脚的凹槽;所述测钎支脚的尾部形成尖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耳设置于距离测钎主杆的底端50~100cm的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测钎支脚设置有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形成驱动所述测钎支脚转动的把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实用测钎。该测钎结构中,通过蝶形螺旋将测钎支撑杆与测钎主杆固连在一起。测钎支撑杆通过测钎支脚与地面接触,测钎支脚为尖状,方便与地面固定。测钎支脚不使用时,可以收回至凹槽,以免搬运时刮伤人。测钎支撑杆与测钎主杆可分离。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节三个测钎支撑杆来达到测钎竖直,或高度的调节;测钎主杆和三个测钎支撑钎杆可以分离。测钎在使用和不使用时均需把蝶形螺旋拧紧,以便把测钎支撑杆固定牢固,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测钎掉落而砸伤腿脚等,同时也给实验人员管理仪器带来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实用测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实用测钎的收回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测钎主杆2-测钎支撑杆3-测钎支脚4-凹槽5-蝶形螺旋6-连接耳7-外凸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实用测钎。请参见图1和图2,该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实用测钎的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实用测钎包括:测钎主杆1,测钎支撑杆2和测钎支脚3;其中,所述测钎主杆1的底端设置有尖端;所述测钎主杆1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连接耳6;所述测钎支撑杆2的个数为三个,每个测钎支撑杆2的头端均设置有连接双耳板,所述连接双耳板通过蝶形螺旋5与所述连接耳6相连;所述蝶形螺旋5包括螺杆段和位于螺杆段末端的蝶形把手;所述螺杆段穿设过所述连接双耳板和连接耳6上的螺孔;所述测钎支脚3的个数为三个,分别铰接于三个测钎支撑杆2的尾端;所述测钎支脚3的头部与测钎支撑杆2的尾端转动连接;每个测钎支撑杆2的尾端均形成有可容纳所述测钎支脚3的凹槽4;即测钎支撑杆3可以展开和收回,展开时从凹槽4内旋出,与测量基面接触,收回时再旋回到凹槽4内;所述测钎支脚3的尾部形成尖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耳6设置于距离测钎主杆1的底端50~100cm的位置处。优选地,所述测钎支脚3设置有外凸结构7,所述外凸结构7形成驱动所述测钎支脚3转动的把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实用测钎的核心技术是在测钎主杆1上设定固定装置,即上述连接耳6;通过蝶形螺旋5将测钎支撑杆2与其固连在一起。测钎支撑杆2通过测钎支脚3与地面接触,测钎支脚3为尖状,方便与地面固定。测钎支脚3不使用时,可以收回至凹槽4,以免搬运时刮伤人。测钎支撑杆2与测钎主杆1可分离。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节三个测钎支撑杆2来达到测钎竖直,或高度的调节;测钎主杆1和三个测钎支撑杆可以分离。测钎在使用和不使用时均需把蝶形螺旋5拧紧,以便把测钎支撑杆2固定牢固,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测钎掉落而砸伤腿脚等,同时也给实验人员管理仪器带来了方便。由上述内容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实用测钎结构中,通过蝶形螺旋将测钎支撑杆与测钎主杆固连在一起。测钎支撑杆通过测钎支脚与地面接触,测钎支脚为尖状,方便与地面固定。测钎支脚不使用时,可以收回至凹槽,以免搬运时刮伤人。测钎支撑杆与测钎主杆可分离。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节三个测钎支撑杆来达到测钎竖直,或高度的调节;测钎主杆和三个测钎支撑钎杆可以分离。测钎在使用和不使用时均需把蝶形螺旋拧紧,以便把测钎支撑杆固定牢固,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测钎掉落而砸伤腿脚等,同时也给实验人员管理仪器带来了方便。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便携实用测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便携实用测钎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实用测钎,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钎主杆,测钎支撑杆和测钎支脚;其中,所述测钎主杆的底端设置有尖端;所述测钎主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连接耳;所述测钎支撑杆的个数为三个,每个测钎支撑杆的头端均设置有连接双耳板,所述连接双耳板通过蝶形螺旋与所述连接耳相连;所述蝶形螺旋包括螺杆段和位于螺杆段末端的蝶形把手;所述螺杆段穿设过所述连接双耳板和连接耳上的螺孔;所述测钎支脚的个数为三个,分别铰接于三个测钎支撑杆的尾端;所述测钎支脚的头部与测钎支撑杆的尾端转动连接;每个测钎支撑杆的尾端均形成有可容纳所述测钎支脚的凹槽;所述测钎支脚的尾部形成尖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实用测钎,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钎主杆,测钎支撑杆和测钎支脚;其中,所述测钎主杆的底端设置有尖端;所述测钎主杆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连接耳;所述测钎支撑杆的个数为三个,每个测钎支撑杆的头端均设置有连接双耳板,所述连接双耳板通过蝶形螺旋与所述连接耳相连;所述蝶形螺旋包括螺杆段和位于螺杆段末端的蝶形把手;所述螺杆段穿设过所述连接双耳板和连接耳上的螺孔;所述测钎支脚的个数为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桂娥田伯成吴长悦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